-
应用型本科转型下《食品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广东化工 发布日期:2018-02-28
在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背景下,根据应用化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结合食品化学的课程性质,对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增强实践教学、教学效果反馈及反思等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努力建立以学生为本,加强校企合作,服务教学的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
对接区域纺织服装产业链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教育探索
来源:纺织服装教育 发布日期:2018-02-28
高职院校纺织服装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必须与区域产业链协同共建。沙洲职业工学院在分析高职纺织服装类专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改革纺织服装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和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开展校企深度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以江苏省重点专业群建设为契机,开展信息化教学,精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区域纺织服装产业链,为区域产业群的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
基于微课的“纺织材料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纺织服装教育 发布日期:2018-02-28
针对传统"纺织材料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理论联系生产实际、增加实验教学趣味性、改进考核形式等方面入手,对"纺织材料学实验"微课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案进行改革,使其能更好地与传统实验教学方式相结合,促进实验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
应用技术大学视域下二级学院转型发展的探讨——以洛阳师范学院食品与药品学院为例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18-02-25
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洛阳师范学院食品与药品学院在培养应用型创新性技术人才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突出体现在专业必修课与基础课课程设置庞乱、实践教学课程与理论教学课程衔接不到位、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不完善、学院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等方面.授课机制的改革与技术应用、课程体系的优化调整、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强化校企的互动与合作等,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效的路径和策略.
-
刍议分层教学的《汽车美容与装饰》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 发布日期:2018-02-23
分层教学法是高职院校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汽车美容与装饰》中的应用是课程改革的一种表现。本文从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法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汽车美容与装饰》课程实行分层教学的可行性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为日后的高职院校课堂提供相应的参考。
-
面向实践应用的“汽车设计”课程的教学探讨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发布日期:2018-02-21
"汽车设计"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汽车开发技术快速发展促使汽车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相应的变化,以适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以实践应用要求对"汽车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新的教学探讨,通过形象化的理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研讨、互联网信息平台等教学改革尝试,能更好的掌握设计基础理论,较好运用汽车设计方法完成汽车零部件的设计任务。
-
基于PBL/CDIO理念的《功能食品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食品工业 发布日期:2018-02-20
PBL/CDIO问题式和工程式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创新型工程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该文将PBL/CDIO教育理念引入到《功能食品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通过在教学理念上对教师提出了3点要求,着重从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2个方面对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实践证明,通过实施教学改革,该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
风景园林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教育现代化 发布日期:2018-02-19
本文以《园林建筑材料》课程为例,对传统园林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些许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结合专业教学实践和社会生产需求,试图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进行改革,从而改善园林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效果,以期培养出一批适应社会需求与科学研究的独立创新型人才。
-
纺织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 发布日期:2018-02-16
分析了纺织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实践了改革举措:重组、优化、更新和延伸理论教学内容;加强了翻译技巧和听说读写等知识应用的学习;提出了借助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多渠道教学媒介的应用,并指出自主学习和教师教授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方式,通过纺织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多种方式的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基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河北职业教育 发布日期:2018-02-15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学现状,提出了基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念下的汽车检测与诊断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分别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工作单教学、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给学生布置课后大作业、师生课堂共同完成选择题和判断题以及分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