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8-05-19]
2016 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达到 2348 亿美元,2012-2016 年 CAGR 达 10%。2020 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 3025 亿美元,2015-2020 年 CAGR 约为 7%。受国家政策驱动和客户需求上升影响,国内汽车电子技术的整车渗透率不断提高,预计2020 年将达到 61%。国内汽车电子市场未来 5 年 CAGR 将超过 15%, 2019 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近千亿美元。
[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8-05-19]
新能源汽车 2017 年销量 77 万辆高增,18 年1-4 月销量 22.4 万辆,销量结构升级,全年预期销售 100 万辆以上,电池装机 47Gwh+;中游:1)产业链上游钴、锂资源价格上行,量价齐升;2)锂电池 17 年装机呈现龙头集中化趋势,三元电池占比提升;3)材料:三元正极价格大幅上涨,铁锂电池价格下降幅度大于三元,价格趋同。负极材料价格受原材料成本增加价格上涨;隔膜产能大幅扩张期,价格下降幅度超 35%;电解液核心原材料 6F 产能释放,竞争加剧,价格快速下降。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2018-05-16]
我们认为从传统能源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单车配套额会提升3~6倍,带来百亿元级别需求,推荐银轮股份,建议关注三花智控、奥特佳和西泵股份。
[汽车制造业] [2018-05-15]
2017 年汽车各板块增速区间都有所下移,Q4 单季乘用车、客车、销售服务回升。 2017 年乘用车、零部件、销售服务受行业景气度下行影响,客车受到新能源客车补贴退坡影响,卡车板块中重卡表现较好,但其它车企对板块拖累明显。单看 17Q4,乘用车扣非净利降速收窄至-12%(不包括上汽为-40%);零部件为 1%,较 17Q3 的44%下降较多;客车年末旺季,扣非净利增速回升至 23%;卡车板块受福田、江铃拖累,转亏 2.7 亿元;销售服务扣非净利增速反弹至 21%。
[汽车制造业] [2018-05-14]
2017 年国内新能源车产量达81 万辆(合格证口径),同比增长58%,车用动力电池装机36.4GWh,同比增长30.2%,再加上旧电池替代、其他动力类应用以及库存备货,2017 年动力电池产量高达44.5GWh,同比增长44.38%。国内全口径锂电池产量79.9GWh,同比增长24.57%,整体看产业链中上游需求旺盛。
[汽车制造业] [2018-05-14]
5 月9 日,乘联会公布4 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乘联会厂家数据显示,4 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73145 辆,同比增长150%,较上月环比增长31.3%。从数据上来看,A00 级纯电动车4 月销量为29579辆,同比增87%,环比增长7%,占纯电动乘用车52.4%的份额,仍是纯电动乘用车最大的市场。
[汽车制造业] [2018-05-14]
主要投资策略。今年汽车行业购置税政策退出对1 季度需求影响较大,但1季度乘用车行业销量仍实现平稳增长,好于市场预期,预计2 季度在去年较低基数及行业补库存上,乘用车行业销量增速将环比向上。2 季度建议关注估值低、分红率高的龙头企业;继续看好通过产品结构升级、拓展客户实现盈利增长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零部件公司。建议关注标的: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华域汽车、新泉股份、金龙汽车、星宇股份、宁波高发、双环传动、继峰股份、拓普集团、精锻科技、华懋科技、德赛西威、岱美股份、均胜电子、银轮股份、国轩高科等。
[汽车制造业] [2018-05-14]
高端乘用车逐步成为主力消费车型,热管理系统处于大爆发的前夜。整车热管理从“分立”走向“融合”,具有总包资质的供应商稀缺,“模块化采购”的方式将促成零部件全球化供应链体系,细分领域龙头顺势崛起。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零部件供应商凭借对“电池热管理、热泵空调”等新兴需求的理解,率先切入一级供应体系,打破传统热管理系统格局。
[汽车制造业] [2018-05-14]
我们认为随着高端乘用车成为主力消费车型,技术研发、车规级资质认证与成本控制能力将构建产业壁垒,未来有望形成以专业电驱动制造商为主导的供应体系,拥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电驱动制造商有望与优质主机厂深度绑定,以量补价逆势成长。
[汽车制造业] [2018-05-14]
汽车业即将迎来分类有序放开的时代,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主战场,我国汽车行业正站在高速収展向高质量収展的大拐点上,开放的市场与快速变革的技术交织成时代浪潮扑面而来,吹尽沙、始见金!未来更激烈的竞争必将锤炼打造出真正有实力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