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15768 篇 当前为第 1511 页 共 1577

所属行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 15101.六参数含蜡原油触变模型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合蜡原油在较低温度下具有典型的触变特征,触变模型是含蜡原油输送管道再启动数值模拟的基础.在分析现有触变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含蜡原油的特性以及悬浮体系流变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含蜡原油的包含6个参数的黏塑性触变模型,并利用基于剪切率阶跃方法测试的触变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触变数据的拟合效果优于目前常用的包含8个参数的Houska模型,与12个参数的双结构参数模型相当.与Houska模型和双结构参数模型相比,所提出的六参数模型因拟合参数少且状态方程形式较为简单,通过优化算法拟合确定的触变参数定性上更为合理,更适用于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数值模拟.
    关键词:含蜡原油;触变性;黏塑性;模型;停输再启动
  • 15102.分流气体进样器用于总硫含量分析的研究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对石英管进行改进,建立了一种用连接双头针的聚四氟乙烯管取样,通过分流气体进样器进样,测定气体中总硫含量的方法;考察了聚四氟乙烯管、硅橡胶管和硅橡胶管长度对试样中硫化物的吸附情况及试样直接进入燃烧段和进入气化段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测定了分流气体进样器进样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硅橡胶管对含重组分(C44+以上)较多的液化气试样中的硫化物有较强的吸附作用,硅橡胶管越长,吸附作用越强;聚四氟乙烯管对试样中的硫化物吸附作用很弱;试样直接进入燃烧段比进入气化段测得的结果偏高,重复性好,相对标准偏差和相对偏差均小于3%.该方法可测定不同硫含量的气体试样,避免气体试样在气化段的吸附和积碳,提高了分析速度和准确度.
    关键词:分流气体进样器;总硫含量;聚四氟乙烯管;splitting gas sampling unit;total sulphur content;polyfluortetraethylene tube
  • 15103.己内酰胺中挥发性碱杂质的控制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针对己内酰胺成品中C3~C7直链酰胺、苯胺和己二酰亚胺等挥发性碱杂质含量偏高,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研究了杂质控制方法.考察了真空蒸馏、树脂吸附、酸性/碱性水解等方法降低挥发性碱杂质含量的效果,并跟踪分析了工业装置中环己酮杂质对己内酰胺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蒸馏仅能脱除约20%正戊酰胺;Amberlyst强酸性树脂容易吸附脱除碱性较强的NH3,而难以吸附脱除碱性弱的正戊酰胺、正己酰胺;NaOH质量分数由0增至500μg/g时,加速了挥发性碱杂质的水解速率,但也促进己内酰胺开环水解、低聚等副反应;H2SO;溶液中添加NaNO2进行重氮化反应,明显加快了正戊酰胺、正己酰胺的水解速率,但大量己内酰胺同时存在时,H2SO4易与己内酰胺发生络合反应,导致杂质基本不进行水解反应.通过严格限制环己酮中己醛和2-庚酮杂质质量分数至20~30 μg/g,挥发性碱杂质含量明显下降,己内酰胺优级品率可达到100%.
    关键词:己内酰胺;产品质量;挥发性碱;杂质
  • 15104.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生产技术与展望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综述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产品的特点、生产工艺以及国内外EVA产业发展展望.重点介绍了EVA树脂、EVA弹性体和EVA乳液三大类产品,相关生产工艺及国内外技术改进,列举了不同种类EVA产品的开发利用现状.阐述了国内外EVA生产技术的进展,并根据国内EVA产业技术现状,提出了EVA产品和生产工艺发展建议.新建中压装置进行差别化生产、完善EVA生产工艺、扩大EVA品种和数量是EVA产品及其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生产工艺;技术改进;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production technology;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 15105.提升管反应器稳态模拟:器壁散热对过程的影响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修改Gupta等的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稳态模型,在能量衡算方程中添加器壁散热项,以模拟器壁散热对反应器的影响;使用FORTRAN编程语言实现稳态模型在AspenPlusTM软件中的求解;采用某炼油厂提升管反应器现场数据及文献结论,对修改的模型进行了参数校正及模型验证;利用经校正及验证的反应器模型,模拟预测了器壁散热对装置产物分布等的影响.器壁散热抑制了提升管内油气裂化反应,恶化了装置出口产物分布,从而表明了在工程设计及工业运行中加强提升管器壁保温的重要性.
