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业] [2023-02-17]
再生元是一家成立于 1988 年的 Biotech 公司,其发展路径具有鲜明特色:相比于频繁收购从而快速扩充管线的药企,再生元专注自研,在极少收购的情况下,成为一家有10 种获批药物、30 余个在研管线、市值超过700 亿美元、年销售额超过160 亿美元的Big Pharma。本文将从研发的角度入手,对再生元的两大技术平台Trap 和VelociSuite®进行深度剖析,来探究其抵抗研发风险、稳定研发产出的长期驱动力。
[医药制造业] [2023-02-17]
医药细分行业及行业指数众多,市场拥有近200 支医药主题基金。截止至2023 年2 月1 日,医药主题ETF 或指数基金共有67 支,增强型指数基金3 支,QDII 9 支,医药主题主动型基金共有116 支。医药被动型指数共有67 支基金跟踪29 个医药指数。医药子板块划分较细,29 个医药指数在持仓上各有侧重。主动型基金共116 支,均衡配置的基金居多。
[医药制造业] [2023-02-17]
不利因素减弱,全年维度看预计国内创新药行情仍将持续,建议关注创新药行业多个疾病领域新进展与国际化进展带来的投资机会。
[医药制造业] [2023-02-17]
合成生物学造通过对生物体进行有目标地设计、改造乃至重新合成,可以实现以合成生物为工具进行物质加工与合成的新型生产制造方式。合成生物学受益于基因合成、编辑等领域内的长足进步,逐渐发展成了以“设计-构建-测试-学习”(DBTL循环)为核心的研发模式和发酵为主导的放大生产模式。合成生物学由于存在多学科交叉、对技术、成本控制、研发人员要求高,具有强壁垒属性。根据麦肯锡研究,生物制造的产品可以覆盖60%化学制造的产品,未来生物制造的方式有望对未来医药、化工、食品、能源、材料、农业等传统行业带来巨大影响。
[医药制造业] [2023-02-16]
本轮疫情过峰情况好于预期。根据中疾控数据,一方面本轮疫 情过峰速度较快且未在春节返乡期间反弹,本轮疫情过峰时间 不足一个月,二次感染及重症情况好于春节前市场预期;另一 方面,本轮疫情未出现其他毒株突破免疫屏障并迅速取代主要 流行毒株BA.5.2 和BF.7 的迹象,这意味着本次疫情过峰迅速 形成了短期内较为有效的群体免疫。
[医药制造业] [2023-02-16]
行情回顾:2022年12月国内CXO板块上涨明显,有11家公司股价在12月实现正增长,其中涨幅较大的为泰格医药 (+18.28%)、凯莱英(+10.32%)。重点CXO公司的性价比继续保持:近一年来,CXO板块深度调整,目前主要CXO 公司的PE已经大幅下调到100X以下。
[医药制造业] [2023-02-16]
2023 年首个交易周,医药板块喜迎“开门红”,缩量上涨2.41%,在申万31 个子行业中排名第17 位。子板块普遍上涨,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延续行情再 次领涨,上周涨幅达到5.04%、3.31%;中药小幅修复,全周上涨0.69%。 个股方面,涨幅居前辰欣药业(23.65%)、济民医疗(18.63%)、诺思格 (17.83%),跌幅居前丰原药业(-20.94%)、莎普爱思(-9.10%)、亨迪 药业(-8.37%)。截至2023 年1 月6 日,医药生物指数市盈率为29.59,环 比上周上涨2.53%,处于3 年来历史17.81%分位。
[医药制造业] [2023-02-16]
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涨幅为5.29%,在申万31 个一级行业中 位居第6,跑赢沪深300 指数0.25 Pct。从子行业来看,医疗研发外 包、医院、其他生物制品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1.77%、8.95%、6.41%; 仅线下药店下跌,跌幅为5.47%。
[医药制造业] [2023-02-16]
关注疫情后,医院需求端恢复,带来血制品市场边际需求增量;
关注浆站扩张阶段的血制品企业,新浆站带来新供给增量;
关注:天坛生物、派林生物、华兰生物、博雅生物。
[医药制造业] [2023-02-16]
医药行业:12月下跌2.57%跑输大盘,医疗服务子板块表现亮眼。医药行业在2022年12月份下跌2.57%,跑输沪深300指数3.05%。分子 板块看,受益于防疫政策的优化,医疗服务板块上涨6.84%,前期表现较好的中药及医药商业板块出现一定回调,其中中药板块下跌 9.28%,医药商业板块下跌6.09%;医疗器械板块持续回调,12月下跌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