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01.一种新型竹纤维生物膜载体的制备与性能
[农、林、牧、渔业] [2014-03-15]
以竹纤维为主要原料制备得到一种新型竹纤维生物膜载体.载体比表面积达5393m2·m-3,亲水性能良好,30min后基本浸湿完全.研究了竹纤维生物膜载体在低浓度生活污水处理中的挂膜性能,结果表明:载体挂膜速率快,7天后载体表面即出现大量黏性黄褐色生物膜,第12天基本完成挂膜,膜厚达3~5mm.生物相观察表明:以固着型纤毛虫为主的后生动物数量较稳定,生物膜趋于成熟.载体生物膜耐水力剪切冲击能力和恢复能力强,对CODCr和NH4+-N的去除率在80%以上.
关键词:竹纤维;生物膜载体;挂膜
-
4702.西南桦优树选择技术研究
[农、林、牧、渔业] [2014-03-15]
以胸径、树高、材积为数量评价指标,结合干形、冠高比和分枝粗细形质指标,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开展了西南桦人工林的优树选择技术研究.通过对西南桦人工林10~21年生不同林龄阶段的优树选择标准的总结,提出了优树选择标准,即优树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大于5株对比优势木平均值的9%~l1%、5%~7%、26%~31%以上,形质指标综合得分大于7.5,共选择出西南桦优树37株,入选率为33.9%.西南桦优树的选择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林分状况适当调整,选优即要考虑其生长性状,同时注意材性、抗性的选择以保证西南桦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西南桦;人工林;优树;优势木;选择标准
-
4703.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落叶松枝条基径模型
[农、林、牧、渔业] [2014-03-15]
以黑龙江省五营林业局丽林林场30株人工落叶松2 190个枝条基径数据为例,利用逐步回归技术建立了落叶松枝条基径模型:BD=bl+b2DINC+ b3DINC2+b4DBH· DINC2.然后,利用S-PLUS软件中的LME过程,拟合线性枝基径模型.采用AIC、BIC、对数似然值和似然比检验等模型评价统计指标对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拟合枝条基径模型时,b1、b2、b3同时作为混合参数时模型拟合最好.为了矫正混合模型构建过程中产生的异方差现象,把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加入到枝条基径混合模型中.指数函数显著提高了枝条基径混合模型的拟合效果,并且消除了异方差现象.模型模拟表明:对于大小相同树木,枝条基径随着着枝深度(DINC)的增加而增大,对于大小不同的树木,枝条基径随着胸径(DBH)的增加而增大.林木的胸径变量很好地反映了不同大小树木的枝条基径的变化.在不知道详细林分信息的前提下,可以利用树木变量合理地预测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枝条基径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枝条基径;固定效应;随机效应;线性混合模型;落叶松
-
4704.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带状间伐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4-03-15]
关键词: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带状间伐;辽东山区
-
4705.指数施肥对山桃稠李播种苗生物量及养分动态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4-03-15]
采用常规施肥(CF)、指数施肥(EF)和2倍指数施肥(DEF)3种施肥处理,研究大田条件下不同施N肥处理对山桃稠李1年生播种苗生物量和养分(N,P,K)含量动态及养分承载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长季结束后,EF和DEF处理单株生物量分别为37.00 g和35.60 g,比CF处理(27.10 g)分别增加36.5%和31.3% (P <0.05);2)苗木生长高峰期第9~11周,EF和DEF处理单株苗木N含量增量分别为0.28 mg和0.17 mg,均高于CF处理(0.03 mg)(P<0.05);3)EF和DEF处理均提高了播种苗体内N养分承载,生长季结束时,单株苗木N含量分别为0.69g和0.73 g,均显著高于CF处理(单株0.44 g)(P<0.05);4) EF,DEF处理促进了苗木对P,K吸收,生长季中P,K的吸收速率顺序均为DEF> EF> CF.生长季结束时,EF和DEF处理P质量分数较CF处理分别高28.4%和9.0%;2种指数施肥处理K质量分数较CF处理高12.5%和19.9%.采用指数施肥有效促进山桃稠李播种苗生长,可改善苗木营养状态,同时苗木造林成活率和生长效果较佳.
