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15768 篇 当前为第 1518 页 共 1577

所属行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 15171.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合成的逐级放大及其性能的研究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选用(NH4)2S2O8-NaHSO3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尿素为助剂,进行了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AMPS)共聚物合成的逐级放大实验,考察了共聚反应的放大效应及其对共聚物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从0.2 L小试放大到5L模试时存在一定的放大效应,所得共聚物溶液的表观黏度降低约3.0 mPa·s,从5L模试放大至50 L模试和1 m3中试时放大效应不明显;在95℃、矿化度为10 000 mg/L的模拟油藏盐水中,AM/AMPS共聚物具有优异的增黏性、耐温抗盐性和抗Ca2+性能,明显优于进口产品;在95℃、45 d的老化性能测试中,AM/AMPS共聚物溶液具有较高的黏度保留率,达到122.5%.
    关键词: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三次采油;聚合物驱油;耐温抗盐
  • 15172.中国致密油评价标准、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及资源前景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致密油是指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生油岩中,或与生油岩互层、紧邻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储集岩中,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的石油聚集.在明确了致密油的概念和内涵基础上,提出了10项评价致密油的关键指标.据孔隙度与渗透率划分出3类致密油储层.根据致密油层与生油岩层紧密接触的成因关系,确定了3种致密油类型:①湖相碳酸盐岩致密油;②深湖水下三角洲砂岩致密油;③深湖重力流砂岩致密油.中国致密油分布广泛,目前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7段、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四川盆地中-下侏罗统、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泉头组等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勘探发现.分析未来致密油发展前景,运用资源丰度类比法初步预测中国致密油地质资源总量(106.7~111.5)×108t,是中国未来较为现实的石油接替资源.
    关键词:致密油;评价标准;致密油类型;致密油储层;资源潜力
  • 15173.源热共控论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源热共控油气形成,潜在烃源岩是油气形成的内因,热是油气形成的外因,内因和外因缺一不可,二者相互耦合作用控制了含油气区内油气的生成与否、生烃规模、相态(石油或天然气)类型与区域分布模式.潜在烃源岩控制因素包括烃源岩类型、丰度和规模.热场类型分“热”、“温”和“冷”场3类,热演化有增温型、减温型和多幕型.对潜在的生烃凹陷来说,源热之间存在源足热足、源足热欠、源欠热足和源欠热欠4种耦合关系.源足热足型凹陷能形成生烃凹陷,包括富生烃凹陷或含油气凹陷;源足热欠型凹陷、源欠热足型凹陷在源热互补条件下也能形成生烃凹陷或富生烃凹陷;源欠热欠型凹陷不能生烃.源热共控油气区油田、气田和油气田在空间上的有序分布,在纵向上有下气上油型及下油上气型,在平面上有内带外带型、内环外环型及分区型等.源热共控含油气盆地油气储量规模,主控因素在于其源足热足型凹陷发育.将中国含油气盆地分成特富含油气盆地、富含油气盆地、中等含油气盆地、小型含油气盆地和贫含油气盆地.
    关键词:烃源岩;热;油气田分布;有序性;源热共控论
  • 15174.NaX沸石吸附储氢的分子模拟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巨正则系综蒙特卡罗(GCMC)方法,模拟了温度40~293 K、压力10000 kPa下,氢气在NaX沸石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氢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40 K时氢的最大吸附量为2.63%(质量分数).吸附温度对氢在NaX沸石中的吸附位有重要影响,在较低温度下,阳离子和沸石骨架原子(O、Si和Al原子)是氢分子的稳定吸附位;而在较高温度下,仅沸石骨架原子是氢分子的稳定吸附位.
    关键词:储氢;沸石;吸附位;分子模拟
  • 15175.Si源对SAPO-31分子筛的结构及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不同粒径的SiO2气溶胶为Si源,以二正丁胺为模板剂合成出纯相的SAPO-31分子筛,并采用XRD、SEM、BET、NH3-TPD等手段,对其结构和酸性进行了表征.通过浸渍法制备了0.5% Pd/SAPO-31双功能催化剂,并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其对正癸烷加氢异构化的催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当SiO2气溶胶粒子尺寸较小时,有利于更多的硅引入分子筛的骨架,所合成的SAPO-31分子筛具有更多的酸中心,所制备的双功能催化剂对正癸烷加氢异构化反应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和异构化选择性.
