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工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广州化工 发布日期:2020-01-08
四川轻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连续两次通过专业认证,在此背景下化工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新挑战。依靠成果导向、学生中心及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对新时期化工类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析,提出研究生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满足专业认证要求,关键是完善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包括:试行弹性学制;优化培养方案;改革课程教学;实施科技创新;鼓励学术交流;建设文化生活环境。
-
以提高就业导向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来源:教育现代化 发布日期:2020-01-01
"新工科"大概念对传统化工专业教育提出新要求,应用型高校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应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养为主,改变传统的教学体系,注重化工实践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注重学科的交叉性设置,重在培养学生的"通才"。
-
化工专业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化工高等教育 发布日期:2018-12-31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与课程特点,我们在凝练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化工人才做了有益的探索。
-
化工专业应用技术型本科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
来源:化工高等教育 发布日期:2017-12-3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重点提升青年就业能力。本文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通过对在校生、毕业生和企业进行调研,分析了化工专业应用技术型本科生的就业能力现状,根据调研结果,并结合化工专业高水平、高素质应用技术型本科生的培养特点和要求,提出通过打造"应用技术"特色校园文化、塑造优良学风、构建全员育人的体
-
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能力培养研究
来源:山东化工 发布日期:2017-12-08
经济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具备新工科能力人才的支撑,需要调节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研究生的创新科研、就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以满足新工科对人才的要求。在新工科建设中,实践能力成为研究生的教育新模式和产学研新结构的基础。本论文结合本校化工类学生在研究生期间理论与实践协同能力培养模式结构的结合,探索新工科理论对我校研究生培养方案、传统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发展和完善双导师制度、相对开放的实验体系的作用。
-
现代信息技术对中职化工专业教学的影响
来源:南方农机 发布日期:2017-11-28
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到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于中职学校来说,信息技术是最为重要的教学工具之一。在中职化工专业的教学工作中,要根据化工专业的专业特点,学科特点,学生特点等各个方面出发,运用信息技术帮助课堂教学和实际运用,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实现中职化工专业教学的效果。
-
地方高校化工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桂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
来源:高教学刊 发布日期:2017-11-25
针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桂林理工大学的实际情况,介绍了本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施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在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方面的研究成果,实践表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
双校区化工专业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的探讨
来源:广州化工 发布日期:2017-11-08
在双校区办学模式下,教学人员应思考如何建设本科教学实验室、确保本科教学质量。双校区办学的化工专业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涉及到安全管理、人员管理、课程安排、废气物处置等问题,本文以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泉港校区)为例,探讨了双校区办学模式下化工专业本科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从聘用制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为双校区办学的化工专业实验室建设方面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
高职化工专业校企合作主要问题调查分析与思考
来源:甘肃科技纵横 发布日期:2017-10-25
化工行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高职化工院校应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高职化工专业校企合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化工企业融入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专业教学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和高职化工专业学生自身问题。为了高职教育能真正办出成效和特色,达到高职化工专业培养目标,高职化工专业应实行校企共建学生能力评价机制,努力建设一支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实践教学体系
来源:广州化工 发布日期:2017-10-23
围绕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强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构建了"一体化、三层次、多模块"的化工实践教学体系,涵盖基本技能、实操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训练三个层次,包括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多个实践教学环节。实施中注重实践教师团队建设和实践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通过校企合作搭建校外实践平台,开放校内科研平台,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