关键词:山桃稠李;指数施肥;生物量;N养分承载
-
4706.光质对云南红豆杉生长及紫杉烷含量影响的研究
[农、林、牧、渔业] [2014-03-15]
将2年生云南红豆杉置于用滤光膜营造白光、黄光、红光和蓝光4种光环境中栽培1 a.栽培期间,测定光合作用,试验期末取样测定植株大小、枝叶特性、生物量和紫杉醇含量等,以揭示不同光质对云南红豆杉形态、光合作用和紫杉烷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能提高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光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d)、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抑制叶生长,增加第一级枝枝条总数,促进株高生长,提高茎和植株生物量;黄光使Pmax、AQY降低、使LCP和LSP提高,抑制叶生长,提高茎、叶和植株总生物量;蓝光降低Pmax、AQY,提高LSP、LCP、Rd,抑制叶和地径的生长,促进高的生长.不同光质处理下,根、茎、叶中紫杉烷的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是对叶中巴卡亭Ⅲ,根中紫杉醇、10-去乙酰巴卡亭Ⅲ和7-差向紫杉醇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红光显著抑制叶中巴卡亭Ⅲ合成和积累,提高根中7-差向紫杉醇的含量;黄光显著提高了根中紫杉醇、10-去乙酰巴卡亭Ⅲ、7-差向紫杉醇的含量;蓝光显著提高根中紫杉醇的含量,但降低叶中巴卡亭Ⅲ的含量.
关键词:光质;云南红豆杉;生长;光合作用;紫杉烷
-
4707.干热河谷4种固氮植物根瘤固氮潜力及其影响因素
[农、林、牧、渔业] [2014-03-15]
氮是除水分之外影响干热河谷生物活性的关键因子,豆科植物生物固氮是该地区氮素的重要来源之一.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了干热河谷不同季节燥红土和变性土林地中大叶相思、新银合欢、木豆和山合欢根瘤固氮酶活性(NAs).结果表明:新银合欢(16.25 μmol · g-1·h-1)和大叶相思(15.85 μmol·g-1·h-1)根瘤NAs显著(P<0.001)高于山合欢(9.60 μmol·g-1·h-1)和木豆(9.42 μmol·g-1·h-1).雨季根瘤NAs显著高于旱季,约为旱季的2.3倍.燥红土样地上植物根瘤NAs是变性土样地的1.3~1.6倍.研究揭示:除植被类型外,干热河谷植物根瘤NAs主要受土壤类型、季节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而受土壤温度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固氮酶活性;根瘤;土壤类型;季节动态;干热河谷
-
4708.基于计数模型方法的林分枯损研究
[农、林、牧、渔业] [2014-03-15]
利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落叶松林分连续观测数据,分别利用Poisson回归模型、负二项模型、零膨胀模型和Hurdle模型拟合林木枯损株数,并通过AIC值以及Vuong检验对这些模型进行详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Poisson回归模型不适用于模拟林木枯损株数,负二项回归模型相对于Poisson回归模型比较适用;但是对于零枯损过多的数据,这2类模型拟合效果较差.零膨胀模型和Hurdle模型对这类数据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其中,零膨胀负二项模型和Hurdle-NB模型拟合效果优于其他几种模型,且Hurdle-NB模型略好于零膨胀负二项模型.
关键词:林分枯损;Poisson回归模型;负二项模型;零膨胀模型;Hurdle模型
-
4709.杂种落叶松连续繁殖与插穗生根关系的生理研究
[农、林、牧、渔业] [2014-03-15]
观察了日×长杂种落叶松连续繁殖插穗不定根发育进程,研究了连续繁殖对插穗生根力衰退的阻滞效应,并分析了一轮采穗圃与原株采穗圃插穗不定根发育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扦插后13~31 d是愈伤组织形成和不定根原始体分化发育的关键期,此时一轮分生株愈伤组织形成和不定根发育均优于原株.连续繁殖对插穗生根性状有显著作用,尤其是生根率很低的原株,经过一轮繁殖后,生根性状有极显著提高.连续繁殖影响插穗自身激素含量,尤其是IAA,经过一轮繁殖后,含量明显高于原株.从不定根发育过程中激素的动态变化看,一轮分生株插穗(IAA+GA3+ZR)/ABA比值在不定根发育前期明显高于原株,与生根率的变化一致,可用来衡量不同繁殖次数插穗生根性状的优劣.
关键词:落叶松;连续繁殖;内源激素;生根
-
4710.木材化学功能改良技术进展与产业现状
[农、林、牧、渔业] [2014-03-15]
木材化学功能改良旨在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热或具有反应活性官能团的低分子单体/低聚体),对木材细胞壁成分进行永久改变和/或对木材细胞腔进行物理填充,由此改善木材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并赋予其特定的新功能,提高木材的附加值,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从而实现木材的高效节约利用,缓解木材资源紧张的局面.对国内、国际上木材功能改良技术的发展和现状进行系统回顾,介绍炭化处理、乙酰化、氮甲氧基树脂处理、糠醇处理、热固性树脂处理等典型改性技术的原理、产品性能的优缺点及其商业化现状,展望木材功能改良技术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木材功能改良;热处理;浸渍处理;细胞壁改性;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