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7-07-07]
都市圈外围向心的通勤交通比例高、中心区交通压力大,因此都市圈通常采用以轨道交通为主的交通发展模式。首先结合伦敦、纽约、东京都市圈案例,分析轨道交通对都市圈空间形态的影响。结合广佛都市圈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低运量轨道交通4个层级轨道交通的发展,从枢纽规模与布局、网络一体化、运营管理与车站开发等方面提出存在的问题。指出分散布局的轨道交通枢纽与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网络是适合都市圈的轨道交通发展策略。最后,针对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借鉴、城际铁路和轨道交通快线采用地下线路形式穿城、如何实现“四网合一”、枢纽空间的规划预留等方面展开探讨。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7-07-07]
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商品汽车物流发展空间巨大,而铁路商品汽车运输占比却不高。为加快发展铁路商品汽车物流,阐述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发展现状,针对铁路在作业场地不足、运输装备紧张、运输组织不适应、用工偏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新时期铁路商品汽车物流的发展总体目标,提出相应策略,即优化产品运输结构、加强市场开发与经营合作、明晰内部经营职责、强化设施设备支撑、提升全程物流服务等,进一步优化铁路商品汽车物流模式。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7-07-07]
为适应经济新常态,满足物流发展新需求,构建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体系,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的比选优势和经济效益,提出布局铁路综合物流基地的战略思路。在分析城市经济、物流等相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项目的综合评价得分,运用均值、标准差相结合的统计学方法确定铁路物流基地的等级及铁路物流基地载体城市,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法对载体物流基地项目进行分析,从而研究确定铁路综合物流基地布局规划方案。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7-07-07]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从兼顾维护传统业务和新型业务、统筹协调服务社会和经营创效两大职能、细分物流市场、引入诚信战略合作机制、提升营销的灵活性和主导性等方面分析铁路物流运输市场,进而提出按需推进铁路供给侧改革、统筹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建设辐射全国的“大物流”服务网、开展“互联网+物流”大数据分析、契合国内外政策导向等对策,以适应市场变化,发展具有铁路自身特色的现代物流。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7-07-07]
为推动铁路物流发展、提高铁路企业物流服务水平,在阐述铁路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发展铁路物流面临的铁路信息系统集成化程度有待提高、铁路物流配套设施建设不足、铁路运输时效性有待加强、铁路物流人才紧缺等问题,提出研发“大数据”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创新铁路运输产品、拓展全程物流服务、完善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强化铁路运输时效性管理、加强铁路物流人才建设等发展铁路物流的对策。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7-07-07]
为适应社会物流需求结构调整,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太原铁路局提出构建以中鼎物流园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体系。在阐述山西省区域物流业发展现状和太原铁路局“1+3+13+300+N”物流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中鼎物流园的市场需求,提出包含7大功能港区的中鼎物流园功能设计,即铁路港、多式联运港、城市配送港、公路港、综合集散港、国际保税港和信息服务港;并提出适合铁路物流和社会综合物流园市场化、商业化运作的盈利模式。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7-07-07]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大战略构想。2014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抓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机遇,打通东联西出的国际国内大通道,打造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7-07-07]
铁路特需列车的开行提高了全程物流服务水平和质量,促进了社会物流运输体系的完善。在阐述铁路特需列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形成铁路物流列车品牌效应、提升铁路物流服务品质、推动物流运输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分析特需列车开行效果,针对特需列车组织存在的运输需求掌握不全面、“前店”“后厂”衔接不紧密、信息化支撑不足等问题,提出打造铁路物流品牌列车、全面构建快速物流网络、加强产品全程信息化建设、扩展服务种类与延伸服务范围等措施,以促进特需列车的稳步发展。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7-07-07]
本文分析了航运中心的概念、类型和发展历史,提出了武汉航运中心并重发展港口、船队和服务的理由,并给出了推进武汉航运中心发展的建议。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17-07-07]
本文归纳了物流增值服务和港口物流增值服务的概念,提出基础增值服务、深层次增值服务及核心增值服务的层级结构。通过对全球十大港口和十大航运中心比较显示:虽然我国多个港口依靠运量跻身十大港口之列,但因为缺少港口物流增值服务,而难以进入十大航运中心行列;港口的比较优势不同,其适合开发的港口物流增值服务也应因地制宜,不宜雷同。最后提出港口开发物流增值服务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