    关键词:流化催化裂化(FCC);提升管;过程模拟;稳态模型;产品分布
  • 15106.库车坳陷迪那2气田异常高压成因机制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通过对间接估算和地层测试获取的地层压力分布特征的研究,结合实际地质资料和前人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库车坳陷迪那2气田异常高压的成因机制,并估算了主要超压机制对现今超压的贡献,探讨了异常高压形成过程及其与天然气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均衡压实、构造应力和超压传递作用为迪那2气田异常高压的主要形成机制,其中断裂的垂向开启和褶皱形成引起的超压传递作用是最主要原因.迪那2气藏的形成与气藏内异常高压的形成具有同步性,康村期的早期油气充注时,储层基本为正常压力系统;库车沉积期快速的沉积作用产生了压实不均衡作用,形成了约5~10 MPa的过剩压力;库车组剥蚀期到第四纪,在强烈的构造挤压作用下,断裂幕式开启形成的垂向超压传递作用、褶皱形成引起的侧向超压传递作用和水平的构造应力作用,极大地增大了储层中异常压力的幅度,形成了约40~50 MPa的过剩压力,该时期为迪那2气田超高压及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
    关键词:异常高压;超压传递;构造挤压;迪那2气田;库车坳陷
  • 15107.硅藻土的改性处理及合成NaY分子筛的初步研究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对长白山硅藻土进行了改性处理,应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表征手段考察了长白山硅藻土和改性硅藻土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结构变化,并对改性硅藻土原位晶化合成NaY分子筛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果表明,长白山硅藻土转变为方英石的相变温度为1100℃,改性硅藻土的相变温度为950℃.这种物相转变温度的差异,主要与Na等杂质元素的存在有关.利用改性硅藻土通过原位晶化方法合成出了结晶度较高的NaY分子筛.
    关键词:硅藻土;合成;热处理;相变
  • 15108.微量TiO2对Ni/SiO2催化剂催化顺酐加氢制γ-丁内酯的促进作用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分别制备了Ni/SiO2和含TiO2的Ni/SiO2催化剂,采用XRD、TPR、XPS、N2吸附-脱附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催化剂应用于顺酐液相加氢制γ-丁内酯反应中,考察了Ni含量、TiO2添加量、催化剂还原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i/SiO2催化剂对顺酐液相加氢制γ-丁内酯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γ-丁内酯选择性很高;Ni/SiO2添加微量助剂TiO2,可以提高该反应的γ-丁内酯选择性.推测可能是由于TiO2促进了催化剂的还原,产生更多的活性中心,并且在400℃还原时,Ni和TiO2之间产生了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SMSI效应),TiO2富集到Ni的表面,将电子转移到Ni上,产生了更多有利于吸附羰基的活性中心,从而提高了γ-丁内酯选择性.
    关键词:顺酐;Ni;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SMSI);γ-丁内酯;TiO2
  • 15109.有机-无机复合酸对超稳Y分子筛的改性研究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有机-无机复合酸(柠檬酸和磷酸)改性超稳Y(USY)分子筛,分别考察了柠檬酸和磷酸单独改性和两种酸相复合进行改性的改性效果,以及复合改性两种酸加料方式的影响,并通过N2吸脱附、XRD、FT-IR和NH3-TPD等分析手段,对改性分子筛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进而对改性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于有机酸和无机酸复合改性,最适宜的加料顺序为先加柠檬酸后加磷酸.复合改性的样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二次孔孔容,在保持较高结晶度的同时具有较高的骨架硅/铝比,酸量明显下降,中强酸比例明显增加;改性体系改性条件缓和,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前景.
    关键词:柠檬酸;磷酸;超稳Y分子筛;复合酸改性
  • 15110.超声法制备介孔TiO2及组合技术脱硫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在超声波强化作用下制备介孔TiO2,并采用XRD、FT-IR、TG-DTA、UV-Vis、TEM和EDX分析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以苯并噻吩为模型化合物,考察其光催化氧化脱硫性能.结果表明,在450℃下焙烧2h、n(TiO2 )/n(CTAB)= 1/0.04的条件下,可得到球形粒子状、颗粒分布均匀、紫外光吸收边为387 nm、禁带宽度为3.32 eV、晶粒粒径6.93 nm、平均孔径3.21 nm、比表面积147.134 m2/g、孔容0.259 cm3/g的锐钛矿型介孔TiO2.在催化剂用量15 mg、H2 O2作为氧化剂、ns/no=1/200、萃取剂甲醇5 mL、吸附时间40 min、20℃反应3h的条件下,对5 mL苯并噻吩石油醚溶液的脱硫率为98.62%.
    关键词:介孔TiO2;超声;光催化;组合;脱硫
首页  上一页  ...  1506  1507  1508  1509  1510  1511  1512  1513  1514  1515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