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18-07-22]
2018 年上半年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增长 3.9%,经销商库存相对健康,预计全年销量增长 3%-5%。汽车消费处于普及期中后期,行业分化加剧,外资股比限制逐步放开,进口关税逐步下调,竞争环境更加激烈,龙头产业地位持续上升。
[汽车制造业] [2018-07-22]
品牌集中化车型爆款化:美国车企MCR3高达46%、MCR10 87%,销量前二十车型销量占比高达39%。我们判断:更集中的合资更集中的自主——增长放缓竞争加剧,市场集中度快速提升。
[汽车制造业] [2018-07-22]
“补贴”周期结束,“高端”周期开启,新能源汽车正迈入新一轮“三年十倍” 成长期,看好高端链条的核心龙头公司,先论产业地位,再论业绩弹性,后论产品赛道。推荐【旭升股份、三花智控(家电覆盖)、银轮股份、中鼎股份、宏发股份(电新)】,以及客车寡头【金龙汽车】,建议关注【欣锐科技、耐世特】。
[汽车制造业] [2018-07-22]
2018 年 6 月乘用车市场零售 187.42 万台,同比增长 2.3 %,同比增长4.6%,销量增速有所回落,SUV 首次出现负增长,上半年乘用车共销售 1177.5 万辆。在我们监测的 9 家车企里,量价情况分别是:吉利汽车部分车型提价且销量增幅依旧明显,上汽集团量价稳定,华晨汽车量增价稳;广汽集团自主依然承压但日系情况较好;长城汽车哈弗品牌销量下滑、WEY 优惠小幅加大;长安汽车价稳、但销量依旧低迷;比亚迪价格稳定但新能源车型和传统车型冰火两重天;江淮汽车和江铃汽车依旧处于销量低迷的情况。
[汽车制造业] [2018-07-22]
我们认为,电动汽车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新能源汽车 2014 年开启的“补贴”周期 2016 年底结束,低端供应链将长期低迷;但新一轮“高端”周期,将在 2018 年正式启动,足以带动资源需求再次进入上升通道。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2018-07-21]
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拉动正极材料需求增长。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达到79.4万辆,同比增长超过53%,动力电池装机量达36.23GWh,同比增长29.4%。预计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达到210.5万辆,动力电池需求有望达到109.2GWh,CAGR为36%;2020年,国内锂电池总需求有望达到151.6GWh,预计对应正极材料销量将达到36.53万吨,行业规模超过700亿元,CAGR为23%。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8-07-15]
内资PCB大厂迈入晋升百亿规模的高成长阶段0],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短期来看,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趋势自二季度4月份开始逆转,利好国内出口导向的PCB企业。内资PCB大厂自6月以来订单量增长强劲,逐步进入下半年的旺季周期。中长期来看,全球PCB产业东移路径由最初的外资主导的“产能转移”升级为内资加速崛起的“产权转移”。内资龙头厂商在全球PCB产业景气度持续回升的大周期下,受益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集中度提升的影响,借助融资优势加速扩充规模,并通过智能制造优化升级,不断向百亿规模跃进。
[其他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2018-07-14]
2018 年,全球汽车制造商已经很大程度的从召回和汽车排污丑闻中缓和过来,并且积极的开始对应相关行业在汽车电动化以及汽车无人驾驶领域的转型。一些相对较为成熟的汽车市场,例如北美、中国以及欧洲由于受到行业周期的影响,其销量在 2018 年或许会保持相对稳健,也可能小幅的下跌;而一些极具发展潜力的市场,如拉丁美洲以及东欧的一些汽车新兴国家由于持续疲软的需求量,将会更具波动性。而中国市场销量依旧稳健,保持着 4%以上的增长;对于中国来说,未来的 5 年间,电动化与智能化的速度会加快。随着人口自然增长以及技术的不断成熟,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将进一步提升。
[其他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2018-07-14]
从宏观大环境看,在国内去杠杆、海外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挤压下,中游制造业和可选消费均跌幅居前。汽车行业不仅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毛利率压力,还有去杠杆带来的购买力减弱。从政策面看,下调关税导致 5~6 月消费者观望情绪浓厚,加之放开股比限制、下放投资审批权到各省均让投资者预期行业保护减少、竞争加剧。虽然银根收紧对各行业的估值均会产生带来压制,但是乘用车作为可选消费,会面临实际需求减弱与股市估值下行共振带来的双杀。
[汽车制造业] [2018-07-14]
因为行业增速中枢在下移,2017 年汽车销量增速从 13.6%下降至 3%,2018 年购置税政策完全退出后,1-5 月销量同比增长 5.4%,虽高于2017 年底市场预期的 3%,但仍难言有趋势性机会。而适销新车上市和企业销量增长存在明显相关关系,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可凭借新产品周期穿越行业周期的车企和受益的零部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