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1-10-31]
截至10 月22 日收盘,钢铁板块周下跌1.67%,沪深300 指数上涨0.56%,钢铁板块涨幅落后沪深300 指数2.23%。从板块排名来看,钢铁行业上周涨幅在申万28 个板块中位列第25 位,年初至今涨幅为36.01%,在申万28 个板块中位列第5 位。四季度供给端收缩力度或边际放松,吨钢利润持续维持高位,国庆后需求端重归疲弱,钢铁企业业绩或继续分化,上半年增产少、能耗管控压力较小的区域钢企拥有一定优势。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1-10-29]
采掘业主要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和其他矿采选业五大部门。本文的重点在于分析煤炭、原油和天然气开采的竞争力。文章首先论述了采掘业产业竞争力变化;其次谈到该行业的低碳竞争力;最后对未来十年采掘业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指出煤炭产业将相对收缩,天然气产业则在国民经济中表现为扩张态势。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1-10-25]
近年来,福建、山西、河北、江苏等地都分别提出了钢铁产业园区建设的规划或计划,并建设实施。本文专门对西北某钢铁智造科技产业园和华东某钢铁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情况进行调研与分析。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1-10-25]
今年9月21日,62%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跌破100美元/吨,创下15个月以来最低值——94.00美元/吨。而今年初以来,铁矿石价格还屡屡刷新历史极值,5月12日达到截至目前的历史最高值——233.10美元/吨。短短4个多月,进口铁矿石价格下降了130美元/吨,降幅达到50%以上。然而,与进口铁矿石不同,国产铁矿石价格表现却相对较为稳定。根据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CIOPI),65%品位的国产铁矿石价格同期降幅仅为12.5%。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1-10-25]
10月14日,世界钢铁协会(下称世界钢协)发布2021年~2022年短期钢铁需求预测结果。世界钢协预测,全球钢铁需求量继2020年增长了0.1%后,2021年将继续增长4.5%,达到18.554亿吨。2022年,全球钢铁需求量将继续增长2.2%,达到18.964亿吨。世界钢协认为,随着全球疫苗接种工作的加速推进,新冠病毒变异体的传播不会再像前几波新冠肺炎疫情那样造成混乱。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1-10-22]
在短期供应边际发生变化时,市场预期转变,价格出现快速回调,但从中期趋势看,压减粗钢产量的大逻辑未发生改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9月份,中国粗钢产量为7375万吨,同比下降21.2%。1月~9月份累计产量8.06亿吨,同比增长2.0%。这是中国粗钢产量连续第4个月下降,较5月份的年最高点9945万吨下降27.1%。9月份粗钢日均产量为245.8万吨,环比下降8.5%,创下2020年4月份以来新低。以上数据均说明粗钢产量呈大幅下降趋势。从目前高层的表态和实际生产情况看,全年大概率实现粗钢减量目标,且10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21-2022年采暖季钢铁行业错峰生产的通知》进一步确认了计划完成的可行性,文件的第一阶段就是2021年11月15日至12月31日确保完成本地区粗钢产量压减目标任务,可见管理层对全年实现目标的决心。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1-10-21]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1-10-21]
钢铁行业一直被认为是碳排放量巨大的行业。2019年全年,韩国浦项集团和现代钢铁公司的碳排放量别为8148万吨和2224万吨。如果氢还原炼铁工艺能够实现商业化,就可以大规模减少碳排放。氢作为新一代清洁能源而备受关注,预计韩国国内氢需求将在2030年增至194万吨,2040年增至526万吨以上,应用领域也将从石化逐步扩大到运输、电力等行业。因此,韩国政府也宣布成立氢经济委员会并公布绿色新政,推动向氢经济转型。为促进氢经济发展,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韩国钢铁企业正在加快氢还原炼铁工艺的商业化。近期,在韩国举办的“2021年氢能源移动出行博览会”上,浦项集团和现代钢铁公司对外展示了各自的氢业务和发展愿景。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1-10-17]
近期钢铁行业因限产、能耗双控等问题引发行业广泛关注,我们总结了以下 5 个问题对此进行分析: 1. 四季度钢铁是否有行情 2. 供给收缩是否具有持续性 3. 未来钢价怎么走? 4. 钢铁的合理估值区间在哪? 5. 钢铁行情能持续多久?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1-10-15]
美国钢材价格不断攀升并再创纪录,但增速放缓,这可能是因为夏季需求放缓,或是价格正接近峰值。尽管如此,预计短期内钢材价格将继续上涨。强劲的需求,特别是来自汽车业和制造业,造成供应持续紧张。随着半导体芯片短缺问题开始缓解,预计未来几个月美国汽车生产将加速。新的基础设施议案和采购美国货政策推动了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