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业] [2023-02-02]
[医药制造业] [2023-02-01]
行业监管持续完善,美妆品类成视频号最畅销类目之一。1)监管端:8 批次化妆品检出禁用原料,其中包括4 批次护肤日化类产品和4 批次指甲油类单品;国家药监局发布化妆品抽检新规,自2023 年3 月1 日起施行,儿童化妆品、新材料等受到重点关注;2)原料端:全国首个青蒿提取物团体标准发布,规定了化妆品用原料青蒿提取物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青蒿油优异的护肤功效的消费者认知有望得到提升;3)品牌端:贝泰妮旗下高端护肤品牌AOXMED 瑷科缦全国首个线下专柜落地北京汉光百货,AOXMED 定位高端抗衰市场,线下首柜是品牌在线下渠道的医美机构外迈出的关键一步;4)运营端:视频号直播带货规模保持高速增长,销售额同比增长超8 倍,平台公域购买转化率提升超100%,客单价超200 元,美妆品类成视频号最畅销类目之一。
[医药制造业] [2023-02-01]
从医药细分板块指数表现来看,从11月19日-12月19日,CRO指数近1月下跌12.91%,涨跌幅排在沪深300及医药细分板块指数中的第13名;近1年下跌27.90%,涨跌幅排在第13名。从11月19-12月19日,个股涨跌幅排名前3的分别是:诺思格(2.41%)>百奥赛图(-1.91%)>药明生物(-2.81%);近1年涨跌幅排名前3的分别是:药康生物(44.22%)>毕得医药(29.80%)>和元生物(1.96%),整体看11月份CXO板块小幅上涨。
[医药制造业] [2023-02-01]
12 月份医药生物板块呈现下跌趋势,整体下跌2.57%,其中中药跌幅达9.28%,估值下滑至24X 左右。伴随疫情防控措施优化,中药板块在12 月下旬估值回调,呈现先扬后抑态势。虽然估值较9 月底的19X 有所提升,但整体估值在医药板块仅高于医疗器械和医药商业。行业逻辑方面,顶层政策中药十四五规划以及后续细则的落地,中医对中药的推动将形成正向商业模式,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药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的转变,中西医结合是未来医疗新方向;老龄化提升背景下,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优势突出,中药以副作用小的预防、保健效果将迎来更大机会。公司逻辑方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全面收官,股权激励的推出和治理机制的健全推动中药企业基本面和业绩双重改善;品牌中药中药材价格上涨推动终端核心产品提价,个别明星产品实现量价齐升;中药集采下独家品种降幅温和,消费中药具备强消费属性集采压力较小。
[医药制造业] [2023-02-01]
本周医药生物板块收益率为+2.72%,板块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0.37%,在31个一级子行业指数中排名第6。6个子板块中,医疗服务周涨幅最大,涨幅+5.19%(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2.85%);降幅最大为医药商业,降幅0.55% (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2.9% )。近一个月医药生物板块收益率为-0.74%,板块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3.79%,在31个一级子行业指数中排名第18。6个子板块中,医疗服务月涨幅最大,上涨14.1%(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10.84%);跌幅最大癿为中药Ⅱ ,跌幅11.37%(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14.63%)。
[医药制造业] [2023-02-01]
美国CDC在一项大型前瞻性研究中统计了新冠后遗症的影响。这项研究是一项纵向多中心、观察性队列,针对有急性COVID样症状的成年人,并根据检测阳性和阴性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3个月随访一次,最长18个月。参与者将完成详细的调查问卷,以收集新冠后遗症情况。该研究目前已经收集了近6000名受试者的数据,结果显示,大部分新冠症状在3个月后消失,然而仍有较高比例的感染者仍有疲倦、发热、耳鼻喉等症状。
[医药制造业] [2023-02-01]
1 月 14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有关情况。发热门诊和急诊就诊量在 1 月初达峰后迅速下降,普通门诊逐渐恢复。在院重症患者仍处于高位,截至 1 月 12 日,重症床位使用率是 75.3%,重症床位能够满足救治的需要。2022 年 12 月 8 日至2023 年 1 月 12 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 6.0 万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 5503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 5.4 万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0.3 岁,65 岁及以上约占 90.1%,其中 80 岁及以上约占 56.5%,死亡病例中 90%以上合并有基础疾病。
[医药制造业] [2023-02-01]
本周申万医药生物同比上涨2.72%,表现强于大盘。其中医疗服务子行业上涨5.19%;生物制品子行业上涨3.01%,医疗器械子行业上涨2.83%,中药子行业上涨1.43%,化学制药子行业上涨2.12%,医药商业子行业下跌0.55%。1月11日种植牙带量采购价格降幅55%,相比心脏支架而言温和的降幅、叠加消费复苏的预期,牙科医疗服务领涨。受1月8日结束的医保谈判以及摩根大通医疗大会带动,生物制品、化学制药表现好。
[医药制造业] [2023-02-01]
复盘2022年医药行业全年走势,整体处于调整态势,目前行业处于底部位置,修复在路上。2022年,医药生物行业主要经历了两波明显的上涨行情,包括5-6月份以及10月初启动的新冠产业链驱动的上涨。从医药生物各子板块的月度涨跌幅来看,医药商业,尤其是线下连锁药店板块,受益于居家自主诊疗、保健消费和市场集中度提升等多重利好因素,在行业中表现强势。横向比较其他行业和全部A股,截至12月31日,申万医药生物板块下跌10.32%,跑输全部A股(-3.64%),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8, 居于中游水平。对比子板块2021年及2022年涨跌情况,2021年显著上涨的部分子板块2022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估值回归的逻辑。根据市值分类,2022年医药生物企业剔除次新股后,以小市值药企表现最佳,但整体表现弱于2021年。次新股2022年平均表现优于2021年,较行业内其他市值类型的公司相比,整体表现出较好的韧性,在行业整体调整的状态下呈现出较高的活跃度。
[医药制造业] [2023-02-01]
尽管疫情防控下2022 年医院诊疗延续疲软态势,但医保结余创历史新高(我们预计2022 年结余有望超6000 亿元,累计结余有望超4.2 万亿元)。随着新冠疫情影响减弱,患者就诊意愿2023 年有望强劲恢复,国家医保中短期有望展现强有力的支付能力。政策层面,我们认为2022 年为触底转向年,首先药品与重要高值耗材的国家集采已基本结束且降幅不断收窄,集采对企业的负面影响边际递减,其次药审新规下中国创新药的内卷格局有望大幅改善,展望2023 年,政策回暖趋向显著,板块估值压力有望逐步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