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18-06-20]
今年 1-4 月汽车销售 950 万辆( +4.5%),其中乘用车销售达 801万辆 9(+4.5%),增速相对平稳; 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车市马太效应日趋明显; 豪华车保持着 20%左右的销量增速,优势自主品牌吉利、荣威、传祺销量也一直行业领先。自 2010 年起中国一直是驱动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巨大引擎,除了销量不断扩张以外也持续受益于消费升级大趋势实现质的提升。今年以来,随着整车和零部件进口关税降低、汽车企业合资股比降低等政策的连续出台,行业正面临着更多的开放、变革及转型。我们预计今年车市有望实现 2.5%左右的增速,随着 6 月 1 日 11 只汽车股正式纳入MSCI 指数,我们持续看好优质自主整车、零部件及经销商龙头竞争力提升,期待行业优质蓝筹的价值回归。
[汽车制造业] [2018-06-20]
2018年1-4个月乘用车销量801.5万辆,同比增长4.5%,乘用车行业整体销量回暖,轿车和MPV的降幅略有收窄,SUV仍是乘用车增长的核心支撑。我们认为:1)消费升级的驱动、税率降低叠加下半年消费旺季的来临,下半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将呈逐步回升状态,预计2018全年乘用车将实现5%以上的增速;2)股比开放和关税下降将对国内自主品牌以及当前的合资车型造成一定冲击,进口车价格下调长期内将吸收部分合资车型甚至自主品牌的消费需求,导致中短期内自主车型盈利能力处于下行区间。长期内,我们仍然看好掌握核心技术、产品结构上行、积极布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优质自主品牌。3)关税下调靴子落地,主流进口车型均已公布降价方案,长期来看,关税下调推动国内汽车价格普降,其中豪华车品牌降价幅度更为显著,价格普降将持续驱动国内销量以及产品结构上行。
[汽车制造业] [2018-06-20]
板块行情:5月受到关税下降政策落地并好于市场预期影响,板块整体回暖。5月WIND汽车板块整体上涨3.35%,CS汽车上涨2.96%,其中CS乘用车上涨5.55%,CS商用车上涨0.17%,CS汽车零部件上涨2.47%,新能源车下跌0.75%,智能汽车下跌4.40%。同期沪深300指数和上证综合指数涨幅分别为1.21%和0.43%,汽车板块表现强于大盘。2018年5月底CS汽车PE值为19.02倍,CS汽车零部件PE值为22.39倍;估值水平有所回升。
[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8-06-19]
2018年1-5月制造业PMI指数均位于临界点50之上,表明制造业平稳扩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下滑,1-4月累计同比增长7%。细分领域投资差异明显,同期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化学纤维制造、家具制造投资增长均超16%,纺织服装、医药制造、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石油加工、文工体美娱用品制造等领域投资负增长。2017年、2018年一季度机械行业上市公司业绩整体改善,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速14.4%/17.9%;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105.8%/25.8%,但相关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差异较大。针对贸易摩擦,我们认为部分子领域或受影响,但潜在风险可控。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8-06-19]
新能源汽车销售旺盛带动了上游锂资源的需求,且积分政策的推出,高续航新能源车比例进一步增加,导致对锂资源的需求结构性升级。从供给侧看,随着技术进步、可开采资源种类丰富、盈利能力改善,未来两年全球锂产品新增产能较多,锂资源供需紧张局面有所缓和,随着卤水提锂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盐湖卤水提锂将凭借成本优势不断提高市占率。由于动力电池需求空间巨大,碳酸锂仍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我们看好我国的卤水提锂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8-06-19]
作为先行指标,风电弃风率逐步下降,预示着行业开始底部反转。18 年一季度平均弃风率 8.5%,同比下降 8 个百分点,全国弃风电量和弃风率“双降”。三省解禁、能源基地启动、分散式风电管理办法的出台,都给下半年的风电行业带来积极影响,下半年的风电新增装机有望加速。
[汽车制造业] [2018-06-16]
特斯拉Model S 2012 年一经上市,便引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其高续航性能和巅峰性的科技配置颠覆了人们对电动汽车的原有认知。特斯拉示范效应带动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3 年15万辆以69.2%的复合增速增长至2017 年的123 万辆。而特斯拉年销量也从2013 年的2.2 万辆以46.7%的复合增速增长至2017 年的10.3 万辆,逐步树立了新能源车高端品牌标杆。
[汽车制造业] [2018-06-16]
补贴退坡倒逼技术升级,双积分保障中长期发展,市场自发需求是核心。随着补贴将在未来三年继续退坡,对车企和中游利润端有一定影响,但其边际效应已经在递减,而双积分政策则是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倒逼车企加码布局,并采取严厉惩罚措施,18 年4 月已经开始实行。从市场端来,17 行业仍处于导入期,消费者自发需求仍待开发,从17 年销量来看,A00销量占比52%,8 大限购城市销量占比45%,不能反映消费者自发需求(难以和同价位燃油车PK),而过渡期之后,有竞争力的企业新车型陆续推出,合资车也将在19-20 年集中放量,随着电池等成本持续降低和技术提升,新能源汽车引起消费者自发需求并不遥远。
[汽车制造业] [2018-06-16]
受益消费升级,乘用车自动变速器渗透率持续提升,多种技术路径并进。2017 年中国乘用车自动变速器渗透率提升约4 个百分点至67%。中国乘用车自动变速器使用较多的是AT,占比约36%,DCT、CVT 分别为16%、13%,主要源于AT 发展应用更早,技术相对成熟。随着大众汽车以及中国自主品牌在DCT 领域的不断拓展,DCT 占比有望提升。同时,丰田汽车加大CVT 产品应用,将带动CVT 产品占比提升。我们认为,各类自动变速器各有优缺,不同厂商使用不同类型变速器,主要考虑的是自身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多种技术路径有望均衡发展。
[汽车制造业] [2018-06-16]
2017 港股汽车业绩增速整体趋缓;其中,零部件厂商增速回落,主机厂差异明显,经销商盈利增强。我们预测,1)2017-2020E 国内传统燃油乘用车销量年复合增速约3.1%(其中,豪华品牌约7.5%,中高端品牌约2.7%,自主品牌约2.4%)。2)2017-2020E 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复合增速约34%(渗透率有望从2017 年约2.7%逐年稳步提升至2020E 约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