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 [2022-07-21]
出口韧性再次得到印证。6 月出口继续超预期,在5 月出口已大幅反弹的情况下,仍实现环比增长7.7%,同比增长17.9%,显示出很强的韧性。今年以来虽然市场对出口一片悲观,但我们始终提示不要低估出口的韧性。如今强势的数据再次印证了我们的观点。市场对出口悲观的主要原因是出于“海外步入滞胀,经济下行会拖累外需”的直观印象。但事实上,“滞胀”本身意味着对于海外各国经济结构而言,供给侧问题可能比需求侧更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欧美国家更倾向于增加进口而非减少进口。过于关注需求逻辑、忽视供给缺口是很多人对今年出口误判的主要原因。
[金融业] [2022-07-21]
UST“崩盘”,加密资产巨震。稳定币致力于1:1 锚定另一种资产的价格。5 月9日,第三大美元稳定币UST 及其底层资产代币Luna 开始脱锚,一周内价格双双“归零”。UST 并非第一个崩盘的稳定币,但它引发了三箭资本、BlockFi 等机构的流动性危机,相关清算风险使加密世界陷入绵长的去杠杆模式,甚至延伸至传统金融领域,影响史无前例。5 月8 日至13 日,UST 和Luna 的市值分别下跌了81%、92%,加密资产、DeFi 锁仓额与稳定币市值则分别下跌了23%、26%、12%。可以用于观测加密市场杠杆率的比特币交易预估杠杆率、DAI 供应量、Aave与Compound 等借贷协议的未偿还贷款总额也在UST 暴跌后的五六天内纷纷下跌,降幅约为12%-29%。
[金融业] [2022-07-21]
在票息收入和信用利差安全垫趋于收窄的情况下,纯债基金做好久期管理将越来越重要:1)票息收入贡献自2018 年以来呈逐年下降趋势,组合收益安全垫越来越薄。纯债基金持仓信用债期限短期化、评级向上迁徙,叠加中高评级信用债发行利率逐年下降,是导致票息收入贡献趋降的核心因素。2)2019 年以来中高评级信用债到期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信用利差处于历史极低分位数,信用利差的安全垫保护越来越小,未来利差走扩风险不容忽视。
[金融业] [2022-07-21]
信用债市场评级调整有何特征 1)主体评级大规模下调的现象得到缓解,但仍远高于上调数量。2022 年上半年信用债市场主体评级共下调123 次,同比减少24.5%,涉及发债主体80 家,同比减少14.9%;主体评级共上调16 次,上调次数同比减少67.3%,涉及发债主体14 家,同比减少70.8%。2)城投平台评级调整趋于频繁。2022 年上半年,20 家城投主体评级被下调,占比达到25.0%,较2021 年上半年提升17.6 个百分点。9 家城投主体评级被上调,占比达到64.3%,较2021 年上半年提升35.1 个百分点。
[金融业] [2022-07-21]
社融融资继续上行6 月份社融总体数量上行,主要是贷款上升和政府债券发行放量带来的,影子银行平稳、也给社会融资总量带来积极的影响。6 月份社融增速回升,货币政策总基调继续宽松。2022 年1-6 月份累计新增社融增速18.4%,比上月上行4.9 个百分点,新增贷款增速4.9%,比上月增加4.4 个百分点。
[金融业] [2022-07-21]
机构投资者占据公募基金规模的半壁江山,B端代销平台解决传统直销模式下机构交易基金的多项痛点,资管新规催生B端代销模式“刚需”。
[金融业] [2022-07-21]
6 月社融增量5.17 万亿元(Wind 一致预期4.65 万亿元),同比多增1.47 万亿元,存量同比增速10.8%,较5 月末+0.3pct。主要关注点为:1)中长贷同比多增,基建或为主要驱动力;2)地方债发行放量,表外融资降幅收窄;3)M2 增速上行,拆借利率回升。6 月社融信贷超市场预期,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有望提振市场信心,政策持续+实体复苏+估值低位,看好银行板块三季度机遇,个股推荐“稳增长”主线成都银行、工商银行(A+H);“高性价比”股份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江浙“经济复苏”宁波银行、苏农银行。
[金融业] [2022-07-21]
对社融同比多增贡献最大的是人民币贷款(多增7409 亿元)和政府债券融资(多增8676 亿元),两者同比多增量超过社融同比多增量;相比5 月分别同比多增3936 亿元、多增3881 亿元,6 月同比多增量再上一阶。6 月以来,企业生产经营加速恢复,实体融资需求回升。6 月PMI 指数升至50.2%,在连续三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高频数据显示经济热度持续向好。6 月企业贷款新增2.21 万亿元,同比多增7525 亿元,延续5 月的同比多增态势,且结构更优。其中短期贷款、票据融资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多增3815 亿元、少增1951 亿元、多增6130 亿元。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合计同比多增量达1864 亿元,较5 月份减少7013 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量较5 月份大幅提升7107 亿元。企业信贷结构明显优化,预计项目融资贷款出现显著恢复,流贷相应减少。
[金融业] [2022-07-20]
在6 月金融数据公布之前,市场对6 月数据的预期经历了从平淡到乐观的转换,我们也是市场上较早提出6 月社融新增5 万亿左右的机构。从实际情况看,6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81 万亿,同比多增6867 亿,幅度相较于5 月份进一步提升,而新增社融则高达5.17 万亿,同比多增1.5 万亿,创历年6 月份新高。
[金融业] [2022-07-20]
最近的4次银行行情中,经济增速、营收增速、利润增速,至少有一个指标向上。因为展望中报,以上三个指标只是触底,还未看到拐点,因此上半年银行走势偏弱。随着疫情解封,宽信用与需求恢复共振,经济于Q3出现拐点的可能较大,从而驱动银行业绩增速触底回升,催化出姗姗来迟的Q3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