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机械制造工艺及实训”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来源:造纸装备及材料 发布日期:2020-02-15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实现"课程思政"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使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融合,实现专业课程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政治素养教育的有机协同。"机械制造工艺及实训"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职业核心课,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改革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手段,
-
真实应用驱动下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来源:造纸装备及材料 发布日期:2020-02-15
通过对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生岗位能力调研,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尤其是素质目标,反思目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真实工作情境导入、课程即项目、课堂即工作场所、教师即客户、学生即项目经理或项目成员的真实应用驱动下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模式。
-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的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轻工科技 发布日期:2020-02-15
卓越工程师计划是我国为培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而实施的教育研究项目。为了加强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本校纺织工程专业在卓越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高校的创新现状及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为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升本“食品工程原理实验”课程教改探索
来源:农产品加工 发布日期:2020-02-15
通过分析课程教材、实验条件、教学方式、教师素质、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食品工程原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期培养专升本学生成为素质全面的高水平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
机械类研究生“弹性力学”课程教改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发布日期:2020-02-12
文章总结了弹性力学课程的特点和定位,指出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适合机械类研究生的教学目标,从教学能力提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课外知识训练、考评方式和问题反馈等方面对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有助于调动研究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课程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弹性力学建模、分析能力和思维方式。
-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综合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发布日期:2020-02-11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本文针对独立院校本科教学学生水平及该课程特点,提出一种通过建立课程综合理念、运用仿真工具辅助教学、及开展项目实验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实现"三位一体、循序渐进"的综合教学模式。
-
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实验课程教学与改革——以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为例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 发布日期:2020-02-10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结合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实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专业认证视角,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为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食品设计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探索并提出针对该实验课程的改革思路和措施,以期为促进实验课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关于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农机使用与维修 发布日期:2020-02-10
在我国,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更多技术型人才,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导向,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确保学生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又掌握先进的应用技术。文中主要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
远距离无源低频RFID电子标签天线设计
来源: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发布日期:2020-02-10
本文基于低频RFID通信电磁感应原理、谐振电路原理、多层线圈的电感计算公式推导出低频无源RFID电子标签识读距离计算公式,提出提高低频无源电子标签识读距离的方法,实验结果验证了远距离低频标签天线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
基于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改革探究
来源:农家参谋 发布日期:2020-02-05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是一门理论结合实验、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课。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食品类相关专业均开设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理论为主重理论,轻实践,教师讲授、学生听课,是机械式的教学模式,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参与感不强。本文从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及改进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探究。为提高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提高食品营养与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