    关键词:SAPO-31分子筛;SiO2气溶胶;双功能催化剂;加氢异构化;正癸烷
  • 15176.不同铝源合成ZSM-5分子筛及其MTP催化性能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分别采用偏铝酸钠、硫酸铝、异丙醇铝为铝源合成了ZSM-5分子筛,考察了铝源对ZSM-5分子筛晶化过程及最终产物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用XRD、SEM、XRF、NH3-TPD方法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并以甲醇制丙烯(MTP)反应评价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以偏铝酸钠为铝源合成的ZSM-5分子筛,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而且产物硅/铝比与投料硅/铝比基本一致,在MTP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丙烯选择性.而以异丙醇铝为铝源合成的ZSM-5分子筛样品虽然也为纳米级,但由于其酸性较强,在MTP反应中失活较快.
    关键词:ZSM-5分子筛;铝源;硅/铝比;甲醇;丙烯
  • 15177.Yb-La共掺杂TiO2光催化降解炼油废水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镱镧共掺杂TiO2(Yb-La/TiO2)催化剂,将其用于光催化降解炼油废水,优化了光催化反应条件,对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利用XRD,IR,BET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Yb-La/TiO2光催化降解炼油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4.0 g/L,体系pH=5,紫外光照射时间3h.在此条件下,炼油废水的COD降解率(η)可达90.90%.光催化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其反应速率方程为:1n[1/(1-η)]=0.808t-0.169 4(t为时间).表征结果显示,镧镱共掺杂TiO2降低了颗粒粒径,增大了比表面积,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镧镱共掺杂具有协同效应.
    关键词:镱;镧;共掺杂;二氧化钛催化剂;光催化降解;炼油废水
  • 15178.压裂液破胶过程伤害微观机理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水力压裂改造后的残渣伤害一直是制约压裂改造效果提高的关键问题.常规破胶实验以及导流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瓜胶压裂液破胶过程产生的不溶物会导致储层受到伤害,并通过实验进行了论证.利用激光粒度仪研究了破胶过程中瓜胶尺寸的变化,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研究了破胶过程中瓜胶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变化,发现氧化破胶剂对瓜胶分子尺寸以及分子量的有效降解能力较差;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研究了破胶过程中瓜胶分子结构变化,并对破胶后残渣分子结构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破胶反应初期侧链半乳糖离解速率远大于主链甘露糖离解速率,使得瓜胶分子内M/G值大幅度提高,分子溶解性降低.氧化类破胶剂难以使瓜胶分子完全降解以及破胶过程中瓜胶溶解性降低2方面因素综合作用是破胶过程水不溶物产生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水力压裂;瓜胶;分子尺寸;分子结构;破胶过程伤害
  • 15179.大庆原油管输结蜡规律与清管周期的确定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在确定不同流态区管壁处剪切应力、蜡晶溶解度系数、径向温度梯度及管道沿线温降分布的基础上,回归建立了适用于描述大庆油田某两联合站间输油管道蜡沉积的结蜡模型.根据差压法原理,建立了研究原油管输结蜡过程室内模拟试验装置,并覆盖该输油管道的典型工况条件开展了管输原油结蜡模拟试验.相对偏差分析表明,结蜡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值的适配性良好.进而在预测运行时间对该输油管道结蜡影响的基础上,结合结蜡层厚度对管道轴向温降及压降的作用,确定了年季节最高与最低土壤温度期的清管作业周期分别为4个月和3个月.
    关键词:含蜡原油;结蜡速率;结蜡模型;蜡沉积倾向系数;清管周期
  • 15180.耐高温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与固化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以环戊二烯和顺丁烯二酸酐为单体合成了3,6-内次甲基-1,2,3,6-四氢苯二甲酸酐(NA),以NA代替部分邻苯二甲酸酐与多元醇反应制备了耐高温不饱和聚酯树脂.采用非等温DSC法研究了该耐高温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根据T-β外推法确定固化反应的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结束温度分别为130,145,185℃;通过Kissinger-Ozawa法和Crane方程求得其固化反应的活化能为12.93kJ/mol、碰撞因子为4.24×103、反应级数为0.88.利用统计法得到该耐高温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耐热温度为182℃,高于半酯化法改性的双环戊二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
    关键词:耐高温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固化动力学;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t 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curing;cure kinetics
首页  上一页  ...  1513  1514  1515  1516  1517  1518  1519  1520  1521  1522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