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制造业] [2022-09-14]
二季度疫情影响调味品、乳制品、卤制品、烘焙等多个数板块的需求,同时大部分板块的成本端压力仍较为凸显,盈利能力承压。短期看疫情/高温/限电等因素仍部分拖累需求改善速度,同时原材料价格压力也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可以在调整中积极布局具备疫情改善&成本拐点催化的优质细分板块龙头,推荐海天味业、安井食品、绝味食品、伊利股份。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食品制造业] [2022-08-27]
疫情影响有序恢复,苏酒在江苏次高端的优势明显。上半年疫情冲击宴 席场景,南京相对受影响较小,苏州受影响更大一些。目前省内经济活 动还在有效恢复,其中中高端的恢复情况更好。省外品牌方面,剑南春、 汾酒相对表现更好一点;水井坊当前库存预计2 个月左右,三季度江苏 任务较重,预计费用投入同比需要有所增加。如果看江苏省内次高端价 位段的动销表现,梦6+、四开、水晶剑表现更好。
[食品制造业] [2022-08-23]
复苏态势明朗,分化下结构性契机仍存。作为板块景气度的锚,普飞批价平稳向好。向下看千元价格带,普五、高度国窖1573 批价企稳,动销端年初至今均实现正增,整体高端酒韧性明晰。对次高端而言,场景管控致使阶段性承压,但消费升级仍为提振主线。在疫情扰动背景下,对于结构升级、全国化外拓均有所影响,酒企对终端培育活动的开展亦受扰动等。6 月后酒企普遍加大消费者投入以补足前期进度,复苏态势未改。目前建议持续关注Q2 业绩兑现情况及兑现质量,落地业绩是夯实信心的利器。
[食品制造业] [2022-08-23]
下周各家酒企将进入中秋备战状态,中秋的销售政策也将陆续明朗。受疫情影响,今年Q2 白酒动销较弱,中秋成为决定全年销售业绩的重要时刻,各家政策的有效落地和市场的执行配合成为企业中秋营销的重要观察点。我们判断今年中秋消费会形成回补,特别是如果各地宴席市场能有所放开,将给需求带来支撑。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食品制造业] [2022-08-12]
婴幼儿奶粉市场高端化趋势明显,草饲奶粉以天然原生态的特点成为高端市场新势 力。当前草饲奶粉行业尚处起步阶段,国家政策推动、居民消费能力提升、父母追 求高品质原生态的育儿观念和产业生产技术升级助力草饲奶粉市场快速发展。未来 建立国家层面草饲标准和持续的市场教育将成为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食品制造业] [2022-08-12]
食品饮料重仓比例迎来拐点,超配比例全行业第一。二季度食品饮料板块重仓比 例止跌上行,重仓比例达到15.6%(环比+3.0 pcts),位于行业第二,仅次于 电力设备,超配比例7.8%(环比-1.9 pcts),位于行业第一。其中2Q22 白酒 板块重仓比例12.38%(环比+2.49pcts),行业景气度逐步从疫情中修复,配 置需求维持高位。
[食品制造业] [2022-08-11]
疫情影响阶段性缓解,推动消费弱复苏。6月以来疫情影响程度阶段性缓解,推动消费需求实现弱复苏:从社零总额来看,2022 年6 月同比+3.1%,好于5 月的-6.7%,其中餐饮收入同比-4%,高于5 月的-21.1%;从CPI 来看,随着疫情好转与物流逐步畅通,消费品供给端增加,物价水平整体可控,6 月CPI环比持平,同比增长2.5%。
[食品制造业] [2022-08-11]
标准化程度与需求属性系赛道差异复苏的核心内生因素:餐企的商业模式、品牌定价、海外业务布局、外卖适配度等因素均会影响复苏节奏,但本质是由赛道标准化程度以及需求属性(刚需or社交类)所决定的,故快餐、咖啡赛道疫情下经营韧性更强、休闲、家庭餐饮则承压(受影响程度、疫后恢复速度维度)。从投资的赛道选股角度出发,快餐&咖啡赛道成长投资逻辑更为顺畅(有更大的可能孕育大市值公司),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赛道没有投资价值(如快休闲赛道)。
[食品制造业] [2022-08-10]
据海通国际预测,2022 年7 月重点跟踪的消费品行业整体持续改善, 仅大众及以下白酒和软饮料需求同比下降。进入7 月以来,新一轮疫情再次得到控制。近日全国新增患者持续下降,北京、上海新增接近归零,各地线下消费政策放宽,消费场景得到扩展。具体来看,高端及次高端白酒厂强势地位不改,同比增速最为显著;啤酒、速冻食品、乳制品、调味品也持续正增长;大众及以下白酒和软饮料依然疲弱,销量和收入呈现负增长。
[食品制造业] [2022-08-10]
①疫情反复影响居民外出活动及消费场景,导致消费复苏斜率放缓、复苏周期拉长;②两轮疫情对居民收入和就业情况造成冲击,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消费能力下滑,富裕人群和中低收入人群分化加剧;③失业率攀升和收入预期波动影响居民消费信心,收入越低的人群越倾向于增加储蓄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高储蓄率对整体消费形成抑制;④疫后消费低迷,除居民端影响之外,更大程度源于社会集团(企业+政府)消费的疲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