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业] [2022-05-07]
年报及一季报回顾:个股间业绩表现出现分化。2018-2019 年,益丰药房单季度 收入增速位置在30%以上的高增长,归母净利润增速整体也维持较高的增速,市 场预期较好,成长属性明显。2020 年,受到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资的正向影响, 药店客流量增加显著,国内散发疫情较少,益丰药房整体经营维持了较高的增长。 2021 年,受到全国性多地散发疫情的影响,加上四大类药品管制一直未解除,药 店客流量受到了较大影响,2021 年Q3 后收入及利润增速放缓。大参林在2021 年Q3 利润首次出现负增长后,2021 年Q4 单季度下滑36.6%,2022 年Q1 单季 度收入增长15.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8%,扭转了市场预期。老百姓同样 在2021 年Q3 实现了归母净利润负增长,2021Q4 及2022Q1 归母净利润同比回 正。表现出公司积极面对经营压力,收入和利润表现有望持续改善。一心堂在2021 年前三季度收入和利润均表现较好,2021 年Q3 单季度,同业其他公司业绩表现 相对出现压力的情况下,一心堂单季度收入增速18.3%,归母净利润增速27.8%。 2021 年Q4 及2022 年Q1,在收入增速表现较为合理的情况下,受到疫情及医保 重新编码的影响,公司的归母净利润端表现较差,低于市场预期。
[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22-05-07]
处于扩张周期的强品牌势能餐饮企业收入增长空间大:餐饮服务市场于2021 年 收入达46,895 亿元,同比增长了18.6%。整体上我们重点观察的港股餐饮企业 在2021 年上半年都不同程度地加快了门店扩张的步伐,而在2021 年下半年, 由于疫情在多地抬头,不同餐饮企业的扩张产生分化,太二、凑凑、海伦司、奈 雪的茶、肯德基、必胜客等品牌持续加快扩张的步伐,而海底捞、呷哺呷哺等品 牌则由于不同的原因开始进行门店收缩。同店方面,2021 年太二、海伦司、必 胜客同店销售增长亮眼,分别同比增长5.7%、8.2%、7%。业绩方面,我们重 点观察的餐饮企业于2021 年的收入整体上都较2020 年以及2019 年有提升。 海伦司2021 年收入同比增长了124.4%,增速录得最高。九毛九则实现了同比 227.6%的利润高增长。与其他餐饮企业相比,九毛九、海伦司、百胜中国的盈 利能力较强,经调整净利率处于前列。餐饮企业2021 年受到受疫情、宏观经济 等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收入及利润增长受到压制。我们预计随着宏观风险的解 除,餐饮行业将迎来强劲复苏,而原本处于高速扩张期的餐饮品牌收入有望得到 高速增长。
[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22-05-07]
展望:需求景气持续,优选龙头乳企。1)收入端:疫情影响区域乳企, 龙头享受量价齐驱和结构升级红利。疫情虽有反复,考虑供应端堵点的 边际改善、饮奶消费场景增加和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加强,乳制品需求端 有望延续2020 年以来高景气。2)利润端:成本压力环比改善+行业竞 争趋缓,利润弹性可期。2022Q1 原奶价格同比已回落0.88%,饲料成 本制约下预计全年原奶价格以震荡为主,压力最大的时间或已过去。历 史经验来看,在成本压力较大下乳企促销价格战有所趋缓,结构升级、 竞争趋缓及管理优化等多重组合拳下,利润端增速或高于收入,不断释 放利润弹性。3)结构端:低温奶看全国化扩张,奶酪看新品投放,奶 粉看国产化进程。新乳业市场份额连续12 个月保持增长,市占率位列全 国前三,为份额增幅最大的区域型乳企。妙可推出“常温奶酪棒+芝士 片”有望贡献增量红利。伊利收购澳优将与自有品牌金领冠联合布局高 端婴配粉市场。飞鹤积极推进新鲜战略,加大渠道费用投入和货龄管理, 维持价盘稳定,不断夯实奶粉龙头地位。
[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2022-05-07]
21 年收入稳步增长,利润端有所承压: 2021 年食品饮料(中信)行业整体实 现营业总收入8942.97 亿元,同比增长10.95%,实现整体净利润1620.43 亿元, 同比减少43.73%,归母净利润1564.28 亿元,同比增长9.89%。食品饮料行业 总体属于刚性需求,虽然2021 受多地疫情反复和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整体板 块逐渐恢复常态,全年实现稳步增长。利润端有所承压,主要受原材料成本上涨 影响所致。22Q1 食品饮料行业整体实现营业总收入2649.10 亿元,同比增长 7.14%,实现整体净利润614.32 亿元,同比增长15.63%,归母净利润实现595.39 亿元,同比增长16.11%。收入利润均有所增长,利润增速优于收入增速。
[汽车制造业] [2022-05-07]
