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前端框架以塑代钢轻量化开发
来源:机械工业出版社 发布日期:2019-10-22
为了提高汽车轻量化水平,针对汽车前端框架原有的钢制冲压焊接零件,论文提出了以塑代钢的轻量化技术路线。根据前端框架零件的使用要求和台架试验标准,通过工程化集成设计、模态和刚强度仿真分析,以及注塑模流分析,完成了一款以塑代钢的前端框架零件设计。通过工装开发和试制检验,塑料前端框架零件性能满足试验要求,且相比原钢制零件实现减重44%,轻量化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研究目的。本文轻量化开发技术路线对其他的新材
-
优化驱动下的某纯电动汽车铝合金车身轻量化设计
来源:机械工业出版社 发布日期:2019-10-22
运用多模型综合优化和截面优化对纯电动汽车铝合金车身进行正向设计,在满足刚度、动刚度和碰撞性能的基础上进行车身轻量化设计。首先,分别以刚度、动刚度和碰撞性能作为优化约束,以质量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拓扑优化模型,并将不同类型的工况加权到一个目标函数中进行综合工况全局拓扑优化,找到综合工况下的最佳传力路径和最优材料分布。然后,基于最佳传力路径,建立该铝合金车身的参数化模型,进行弯扭刚度工况下的铝合金型材
-
汽车稳定杆连接杆轻量化设计及分析
来源:机械工业出版社 发布日期:2019-10-22
汽车稳定杆连接杆是通过连接汽车转向节与横向稳定杆,来实现抑制汽车转弯时车身侧倾的功能。该结构为二力杆结构,且目前广泛使用钢制材料。本文通过选择铝合金替代钢制材料作为轻量化方案。同时,对二力杆进行力学分析,确定失效模式,从而确定设计方案。随后,通过Hypermesh和ABAQUSCAE软件建立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最终通过试验验证对产品轻量化方案确定。
-
汽车内饰NVH性能分析及研究
来源:汽车实用技术 发布日期:2019-10-15
文章论述了汽车NVH性能的重要性。并且,从汽车三大噪声振动源出发,分析噪声振动的产生、传播路径及接受等机理。并在开发设计阶段,制定相应的整车车身NVH目标及内饰车身NVH目标,从而指导汽车内饰NVH性能优化及开发。文章从内饰声学包装的角度出发,对空气传播路径中噪声进行控制。并对吸声结构与隔声结构的原理及特点、材质及结构、性能影响因素等进行阐述。同时,阐述了声学包装的轻量化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论述
-
汽车前转向节铝合金轻量化拓扑优化设计
来源:汽车实用技术 发布日期:2019-10-15
由于铝合金具有密度比铸铁和铸钢小、强度相对高,在承受相同载荷条件下,采用铝合金可以减轻零部件的重量等优点,越来越多汽车底盘零部件在轻量化的设计要求中使用铝合金代替传统的铸铁或者铸钢。文章在这个背景下,对某车型前转向节进行重新设计,并将材料由铸钢替换成铸铝,运用Optistruct优化软件,对概念设计结构进行拓扑优化及结构改进设计,得到最终设计结构。
-
整车轻量化对新能源汽车的影响
来源:时代汽车 发布日期:2019-10-05
节能减排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目标,新能源汽车的日益增长也意味着汽车产业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目前,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续驶里程较传统汽油发动机汽车比,续驶里程、加速性能仍有待提升。因此,在保障安全行驶的条件下,降低整备质量一个必要的手段。本文主要从轻量化所用材质、整车轻量化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减轻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质量三个方面对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进行了讨论,更希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能够更上一层
-
浅谈塑料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
来源:财经界 发布日期:2019-10-01
汽车在当下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汽车在提供交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环境问题。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环保的目标,决定了汽车应该向轻量化进行发展,减轻汽车的自重,提高汽车燃油使用效率,从而达到减排的目的。汽车部件采用塑料结构为汽车轻量化发展提供了方向,本文对于塑料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
汽车副车架的轻量化开发
来源:工程技术研究 发布日期:2019-09-25
文章介绍了一种前副车架的轻量化开发技术和流程,综合应用Optisruct、SFE、Isight等工具软件,分析和优化了模态、刚度、强度、耐久等性能并满足目标值。通过使用拓扑优化、尺寸优化、多目标优化、形状优化等技术,获得了较好的设计方案,实现了"优化驱动设计"的开发路径。结果表明,轻量化副车架比原钢制副车架减重23.3%,比铝制前副车架轻0.2kg,在不降低性能的情况下取得了显著的轻量化效果,该方
-
汽车电器的轻量化研究
来源:汽车电器 发布日期:2019-09-20
汽车电器的轻量化是汽车整体轻量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汽车导线的选择、应用和相关零部件的轻量化设计上探讨汽车电器的减重方案。
-
汽车横向稳定杆轻量化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机械设计 发布日期:2019-09-20
以某车辆的横向稳定杆为研究对象,通过将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稳定杆杆臂端部位移和应力分布进行对比,检验了有限元分析的可行性;通过ISIGHT软件对CATIA和ABAQUS集成,设定横向稳定杆的杆臂长度、杆件外圆直径和内圆直径为变量,采用NSGA-II遗传优化算法实现了横向稳定杆的轻量化设计。对轻量化结果再次进行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轻量化后横向稳定杆质量降低了18.1%,应力降低了7.1%,侧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