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15768 篇 当前为第 1522 页 共 1577

所属行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 15211.添加碱性助剂对提高甲烷CO2重整催化剂Ni/ZSM-5稳定性的影响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在浸渍法合成的Ni/ZSM-5基础上,考察了添加K2O碱性助剂对甲烷CO2重整反应的影响.实验发现,添加碱性助剂可减小金属镍的颗粒大小和提高其在载体上的分散度,并有效减缓Ni/ZSM-5的失活速率.
    关键词:甲烷CO2重整;催化剂;沸石;碱性助剂;失活
  • 15212.水溶液中纳米Fe2O3光引发聚合制备聚丙烯酰胺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以纳米Fe2O3为光引发剂引发丙烯酰胺(AM)自由基聚合得到聚丙烯酰胺(PAM),并与有机类光引发剂硫杂蒽酮封端聚乙烯亚胺(PEI-TX)进行了对比.考察了不同聚合条件对纳米Fe2O3引发AM聚合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聚合条件下,纳米Fe2O3的引发效率低于PEI-TX;以纳米Fe2O3为光引发剂的聚合体系中,较适宜的聚合条件为:纳米Fe2O3浓度1.0mmol/L,AM含量20%(w),光强9.9 mW/cm2,光聚时间20 min.以纳米Fe2O3为光引发剂得到的PAM具有较好的絮凝性能,其絮凝效果优于以PEI-TX为光引发剂得到的PAM.
    关键词:光引发;自由基聚合;纳米氧化铁;聚丙烯酰胺;photoinitiation;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nano-Fe2O3;polyacrylamide
  • 15213.随钻单极子声反射测井数值模拟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从随钻地质导向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三维直角坐标时域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了均匀地层和井旁存在地质界面时随钻环境下单极子声源激发的井孔内外声场分布特征,考察了钻铤的存在对井外辐射声场强度的影响.由于硕大钻铤的声场屏蔽效应,井旁存在地层界面时,井周8个方位上接收到的反射纵波信息具有明显差异,通过对不同方位上接收的信号做矢量计算,得到了来自井旁地层界面的反射纵波信息;通过对比不同方位上接收器接收到的反射纵波信号的强弱,还可确定地层界面的方位信息.由反射纵波幅度随源距的变化曲线可知,为了采集到反射纵波,建议随钻声波测井的测量源距控制在0~4 m.数值计算结果为随钻反射声波仪器的研制和数据资料的处理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三维有限差分;随钻声波测井;反射纵波;声场效应;接收器布局
  • 15214.SBA-15吸附脱除油品中的碱性氮化物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以SBA-15介孔分子筛为吸附剂,喹啉的十二烷溶液作为模拟油,在间歇式反应釜中,用静态吸附法对SBA-15的吸附脱氮性能进行了评价,并考察了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剂/油质量比对模拟油脱氮率的影响,也考察了SBA-15经焙烧再生后的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SBA-15介孔分子筛具有较强的吸附脱氮能力,吸附脱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93 K、吸附时间30 min、剂/油质量比0.03.在此条件下模拟油的脱氮率达到69.4%.SBA-15经多次再生,其对模拟油吸附的脱氮率仍在66%以上.
    关键词:吸附;SBA-15分子筛;碱性氮化物;介孔分子筛
  • 15215.高硅ZSM-5分子筛介孔化及其催化裂解性能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不同浓度的Na2CO3溶液对高硅ZSM-5分子筛进行改性使其介孔化.对改性前后的ZSM-5分子筛进行了XRD、SEM、N2-吸附脱附和NH3-TPD等表征,并在小型固定床装置上考察了介孔化对正己烷催化裂解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调变Na2CO3溶液的浓度可以在保持骨架的同时产生介孔,增大分子筛的介孔孔容和总孔容,有效地调变分子筛的孔径分布;Na2CO3溶液改性ZSM-5分子筛对其正己烷的催化裂解活性几乎没有影响,但是由于介孔化处理优化了分子筛的扩散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氢转移等二次反应,从而提高了丙烯的收率,丙烯的选择性明显增加.
    关键词:Na2CO3改性;高硅ZSM-5分子筛;催化裂解;丙烯选择性
  • 15216.分子筛孔道清理改性技术的工业应用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对分子筛孔道清理改性技术在水热超稳分子筛DASY2.0生产中的工业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并用XRF法分析了应用孔道清理改性技术后所生产的DASY2.0工业产品的化学组成,采用XRD、DTA及BET等方法对产品的物化性能进行了系统表征,并和以前未采用孔道清理改性技术所生产的水热超稳分子筛DASY2.0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与水热超稳分子筛孔道清理改性技术工业应用前相比,孔道清理改性技术工业应用后所生产的水热超稳分子筛DASY2.0工业产品的氧化钠含量明显降低,晶胞常数基本相当,结晶度明显提高,比表面积明显增大,热稳定性明显提高,酸量显著增多,裂化活性增强,孔道清理改性技术使得水热超稳分子筛DASY2.0的性能明显改善.
