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工程应用 五位一体打造“化工热力学”课程
来源:中国大学教学 发布日期:2017-10-15
提出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工程实习+科研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程学科竞赛+毕业设计与论文"为"五位一体"的"化工热力学"课程工程教学新理念;精心选择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课题,创新"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内容;采用"以应用为中心"和"合作探究式"的特色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化工热力学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完善"化工热力学"课程工程创新教育措施,形成系统性、先进性和科学性的新课程体系。"化工热力
-
基于化工专业本科生科研素养培养的探索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发布日期:2017-10-11
本科生科研素养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本文针对化学工程领域目前对人才的要求及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所在学校的现状和化工专业的特点,提出了从课程教学和科研实践两个环节提高化工专业本科生科研素养的措施和途径。
-
化工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培训教育研究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 发布日期:2017-10-08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化工行业的发展也随之加快。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对化工专业学生的工程技术指导,特别是在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这个方面。化工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并且根据社会的需求发展自身的创业能力。这就要求高校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创业培训教育指导,从而提升化工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化工行业的整体发展。
-
“2+3”化工类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17-09-28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2+3"中高职衔接等多种形式。目前,课程衔接普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重复设置等问题。鉴于此,本文以九江职业大学为例,从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中高职课程衔接内容等方面入手,提出"2+3"化工类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方案,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综合课程、专业选修课程衔接等。
-
协同创新引领下地方高校化工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构建与实践
来源:大学化学 发布日期:2017-09-28
概括了以往高校和企业合作的主要模式,分析了各模式的优势和劣势。探讨了通过校企多方深度融合,构筑协同创新中心引领下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的必要性。并以湖南理工学院化工类专业为例,介绍了我校在协同创新引领下开展校企合作的经验与效果,对今后的相关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化工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发布日期:2017-09-25
在当前我国的化工职业教育中,现代学徒制已然是主流模式,然而能够有效服务于它并与之匹配的新的化工类专业教学模式却仍然缺失。文章正是从高职化工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六合一体"新教学模式的建立、探索与实践等角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阐述。
-
信息技术与中职化工专业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 发布日期:2017-09-18
信息技术是随着网络科技而兴起的一种新型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运用,而中职化工专业是一门基础专业,将二者进行有效整合,可以促进二者的相互发展和提高,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化工专业课的教学效率。下面主要从信息技术与中职化工专业整合出发,浅谈对二者进行整合的实践分析与思考,供大家参考。
-
应用型本科高校化工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来源: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17-09-15
毕业设计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资料研究,结合化工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实践,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化工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
化工类专业实训教学与服务能力创新的探讨与实践
来源:化工管理 发布日期:2017-09-01
本文针对化工类专业的实训教学及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为目标,以援疆教授为服务平台,探索通过开展多项教学创新活动,开启依托校企合作模式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平台;通过构建普职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实践,达到提升区域性专业服务的能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
化工专业课程标准与化工总控工职业标准对接研究
来源:科技经济市场 发布日期:2017-08-30
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化工专业是高职院校中的重点专业之一,在化工专业的课程标准设置中,要考虑到企业岗位的需求,确保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对接。本文从化工企业特点和职业标准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化工专业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的对接课程、对接方法和对接新措施。对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