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量化对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影响研究
来源:时代汽车 发布日期:2019-05-05
本文以某款纯电动客车及其改款的纯电动物流车为基础,通过在不同试验附加质量下开展等速法试验,研究整车轻量化对续驶里程的影响。
-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关键技术
来源:时代汽车 发布日期:2019-05-05
汽车轻量化技术是汽车行业发展过程中,无法忽视的一种技术。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现在,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技术。新能源汽车是依靠电池提供动力,在行驶里程方面不占优势,所以减轻汽车重量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在使用轻量化技术之后,可以有效的做到节能,对车身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于激光技术、新材料和电池技术。本文
-
基于增材制造的汽车尾门设计与专用装备研发
来源:汽车零部件 发布日期:2019-04-28
为了实现汽车尾门的轻量化,提出基于增材制造的复合材料尾门设计的方法。在汽车的轻量化设计中,复合材料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3D打印可以实现复杂轻量化结构,但是存在某些性能达不到要求、成本高等问题。提出基于3D打印的钢骨架加复合材料的尾门设计方法,在满足尾门刚度、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实现比原有结构轻42%的结果。为了满足尾门的批量制造成本要求,研发出了专用装备。
-
一种轻量化高强度仪控设备机械结构的设计与仿真
来源:科技视界 发布日期:2019-04-25
本文设计了一款用于搭载仪控设备的机柜。通过在材料选取,框架结构,联接设计等方面着手,使得机柜在满足低成本,轻量化的前提下实现了较高的结构强度。机柜强度还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了仿真验证,验证其性能满足标准要求。
-
基于Dynaform的铝合金汽车地板梁成形分析及工艺参数优化
来源:塑性工程学报 发布日期:2019-04-25
为实现汽车的轻量化,对某轿车的铝合金地板梁的拉延成形进行研究,运用Dynaform软件对其成形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了压边力F、摩擦系数f、冲压速度v及凸凹模间隙c对地板梁成形的影响规律。对上述4个工艺参数进行了正交优化,获得了最优的工艺参数组合:压边力1200 k N,摩擦系数0. 12,冲压速度2000 mm·s-1,模具间隙2. 835 mm。最终制件的成形效果良好,最大减薄率为21. 01
-
重型商用汽车轻量化研究
来源:长安大学 发布日期:2019-04-15
随着国家节能、环保安全性能要求的提高,运输行业模式的转变,轻量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已成各大重型卡车整车厂家的竞争优势。目前重型卡车整车厂家生产模式基本以外购发动机、变速器、车桥,自制驾驶室、车架、板簧、连接件等相关附件为主。外购件一般受制于国家产品一致性3C认证体系,而自制件如车架、板簧、连接件等关键部件的业轻量化研究与应用成为整车厂家的核心竞争力。市场运价的定价方式为元/吨/公里,运价由宏观市场经济
-
汽车用铝合金副车架成形工艺及应用现状
来源:铸造 发布日期:2019-04-10
汽车轻量化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零部件的"以铝代钢"仍然是当前汽车行业实现轻量化的主要手段。副车架作为汽车底盘悬挂系统中的重要结构件,将其铝制化可大大提高汽车轻量化程度。本中简要介绍了铝合金副车架的成形工艺及其应用现状,涵盖了铸造成形、液压成形、冲压成形+挤压成形+焊接、铸造成形+挤压成形/冲压成形+焊接和钢铝连接5种主流的成形方式,并对这些成形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
浅析电动汽车轻量化技术途径
来源:时代汽车 发布日期:2019-04-05
电动汽车随着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发展越来越迅速,本文简介了电动汽车轻量化的要求,详细叙述了整车设计、车身覆盖件、底盘、电池、电器等轻量化技术途径,期待电动汽车轻量化进一步发展,为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增加力量。
-
面向增材制造的机械产品拓扑结构优化设计与研究
来源:山东建筑大学 发布日期:2019-04-01
拓扑优化设计技术代表着当前结构设计的发展方向,通过拓扑优化技术使优化对象在满足力学性能的要求下,达到轻量化的目的。拓扑优化技术得到的零部件形状复杂,加工周期长,利用减材加工时常需要考虑加工方面的可行性,对优化后的结构设计提出较大的约束性,不能实现结构的自由创新设计,拓扑优化设计技术得不到发展。增材制造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复杂结构件、钛合金、铝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的成型制造,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
-
新型电动汽车车架轻量化优化设计
来源:制造业自动化 发布日期:2019-03-25
在总结车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车架快速轻量化优化设计思路。根据目标车架的承载和长度,建立以纵梁重量最小为目标函数,以纵梁的截面尺寸边界条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为约束条件的数学模型。在MATLAb中应用遗传算法对车架纵梁截面进行尺寸优化,得到最优的目标纵梁截面尺寸。分别建立了优化设计所得新型车架1和经验设计所得新型车架2的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对两者进行工况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