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23-03-09]
1 月新能车销量环比下滑,传统车企表现坚挺。1 月新能源车产销分别为 42.5 万辆与40.8 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6.6%和49.9%,同比分别下降6.9%和 6.3%。从品牌和车型上看,比亚迪纯电动与插混双驱动夯实自主品牌新能源领 先地位。同时,以长安、上汽、广汽、吉利等厂商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 块表现较顽强。在产品投放方面,随着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的多线并举,市 场基盘持续扩大。批发层面,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降到7 家(环比减 半,同比减少4 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76%,批发渗透率达26.8%,环比 下降6.9%。零售层面,1 月新能源车厂商零售渗透率达25.7%,环比下降3.8%, 但批发、零售渗透率表现依旧好于去年同期。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023-03-09]
[汽车制造业] [2023-03-09]
2023年1月,受春节假期及部分消费需求提前透支影响,叠加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出,汽车产销环比、同比均呈现两位数下滑。其中,乘用车产销同比、环比均明显下降,商用车市场仍处于低位运行态势。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微降。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与小排量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低于上月但高于上年同期水平。1月汽车出口延续良好态势,出口量同比增长。经济效益方面,2022年1-12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主要行业经济效益指标持续改善。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23-03-09]
2022年1-12月,我国石油行业运行呈现以下特征。一是石油行业投资持续分化,开采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降,且降幅逐月加深。二是开采业增加值稳定增长,加工业增加值持续下滑,炼厂生产放缓。油企积极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原油累计产量稳定增长。炼厂运营效率降低,原油加工量持续下降。成品油需求增长有限,汽油产量持续负增长,煤油产量下降明显,柴油产量实现大幅增长。三是全球石油消费增长预期趋软,国际油价连续下跌。成品油经历两次下调。四是原油累计进口量持续下降,降幅逐月收窄,原油出口量保持低位,累计出口量下跌明显。我国成品油累计进口量降幅逐月收窄,累计出口量持续下降,降幅明显收窄。五是开采业累计营收和利润实现大幅增长,盈利水平明显提高。加工业累计营收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但企业累计利润持续下降,降幅逐月加深,行业盈利能力承压。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3-07]
2022年12月份,在国际环境风高浪急、世界经济持续走弱,国内疫情散发多发、“三重压力”加大、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的背景下,我国经济顶住压力,整体运行韧性彰显,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支撑电力行业稳中提质,大力发展多元清洁供电体系,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持续增长的民生用能需求。电力行业运行情况具体呈现以下特点:投资侧,电力投资延续良好增势,输配电建设全面开花,“水火”发电投资反差明显,核电投资连续提速增长。供给侧,新增发电生产能力创历史新高,装机结构延续绿色低碳发展,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上行,电力生产增速加快,供应保障平稳有序。消费侧,用电增速保持恢复性增长,居民用电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生产回落二产用电走弱,用电增长动力逐渐向三产倾斜,电力消费结构日益优化。经营侧,电力行业利润大幅提振,火电盈利有望持续改善。
[金融业] [2023-03-07]
据人民银行数据,2022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6.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7.17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上月末低0.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47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全年净投放现金1.39万亿元。
[农、林、牧、渔业] [2023-03-07]
[金融业] [2023-03-07]
据人民银行数据,2023年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2.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5.52万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3个和8.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1.46万亿元,同比增长7.9%。当月净投放现金9971亿元。
[金融业] [2023-03-07]
2022年12月份人民币兑美元震荡走高,最终较上月末大幅升值。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12月01日开于7.1225,截至12月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3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收于6.9646,与11月最后一个交易日(11月30日)相比,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大涨2123个基点。
[综合] [2023-03-07]
2022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报339938.2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4.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566.2亿元,同比增长6.65%;第二产业增加值132974.4亿元,同比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173397.6亿元,同比增长6.96%。纵览全年,我国GDP同比增长了3%,在疫情形势较为严峻的一年顶住了逆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成绩。分项来看,第四季度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较缓,而第一、三产业则录得较第三季度更快的增长速度。目前各产业的恢复速度并不稳定,可见疫情因素对经济发展趋势的波次冲击效果尚未缓解,预计需要3-6个月时间才能平复各产业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