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报告

找到报告 1730 篇 当前为第 11 页 共 173

报告分类:中文技术报告 所属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

  • 101.碱性白土吸附大豆油中油酸的动力学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11-16]

    研究不同碱性白土的含水量、吸附温度及大豆油中初始油酸含量条件下,碱性白土吸附大豆油中油酸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R2 >0. 995,由模型拟合得出的平衡吸附量与实验值接近;碱性白土含水量增加,吸附速率明显加快;吸附速率常数不随大豆油中油酸含量升高而变化,表现为化学吸附控制;而吸附速率常数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平衡吸附量则随吸附温度升高而减少,说明此吸附为放热过程,表现为物理吸附控制。吸附活化能为70. 7 kJ/ mol,该活化能介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之间,故碱性白土对大豆油中油酸的吸附是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共同控制的。
    关键词:碱性白土;吸附;油酸;大豆油;动力学
  • 102.两步培养法提高栅藻的生物量及油脂含量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11-16]

    采用两步法培养栅藻,即在低光强- 含氮条件下,培养栅藻至稳定期积累生物量,然后将栅藻转移至高光强- 缺氮培养基中积累油脂。结果表明:在低光强- 含氮培养基BG11( + N) 条件下,适宜栅藻生长的低光强为2 000 ~2 400 lx,培养期为10 d;转高光强- 缺氮培养基BG11( - N)条件下培养,适宜栅藻积累油脂的高光强为6 000 ~6 500 lx,培养期为6 d。利用两步法培养栅藻,其生物量可达(0. 957 依0. 126) g/ L,油脂含量可达(23. 35 依0. 2)%。两步法培养栅藻的生物量和油脂含量分别比常规单步法培养(10 d)的提高了35. 74%和近1 倍。
    关键词:栅藻;两步法培养;油脂含量;生物量
  • 103.不同碳氮组合对三角褐指藻兼养生长及脂质积累的影响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11-16]

    为了探讨兼养培养中不同碳氮组合对三角褐指藻( P. tricornutum) 生长及脂质积累的影响,以葡萄糖为碳源,氯化铵为氮源,以不同的碳氮组合兼养培养P. tricornutum,用干重法测定P. tricor鄄nutum 的生物量,三氯甲烷- 甲醇法提取脂质,并采用GC 分析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兼养生长中P. tricornutum 基于氯化铵消耗的细胞得率系数随着葡萄糖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降低了对氮源的需求;在碳氮组合为葡萄糖质量浓度0. 5 g/ L,氯化铵浓度1. 0 mmol/ L 的条件下,P. tricornutum生物量达最高,为1. 25 g/ L,脂质含量可达44. 6%,不同碳氮组合对P. tricornutum 脂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三角褐指藻;生物量;脂质积累;氯化铵;葡萄糖
  • 104.大豆油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11-16]

    以无抗氧化剂精炼大豆油为原料煎炸冷冻薯条,研究了大豆油煎炸过程中脂肪酸组成以及理化指标酸值、羰基值、过氧化值和极性物质的变化,并对脂肪酸组成变化与理化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40 h 的煎炸过程中,大豆油饱和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且煎炸时间在0 ~30 h 内脂肪酸增加量与减少量基本相当;过氧化值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羰基值先缓慢增加后快速增加再缓慢增加;极性物质先缓慢增加后快速增加;酸值匀速增加;16 碳脂肪酸增加量、氢过氧化物分解量及羰基值增加量的变化趋势相吻合。
    关键词:大豆油;煎炸;品质变化
  • 105.皮状丝孢酵母的高温驯化及细胞膜脂肪酸组成的测定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11-16]

    通过对产油皮状丝孢酵母T. cutaneum CX1 进行高温驯化及平板筛选,获得7 株耐高温菌株G1 ~ G7。在42 益条件下耐高温菌株G3 菌体干重、含油量及含油率分别为11. 13、1. 33 g/ L 及11. 95%,较原始菌株分别提高32. 8%、46. 2% 及10. 0%,发酵优势明显。细胞膜脂肪酸组成的测定结果表明,同原始菌株相比,耐高温菌株G3 细胞膜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当培养温度升高时,耐高温菌株G3 细胞膜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会进一步上升。
    关键词:皮状丝孢酵母;耐高温;驯化;细胞膜;脂肪酸组成
  • 106.植物油甲酯的合成工艺改进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11-16]