2021 年行业整体业绩同比增长,疫情并未影响复苏趋势:2021 年行业整体营 收及净利润同比增长:2021 年SW 汽车整体营业收入31152.41 亿元,同比增 长13.6%,归母净利润916.17 亿元,同比增长22.6%。2021 年全年汽车销量 2627.5 万辆,同比增长3.8%,在销量提升带动下,2021 年全年SW 汽车行业 营收及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2022Q1SW 汽车一级行业整体营业收入 7450.94 亿元,同比下降5.6%;净利润262.23 亿元,同比下降18.2%;毛利 率12.95%,同比下降0.47 个百分点;净利率3.91%,同比下降0.85 个百分点。 2022Q1 行业营收端受疫情影响,增速同比下滑;盈利端受芯片短缺及上游原材 料涨价影响,毛利率水平有所下降,但得益于良好的费用管控能力,Q1 业绩环 比增长。
[汽车制造业] [2022-05-07]
受益于2021 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需求端景气度回升,中汽协口径下全年乘 用车销量2,147 万辆,同比增长6.6%。而下半年以来,全球车规级芯片供 给短缺,加之1Q22 多地疫情复发导致企业生产暂停,抑制了行业产销增长。 原材料价格攀升,以及海运紧张则对企业毛利率造成短时压力。我们认为, 后续伴随企业整体复工复产、原材料价格进一步回落,推迟的汽车需求将逐 步释放,带动全产业链销售及盈利复苏。我们重点推荐拓普集团、旭升股份、 伯特利和中鼎股份。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22-05-07]
21 年油价持续突破新高,但受原料价格高企及Q4 淡季影响影响,需求环比下滑,化工行业整体整体 呈现倒“V”型走势。21 年随疫情恢复,化工品整体需求维持高位,出口需求保持旺盛。成本端,截 至2021 年12 月31 日,Brent 油价77.94 美元/桶,较年初上涨18%,2021 年化工板块(剔除石油 化工及民营炼化,下同)盈利能力呈现倒“V”型走势,化工板块21 年营业收入19030 亿元同比增 长31.57%,实现净利润2091 亿元,同比增长146.1%,整体毛利率、净利润率分别为23.7%、10.99%, 毛利率同比增加2.9pct,净利率同比提升5.16pct,符合市场预期。其中2021Q4 单季度实现净利润 407 亿元(YoY+155.9%,QoQ-27%),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1.3%、7.8%,分别环比下滑3.2、 3.7pct,与四季度运费口径调整、费用计提、商誉及资产减值计提较多有关。Q4 因为运费口径问题, 销售费用率同比持平、环比降低2pct 至0.9%,管理费用率(含研发)同比降低0.5pct、环比提升 1.1pct 至7.4%,财务费用率同比降低0.5pct、环比提升0.3pct 至1.6%,整体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为 49.2%,同比、环比分别降低0.7、0.4pct,整体处于历史均值以下。21Q4 行业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 963 亿元,环比增加437 亿元;投资性现金流净流出589 亿元,环比减少40 亿元,处于历史平均水 平以上;筹资性现金流净流出49 亿元;净现金流流入325 亿元,现金流相对健康。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2-05-07]
2022 年开年至今表现与2021 年大相径庭:机械行业2021 年上涨 37.46%,而2022 年1-4 月下跌28.25%,主要因为从2021 年九、 十月份左右,行业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负面边际变化,先是能耗 双控很多地方一刀切,纠偏之后外围环境又发生了变化,俄乌冲 突强化能源大宗价格上涨预期,然后深圳、吉林、上海等地疫情 爆发,叠加贯穿2021 年全年至今的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短缺。 2021 年至今业绩逐季下行势头明显: 分季度来看, 2021Q1-2022Q1 收入增速逐季下降,到2022Q1 收入增速只有 3.31%,很大程度是新增疫情对生产和物流的影响所致;归母净 利润增速也呈现出下行势头,只不过2021Q4 因为处于年尾涉及 更多费用计提,降幅最大,2022Q1 降幅次之为10.5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2-05-07]
4 月24 日-4 月30 日,上证综指单周累计下跌1.29 个百分点,报 3047.06;沪深300 指数单周上涨0.07 个百分点。环保(申万) 指数下跌4.55%,跑输沪深300 指数(上涨0.07%)4.63 个百分 点,跑输创业板指数(上涨0.98%)5.54 个百分点。2022 年初至 今,环保工程及服务板块整体指数表现较差,累计跌幅为25.86%, 跑输沪深300 指数7.15 个百分点。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2-05-07]
煤电行业历史最大亏损,2022Q2 有望否极泰来。2021 年10 月我国允许煤电市场化电价 上浮不超过20%以来,四季度电价快速上涨,2022 年一季度龙头公司平均电价涨幅普遍 达到20%。但是煤价回落速度不及预期,从一季度实际情况来看,龙头电力企业入炉煤价 符合发改委要求价格区间的仅有40%左右。保供压力下,2021 年四季度火电企业不计成 本,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使命担当,迎来上市以来最大幅度亏损,部分公司出现现金流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