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 [2017-12-15]
18 年地产投资将小幅下行,基建投资将维持相对高位:2017 年以杢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向好,高质量収展成为我国未杢经济収展重点,预计18 年宏观经济将维持平稳增长。17 年1-10 月地产投资增速为7.8%,同比增1.2pct。预计18 年地产调控将持续,地产投资将小幅下行。17 年1-10月基建投资增速为15.8%,同比减1.7pct,我们认为在未杢地产投资下行,制造业投资低位徘徊的背景下,18 年基建投资仌将维持相对高位。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7-12-15]
2017 年中国经济仍然处于结构转型升级与供给侧改革深化、红利释放的等待期。回顾2017 年,上半年开始,经济触底企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初现,钢铁、煤炭、有色、港口等行业落后产能出清,企业盈利显著改善。下半年,国企混改深化,交运行业基本面边际改善,铁路、航空改革红利释放,带动业绩良好预期。我们预计,2018 年交运行业基本面将持续向好:铁路货运持续复苏,混改提高竞争力;航空供需改善,运价改革带动业绩实质利好;欧美经济强势带动航运全面复苏;整体客货运量提升,产能利用率爬升,周转效率加速。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7-12-15]
我们认为2018 年能够迎来行业性机会的板块分别是航空与集运,其中航空将实现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而集运将基本实现过剩运力的消化,为19 年的反弹做准备。其他子板块我们认为高股息率低估值的个股以及板块龙头股依旧会有较强的走势。
[专用设备制造业] [2017-12-15]
2017 年前三季度,家电行业共实现营业总收入7798 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2%,总体归母净利润516 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5%。同时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的情况加毛利率保持稳定,盈利能力稳健。市场行情方面,截至今年12 月6 日,中信家电行业指数累计涨幅达到39.44%,跑赢沪深300 指数18.12 个百分点,家电板块累计涨幅居全行业第二。
[专用设备制造业] [2017-12-15]
大涨之后,分化延续:17 年家电板块表现强势,在各板块中涨幅位居第事,仅次于食品饮料板块。但家电行业子板块之间分化较大,除了白色家电明显强于同期沪深300 挃数,其他子板块均跑输沪深300 挃数。展望18 年,我们认为白电行业中空调品类18 年增速大概率回落,提升空间相对有限,黑电企业有望收益面板价栺下跌迎来周期性机会,照明行业预期成长较好且竞争栺局逐步改善,总之,家电各板块分化仌将延续。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17-12-15]
基本金属的价格有望稳中有升,在环保日趋严格,供给侧改革继续的情况下,产量出现大幅增加的可能性较小,量价齐升出现的可能性较小。在盈利状况改善的情况下,投资冲动又得到抑制,企业的资金流向可能只有两个:并购行业成熟的优良资产或者还债修复资产负债表。并购会让行业利润进一步向上市公司集中;负债率的降低有望让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得到提升。伴随着市场在18 年对于这一过程更加清晰的理解,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的估值有望继续得到提升。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7-12-15]
2017 年上证综指(000001.SH)累计涨幅6.67%,而机械指数(882212.WI)累计涨幅-7.22%,跑输上证综指(000001.SH)13.89%。从PE 角度看,机械板块PE 已经回调34X,接近历史中枢。PB 目前回调到1.95X,已经接近行业下轨1.9XX,PB 历史性大底大约在1.5X 左右,当前PB 距离(08 年1664 点)历史大底最多还有24%下探空间。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7-12-15]
2 年半估值消化,已经具备安全边际:计算机板块今年继续大幅跑输大盘指数,目前计算机板块已至估值底部区间,根据万得一致性预测,明年计算机板块的TTM 将下降到约40 倍,接近历史底部水平。从相对估值来看,计算机板块相对于沪深300 的估值溢价率已下降至4 倍,2012 年至今的平均水平在5.6 倍,大部分情况在4 倍以上。我们认为行业估值已经触底,同时行业营收及利润仍维持较高增速,2017 年行业营收及利润增速均在30%左右,相比A 股整体营收及利润10%左右增速,具备明显优势,行业已经出现明显的投资机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7-12-15]
人工智能确立为计算机板块主线。我们在2016 年底发布的年度策略报告《2017:人工智能+的春天》明确提出:2017 年将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前瞻判断已得到市场充分验证。今年以来,人工智能成为计算机版块表现最为亮眼的核心主线。人工智能龙头企业科大讯飞年初至今上涨124.05%,一度站上千亿市值,成为板块市值最高、涨幅最大(剔除新股)的公司。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7-12-15]
由于2011-2012连续的产能扩张,化工行业产能过剩严重,盈利能力随之下滑;在经历行业低谷洗牌之后,亏损企业逐步退出、落后小产能出清,2016年开始景气度有所回升。2017年在投资增速回落、环保持续高压的背景下,供给端收缩明显,叠加补库
存需求旺盛,多数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我们判断, 未来环保趋严将成为常态,2018年化工行业有望维持高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