    为了提高植物油甲酯的转化率和收率,对植物油甲酯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考察了酯交换反应中引入剪切机的增效作用,确定了最短反应时间;并考察了硫酸催化副产物脂肪酸皂化物酯化来提高分离效率和收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经过改进的工艺,酯交换反应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实验室装置下只需5 min 就可以达到单甘酯含量小于0. 5%,二甘酯含量小于1%,三甘酯含量未检出的水平,甲酯转化率达到99. 1%;反应生成的副产物脂肪酸皂化物被硫酸中和后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最短反应时间为1 h,产品酸值(KOH)小于0. 8 mg/ g;由于消除了脂肪酸皂化物带来的乳化效果,实现了油水快速分离,且副产物最终全部转化为脂肪酸甲酯,使产品的1 次收率达到99. 5%;所用原料皆为工业原料,成本低,对原料油脂选择性较宽。
    关键词:植物油甲酯;酯交换;酯化
  • 107.不同酶解程度牡丹籽蛋白与大豆分离蛋白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11-16]

    用碱性蛋白酶酶解牡丹籽蛋白,研究了不同酶解程度牡丹籽蛋白的功能特性,并与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牡丹籽蛋白水解度的升高,其溶解性呈上升的趋势,当牡丹籽蛋白水解度大于27. 43%时,其溶解性大于SPI 的溶解性;保水性随着牡丹籽蛋白水解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后趋于平缓,当牡丹籽蛋白水解度大于19. 96% 时,其保水性大于SPI 的;牡丹籽蛋白水解度在0 ~30. 11%的范围内,其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均大于SPI 的。
    关键词:牡丹籽蛋白;水解度;溶解性;保水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
  • 108.酶法制备米糠多肽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11-16]

    研究了不同蛋白酶以及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 对米糠多肽产率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法对米糠多肽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分析了木瓜蛋白酶酶解米糠蛋白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是较好的米糠蛋白降解酶,木瓜蛋白酶酶解制备米糠多肽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 5%,酶解时间3. 4 h,酶解温度40. 5℃,pH 5. 6;在最优工艺条件下,米糠多肽产率达到79. 3%。米糠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500 ~700 之间。
    关键词:米糠蛋白;酶解;多肽
  • 109.碱性蛋白酶酶解红花籽蛋白制备抗氧化肽工艺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11-16]

    以红花籽蛋白为原料,2709 碱性蛋白酶为实验用酶,红花籽抗氧化肽液吸光度为指标,研究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酶解pH、底物质量分数对红花籽抗氧化肽还原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对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红花籽蛋白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pH 8. 6,酶解温度49℃,酶添加量7 700 U/ g(以底物质量计),底物质量分数5. 0%,酶解时间2 h。在最佳条件下,红花籽蛋白水解度为6. 389%,红花籽抗氧化肽液吸光度为1. 017,还原能力较强。
    关键词:红花籽蛋白;碱性蛋白酶;抗氧化肽;还原能力;响应面法
  • 110.棉籽油与棕榈硬脂化学酯交换法制备零反式脂肪酸起酥油的研究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11-16]

    通过研究甲醇钠催化棕榈硬脂和棉籽油酯交换反应,以酯交换产物在20℃条件下固体脂肪含量(SFC)为指标,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确定的最佳酯交换条件为:反应温度90℃,催化剂用量0. 5%,反应时间60 min。通过酯交换产物SFC 与市售焙烤型起酥油全统酥油SFC 比较以及晶型分析,得出棕榈硬脂与棉籽油质量比为1∶ 1 的酯交换产物,其SFC 与市售焙烤起酥油全统酥油相似,结晶形态为β′型,且不含反式脂肪酸,符合零反式脂肪酸起酥油性质要求,适宜用作焙烤起酥油。
    关键词:棉籽油;化学酯交换;起酥油
首页  上一页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