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 [2021-11-12]
本期,我们将继续分析私人投资中的地产投资,通过新屋和成屋市场、地产库存情况、房价以及抵押贷款环境等四大维度分析,尝试建立一套完整的美国地产分析框架,以供投资者参考。
[房地产业] [2021-11-12]
“银十”销售同环比均下降,年末销售压力仍较大。2021 年10 月, 30 城新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26.15%,环比增速为-7.60%。分一二三线 城市来看,同比方面,10 月一、二、三线成交面积增量分别为 -12.79%/-24.62%/-37.72%;环比方面,一、二、三线增速分别为 -12.57%/-24.75%/-30.03%。行业销售拐点从7 月份就已经确立,开始 进入负增长区间,但基本面还未触底,我们认为随着房贷回归合理投 放,部分城市购房政策有所松动,11 月市场销售或略有回暖,但考虑 到新增按揭贷款规模具有不确定性,年末销售仍面临较大压力。
[房地产业] [2021-11-12]
房地产行业对地方政府相当重要。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是地 方两大主要账本,2020 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在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 中占比达91.3%,5 项房地产税收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占比 达18.6%。
[房地产业] [2021-11-12]
“银十”爽约,10 月销售延续低迷状态。10 月百强房企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8978 亿元,同比下降30.1%,降幅较上月收窄5.9个百分点;若以2019 年为基数,过去两年年复合增速为-1.8%,较上月收窄8.8 个百分点,下行趋势有所缓和。
[房地产业] [2021-11-12]
10 月核心城市新房成交套数同环比均下降。我们统计的11 个城市,10 月新房 成交套数同比-13.4%,环比-16.2%,年初以来累计同比+17.6%,较2019 年累 计同比+18.0%。分结构来看,10 月一线同比+2.8%,环比+4.8%,年初以来累 计同比+28.9%,较2019 年累计同比+29.0%;二线同比-19.7%,环比-23.9%, 年初以来累计同比+13.9%,较2019 年累计同比+14.4%。
[房地产业] [2021-11-12]
国企及优质民企优势扩大,综合运营能力愈发重要。短期来看,在当前行业融资端趋紧、基本面快速下行的背景下,部分房企陷入流动性危机,多数民企更加注重财务安全,收缩投资。
[房地产业,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建筑业] [2021-11-12]
关于城市问题和本质的争论无不因为城市的复杂性。在系统论出现以后,人类才有了可以从整体上认识城市发展问题的有力理论工具。我国以往城市建设的主导力量主要是政府,但社会资本事实上应当具有的主体地位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各个方面越来越达成共识:PPP几乎是城市及区域开发绕不开的方式。本文从城市系统视角重新审视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区域)整体开发PPP的难点、可行性、发展思路及关键模块构建,力求为城市(区域)整体开发PPP项目建立基本的认知方法。
[房地产业,建筑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金融业] [2021-11-12]
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是产业园区发挥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很少有人注意到,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既不属于“产业设施”,也不属于“城市基础设施”,而是一个新的概念——产业基础设施。这一点一直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存有分歧,因此常常影响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基本的政企关系,有必要从PPP角度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进行认真的界定和研究。本文结合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的现状特点,通过将PPP模式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对比,探讨了PPP模式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优越性;从减轻政府财政压力、降低地方债务性风险、推进社会法制建设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方面,分析了PPP模式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必要性;同时,通过案例研究,重点提出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的应用建议,包括界定适合PPP模式的基础设施项目类型,设计PPP合作模式框架,明晰管理者与项目建设方的权责边界,规范PPP合作伙伴选择流程机制,科学设计PPP模式定价机制和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房地产业,金融业] [2021-11-12]
区域整体开发是PPP应用领域重要的拓展方向。镇域经济可能会在未来一个时期大力持续发展。镇域整体开发在镇域经济比较发达、交通区位条件适当的乡镇具有较强的现实可行性。本文针对镇域经济发展现状、特点,以PPP为基本工具,就镇域统筹机制、规划实施单元、投融资规划、产镇融合机制、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立镇域整体开发机制的建议。
[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金融业] [2021-11-12]
旧城改造是城市永续发展过程中的常态,也是城市运营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转入新常态,大部分城市大规模造城运动停止,旧城改造项目逐渐增加。由于旧改本身资金需求量巨大且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政府和企业单独承担旧改的难度很大,因此PPP成为可用于旧城改造的理想工具和模式。与其他领域的PPP项目明显不同,旧城改造PPP至少涉及政府、企业和居民三方主体,工作内容更为复杂,难点很多且具有不确定性。本文从旧城改造的特点出发,对旧城改造PPP模式及其难点和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防范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