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工科背景下化工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研究
来源:当代化工研究 发布日期:2024-03-23
实验教学是理工科专业开展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培养应用型工科人才的主要途径。本文从教学方法、课程理念、教学管理、考核标准、实验内容等方面对新工科背景下化工类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探讨,提出教学改革的措施,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
化工与材料化学等专业波谱解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胶体与聚合物 发布日期:2024-03-15
波谱解析是一门以化学、数学和物理学科学为基础的专业基础课程,面向化学、化工、材料化学等专业开设,是探索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最主要手段。本文在前期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化工与材料化学等专业波谱解析的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和总结,运用积极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地方高校化工专业绿色工程课程建设研究
来源:云南化工 发布日期:2024-03-15
在“双碳”目标下,绿色工程的实践与发展持续推进,而各大高校是推动绿色工程建设的“主力军”。调查了国内86所高校化工专业绿色工程课程设置现状,发现大部分高校的绿色化学的设置率仅有16.3%。提出了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明确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开设绿色理念课程,并根据区域特色和产业需求,构建符合特色绿色工程课程体系的方法。政府、地方高校、企业等多方参与推进绿色工程课程建设。政府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企业
-
新时期高职院校化工专业面临的发展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
来源:科技风 发布日期:2024-03-10
双创视域中高职化工专业大学生未来就业渠道比过去更宽广,同时社会对大学生创新能力需求日益增加,高职院校要面对转型时期的机遇与挑战,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与理念。鉴于此,文章从学生视域出发,对“双创”环境下新时代高职院校化工类大学生所处困境进行分析,并探讨“双创”环境下解决高职院校化工类学生所处困境的策略。
-
RCEP背景下高校化工专业创新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4-03-10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对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该文对RCEP给我国化工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总结化工产业人才需求现状及高校现有化工专业教学模式,进而提出RCEP背景下的化工专业创新教学模式,为促进高校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化工人才和加快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
基于职业认同感培养的化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来源:化工高等教育 发布日期:2024-02-29
基于目前部分高校化工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较低的现状,结合当前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以课程思政为途径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是当下化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校化工专业通过重构专业课程体系、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及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等途径,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使之能够正确认识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专业兴趣,树立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从而为企业培养掌握系统专业技能、具备
-
“生生互动”在高校化工类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与设计策略
来源:化工时刊 发布日期:2024-02-25
化工类本科生由于缺乏专业表达方面的锻炼,在课堂参与环节时常显得非常被动,需要更符合专业学情的教学方法予以引导。对分课堂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分权”,让学生在课堂参与度上有了极大的进步。在高校化工类专业应用对分课堂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之间的讨论环节,即“生生互动”体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在学生提升学习自信、课堂参与度、专业知识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综合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的
-
化工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大学教育 发布日期:2024-02-1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缺乏系统性、专业化以及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文章以广西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为例,探讨提升化工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与举措,并针对实践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
高职院校石油产品分析“课程思政”改革实践
来源:化工管理 发布日期:2024-01-21
“课程思政”是助力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文章以高职院校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一门核心课程——石油产品分析为例,就如何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考核四个方面自然有机地开展“课程思政”改革进行了实践探索,旨在为化工类等相关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
基于“133”育人理念的化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化纤与纺织技术 发布日期:2024-01-15
文章以合成氨生产技术课程为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践行“133”课程思政育人理念进行课程改革。在建设过程中,坚持课程本身属性,采用隐性教学方法突出价值引领、工匠精神、责任担当及环保、健康、安全、绿色等化工行业特点,以期对学生成为“理论高、技能强、素质好”的化工技术技能人才的最终教育目标起到一定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