    关键词:工业应用;超稳分子筛;改性
  • 15217.氧对CH3Cl转化为烃类化合物反应的影响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为探讨甲烷氧氯化反应和CH3Cl转化为烃类化合物(MeXTH)反应串联进行的可能性,研究了甲烷氧氯化反应原料之一的氧对CH3Cl在SAPO-34催化剂上发生MeXTH反应的影响.无氧条件下,CH3Cl初始转化率(反应时间60 min以内)接近100%,乙烯选择性大于30%,丙烯选择性大于25%;而有氧条件下,当氧含量为6.7%(φ)时,CH3Cl初始转化率低于40%,乙烯选择性小于6%,丙烯选择性小于1.5%;随氧含量的降低,CH3Cl初始转化率、乙烯和丙烯的选择性逐渐提高.NH3-TPD和TG表征结果显示,氧一方面会与反应中间体多甲基苯发生催化燃烧反应,降低其含量;另一方面会使催化剂表面积碳,降低其表面强酸量.降低反应气中的氧含量,可减轻氧对MeXTH反应的负作用.
    关键词:一氯甲烷;SAPO-34催化剂;氧气;乙烯;丙烯;烃;chloromethane;SAPO-34 catalyst;oxygen;ethylene;propylene;hydrocarbon
  • 15218.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特征、机理及展望——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者在油气类型、地质特征及聚集机理等方面明显不同.常规油气研究的灵魂是成藏,目标是回答圈闭是否有油气;非常规油气研究的灵魂是储层,目标是回答储集有多少油气.非常规油气主要表现在连续分布、无自然工业产量.目前,常规油气面临非常规的问题,非常规需要发展成新的“常规”.伴随技术的进步,非常规可向常规转化.常规油气聚集包括构造油气藏、岩性-地层油气藏,油气以孤立的单体式或较大范围的集群式展布,圈闭界限明显,储集体发育毫米级—微米级孔喉系统,浮力成藏.非常规油气聚集包括致密砂岩油和气、致密碳酸盐岩油和气、页岩油和气等,一般源储共生,大面积连续或准连续分布于盆地斜坡或中心,圈闭界限不明显,页岩系统储集体广泛发育纳米级孔喉,浮力作用受限,油气以原位滞留或短距离运移为主.以中国重点盆地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系统分析了其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非常规油气储集空间主体为纳米级孔喉系统,局部发育微米—毫米级孔隙,其中页岩气储层孔径为5~200 nm,致密灰岩油储层孔径为40~500 nm,致密砂岩油储层孔径为50~900 nm,致密砂岩气储层孔径为40~700 nm.针对全球石油工业和纳米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出了“纳米油气”的概念,指出“纳米油气”是未来石油工业的发展方向,需要发展纳米油气透视观测镜、纳米油气驱替剂、纳米油气开采机器人等换代技术,油气智能化时代将随之到来.
    关键词: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页岩系统油气;纳米油气;致密油;致密气;页岩气;页岩油;连续型油气聚集
  • 15219.添加剂对2,4-二甲基-5-(1’-丁基)癸基苯磺酸钠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的影响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应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2,4-二甲基-5-(1’-丁基)癸基苯磺酸钠在水溶液中的胶柬化热力学性质,分别考察了温度、无机盐和短链醇对2,4-二甲基-5-(1’-丁基)癸基苯磺酸钠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的影响.结果表明,2,4-二甲基-5-(1’-丁基)癸基苯磺酸钠在水溶液中的胶束化过程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温度升高先是有利于胶柬的形成,而后又不利于胶束的形成;无机盐的加入促进了胶束的形成,且反离子价态数和浓度越大,越有利于胶柬形成;短链醇的加入促进了胶束的形成,且醇烷基碳原子数越多,越有利于胶束的形成,但乙醇的加入却不利于胶束形成,甚至无法形成胶束.
    关键词:烷基芳基磺酸盐;胶束;添加剂;反离子;热力学
  • 15220.SiW/ZrO2/MCM-41催化苯甲醚酰化反应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逐层浸渍法制备了MCM-41介孔分子筛负载ZrO2及硅钨酸(SiW)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在以苯甲醚为原料、乙酸酐为酰化试剂的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同时对催化剂进行XRD、N2吸-脱附测试、DSC、FTIR、NH3-TPD等表征,研究了ZrO2与SiW及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iW直接负载到MCM-41后,SiW与载体发生相互作用使Keggin结构发生畸变,导致活性下降;但SiW通过ZrO2接枝负载到MCM-41后,SiW较好地分散在载体表面且保持了完整的Keggin结构,SiW与zrO间的相互作用增加了催化剂上强酸中心的数目,显著提高了催化活性.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ZrO2负载量20%(w),SiW负载量60%(w),焙烧温度200℃;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110℃,催化剂用量为0.2g(基于10mmol乙酸酐),苯甲醚与乙酸酐的摩尔比10.
    关键词:硅钨酸/氧化锆/MCM-41介孔分子筛催化剂;苯甲醚;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tungstosilicic acid/zirconia/MCM-41 mesopore molecular sieve catalyst;anisole;Friedel-Crafts acylation
首页  上一页  ...  1517  1518  1519  1520  1521  1522  1523  1524  1525  1526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