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热点
  •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影响因素和质量控制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发布日期:2015-10-01

    人的因素、设施和环境、设备和药品配制、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和操作因素是影响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因素。质量控制是一套操作程序体系,是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存在的检验结果而建立的,目的在于规范操作流程和细节,保证获得准确的培养、分离和鉴定以及血清学实验结果。要根据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和相关要求,采取相应的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措施,保证获得可靠准确的检测结果,为保证食品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 食品生产中微生物危害的分析与防治

    来源:食品工程 发布日期:2015-09-30

    介绍了在食品生产中易造成微生物污染的几种途径,并对食品生产中微生物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最后从食品生产环境管理、食品生产流程管理两方面提出解决食品生产中微生物危害的对策。
  •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探究

    来源:生物技术世界 发布日期:2015-09-15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给人们带来一定的恐慌,据了解,食源性疾病是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食品生产、运输以及售后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微生物污染,因此对食品微生物进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 计算机视觉技术对食品腐败检测的研究进展

    来源: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发布日期:2015-08-25

    食品腐败变质是食品安全问题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统计,每年全球食品工业仅因食品腐败变质带来的经济损失就多达数百亿美元。食品发生腐败变质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人们健康带来严重危害。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当受到微生物、酶作用、机械损伤、病害、光照、氧气等不当的贮藏条件都有可能导致腐败变质。因此,加强对食品腐败变质的检测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然而
  • 中卫市2008年-2014年各年度食品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来源:大家健康(学术版) 发布日期:2015-08-20

    目的:了解中卫市各类食品的卫生质量现状,为相关的卫生质量监督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原则,实验室按GB/T4789-2003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2008年-2014年中卫市食品微生物平均合格率为82.4%,合格率比较高的是罐头、酱菜、糕点,分别是100%、100%和95.8%。豆制品和熟肉制品的合格率为最低,分别为69.4%和67.4%。结论:豆制品和熟肉制品的合格率偏低
  • 浅谈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和方法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发布日期:2015-08-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行业发展迅速,食品安全逐步被人们所重视,因为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长期以来,我国对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技术方法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讨,已研究出多种能够快速检测出食品微生物的类型和数量的方法,本文就当前对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技术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国家技术监督部门如何科学的使用这些技术和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 微生物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发布日期:2015-08-15

    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在食品快速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微生物法药物检测的影响因素,对未来微生物法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某地部分市售食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

    来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发布日期:2015-08-11

    目的了解某地部分市售食品微生物污染情况,为食品监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市售16个品种296份样本,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和评价,不同食品种类,检测指标不同,检测结果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以P
  •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的优势结构及构效特征研究进展

    来源:中国食品学报 发布日期:2015-07-30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可催化蛋白质分子间和分子内发生共价交联反应,由于其具有非Ca2+依赖性,底物特异性低,催化速度快,生产成本低等优势,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及纺织等领域。本文介绍了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的理化性质、构象优势,并对微生物谷氨酰胺转氨酶的底物肽序列特征,结构中与催化作用相关的氨基酸残基及其分子改造等前瞻性研究进行综述。
  • 一体化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分布特征

    来源: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发布日期:2015-07-20

    微生物是污水净化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子,对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人工湿地净化机理。为此,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废水处理集成创新团队选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体化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布及浮游藻类多样性进行了观察研究,并结合水质理化指标,分析了微生物与水质净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个湿地系统中包含了蓝藻(Cyanophyta)、硅藻(Bacillariop
首页  上一页  ...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