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23-08-10]
[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8-10]
电动车仍处于高速增长期,新能源长期趋势不变。国内电动车市场经历了 2014-2017 年的初 创期、2018-2020 年的徘徊调整期和 2020 年下半年至今的高速增长期,行业主要驱动力从补贴 转为产品内在竞争力,截至 2023 年 6月渗透率已超 30%。2022 年欧洲/美国市场共销售 259.2 万 89.7万辆电动车,渗透率仅 23%/6.5% ,相较于国内市场,海外渗透率仍有极大提升空间,正处于政策推动与快速追赶过程中。动力电池将随新能源车终端市场增长得到快速发展,据测算 到 2025 年全球动力锂电池装机量将达到 1358GWh ,22-25年 CAGR为38% 。储能市场方 面,电化学储能资源可得性高、安装灵活、建设周期短,受益于成本下降和技术突破,储能锂电 池将随电化学储能市场发展潜能释放获得快速增长。
[汽车制造业] [2023-08-05]
2020 年6 月29 日,美国商务部启动对泰国乘用车和轻卡轮胎的反 倾销原审调查,原审调查终裁结果:日本住友轮胎(泰国公司)原审 单独税率为14.59%;玲珑轮胎(泰国公司)原审单独税率为21.09%; 其他泰国出口美国的轮胎企业原审税率为17.06%,其中森麒麟子公 司森麒麟轮胎(泰国)有限公司适用17.06%的原审税率。2022 年9 月6 日,美国商务部启动对泰国乘用车和轻卡轮胎的反倾销复审调 查,本次复审调查周期为2021 年1 月1 日-2022 年6 月30 日共18 个月。
[汽车制造业] [2023-08-05]
今年5、6 月和7 月的高频汽车销量持续小幅超预期,我们认为主要系两方面 原因:1)3-5 月的密集价格战已进入平稳期,刺激销量有序释放;2)一、二 线城市需求有韧性,销量恢复超预期,整体内需呈K 型复苏。结构性来看,乘 用车平均价格并未因价格战下降,而是从2022 年平均的16.9 万元提升到2023 年5 月的17.5 万元;主要由于豪华品牌、C\D 级大车渗透率提升,推高成交 均价。长期来看,报废周期有望带来未来3 年的换购需求中枢上移。我们继续 重点推荐自动驾驶有望超预期的智能化主线,以及豪华车上普遍增配的零部 件、智能座椅、空气悬架、自动驾驶等。
[汽车制造业] [2023-08-05]
6 月沪深300 指数上涨1.2%,申万汽车指数上涨8.9%,表现优于沪深300 指数。6 月汽车销售262.2 万辆,同比增长4.8%、环比增长10.1%;其中乘 用车销量226.8 万辆,同比增长2.1%、环比增长10.6%,预计主要是需求逐 步回暖、价格战影响消退所致。商用车销售35.5 万辆,同比增长26.3%,环 比增长7.3%,客车及卡车同环比均增长。6 月新能源汽车销售80.6 万辆,同 比增长35.2%,批发、零售渗透率33.8%、35.1%。6 月乘用车销量稳步复苏, 但随着消费淡季到来,加上去年政策影响基数较高,预计7 月产销量同环比或 承压。国六B 部分车型销售时间延迟到年底,库存及降价压力得到缓解。后 续随着国内经济复苏、汽车价格趋于稳定,预计汽车销量有望持续回暖。
[汽车制造业] [2023-08-05]
上周汽车板块下跌2.1%,乘用车、商用车和汽 车零部件板块回调,分别下跌1.5%/1.9%/2.6%。乘联会数据,6 月乘用车批发销量 223.6 万辆,同比+2%,环比+12%;零售183.4 万辆,同比-3%,环比+9%;新能源 乘用车批发76.1 万辆,同比+33%,环比+12%,对应电动化渗透率34.0%;7 月次 周零售5.06 万辆,同比+7%;批发5.55 万辆,同比+11%,周度数据持续亮眼。继 “部 署加快推进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以及对部分国六a 乘用 车给予额外半年销售过渡期影响,我们认为燃油车型被动降价促销压力有望缓解。同 时,自主车企重磅车型陆续定价有望进一步提振板块销量,建议把握变局拐点。6 月 29 日小鹏G6 上市,包含高阶自动驾驶功能的MAX 版本售价22.99 万元起,价格下 探带动智能驾驶进展提速。
[汽车制造业] [2023-08-04]
二者发展历程与中美汽车工业背景相契合。特斯拉背靠科技实力强劲的美国汽车工业,以超跑作为切入点,以科技手段开创汽车智能化先河;二十世纪初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仍处起步,比亚迪脚踏实地,以低价位燃油车入手,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布局平民价位新能源车型。
[汽车制造业] [2023-08-04]
2020-2022 年汽车出口由 108 万辆提高至 340 万辆,新能源乘用车表现亮眼。随着中国汽车产品竞争力逐步提升,叠加疫情和缺芯扰动全球汽车供应链、全球汽车电动化趋势、俄乌危机等因素影响,2021/2022/2023M1-M5 中国汽车出口量分别为 219/340/193 万辆,同比+102%/+55%/+75%。分产品来看,2020-2022 年乘用车出口量由 80.4万辆增加至 267.6 万辆,年复合增速为 82.4%,占比由 74%提升至 79%;分动力类型来看,2020-2022 年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由21.9 万辆增加至 103.9 万辆,年复合增速为 118%,占出口比重由 20%提升至 31%。
[汽车制造业] [2023-08-04]
新势力造车横空出世叠加前卫的设计、时尚的外观、智能电动的先进理念、出色的营销手段,该阶段市值快速提升。阶段二为高速成长期:新势力经过第一阶段估值已到达历史高位,但缺乏销量及利润支撑估值下探,至2022年10月左右造车新势力市值到达低点。阶段三为盈利改善期:伴随新车上市销量逐渐起步亏损收窄,公司利润弹性释放市值有望进一步回升,该阶段造车新势力表现出现分化。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汽车制造业] [2023-08-02]
报告期内电力设备行业指数跌幅为 2.01%,跑输沪深 300 指数 1.91Pct。电力设备申万二级子行业中电网设备、电池、风电设备、光伏设备、其他电源设备Ⅱ和电机Ⅱ均在下跌,分别变动-1.16%、-1.25%、-1.73%、-2.86%、-4.98%和-5.23%。重点跟踪的三级子行业锂电池、电池化学品分别变动-0.8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