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3423 篇 当前为第 271 页 共 343

所属行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701.微生物除臭剂的筛选、复配及其除臭条件的优化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1-09]

    为了获取作为除臭微生物制剂的候选菌株,从垃圾渗滤液中分离筛选了4株具有对NH3和H2S高效降解菌株,分别标记为CC3、CC7、CC13、CC16。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菌株CC7、CC13和CC16组成的复配组合除臭效率最优,其复配比例为1:1.5:0.5,对NH3和H2S的去除率分别为83.56%和70.25%。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微生物除臭剂最佳除臭条件:除臭时间为60h,菌剂使用量为5%,除臭温度为30℃,初始培养基pH值为6.5。
    关键词:微生物除臭剂;筛选;鉴定;复配;除臭条件优化
  • 2702.FISH-NanoSIMS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学上的应用研究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1-09]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同时分析复杂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分布和功能特征成为可能。为了研究荧光原位杂交-纳米二次离子质谱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Nano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scopy,FISH-NanoSIMS)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学上的应用,本研究采用稳定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13C-C6H12O6、15N-NH4Cl作为C源和N源,分别对纯培养锰氧化细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QJX-1(培养基加锰及不加锰两种条件下),以及浅层土壤及厌氧污泥两种环境样品进行培养。利用FISH-NanoSIMS技术检测培养后样品中微生物体内12C-、13C-、12C14N-、12C15N-的分布特征及其丰度值,进而探讨纯菌及环境样品中微生物利用同位素碳氮源的情况。结果显示所有样品细菌分布区域对应的同位素(13C、15N)的含量均显著大于其自然丰度值,这表明Pseudomonas sp.QJX-1及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均能代谢13C-C6H12O6和15N-NH4Cl。研究进一步发现,Pseudomonas sp.QJX-1在碳氮源消耗至较低浓度时才进行锰氧化;浅层土壤和厌氧污泥中可能都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细菌群落。FISH和NanoSIMS技术联用能同时分析环境样品中特定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及代谢功能,进而能更好地掌握环境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的生理生态学特征。
    关键词:FISH-NanoSIMS;微生物生态学;同位素标记;碳氮源;锰氧化
  • 2703.基于Landsat8影像估算新安江水库总悬浮物浓度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1-09]

    总悬浮物(total suspended matter,TSM)直接决定着水下光场分布,进而影响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其浓度也是水质和水环境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本研究构建了基于Landsat 8影像数据的较为清洁的新安江水库TSM的遥感估算模型,并给出了该水体TSM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对该水体TSM浓度较为敏感波段为Landsat 8第二、三和八波段,线性相关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37、0.51、0.42。然而,以上任何一个波段都无法单独用于准确地提取该区TSM浓度,而利用以上3个波段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能够给出较为准确的估算结果,模型决定系数为0.92,平均相对误差为11%,均方根误差为0.16mg·L-1。新安江水库TSM浓度整体较低,变化范围为0.04~24.54mg·L-1,平均浓度为2.19mg·L-1。高浓度部分位于湖的边缘区以及一些湖湾枝杈,如:枫树岭水域、汾口水域、威坪水域、安阳水域、大墅水域、临岐水域等,主要是受入湖河流以及邻近水域采砂活动的影响。因此研究认为利用Landsat 8数据的3个波段,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估算较清洁水体的TSM浓度。
    关键词:Landsat 8;新安江水库;总悬浮物;经验方法;遥感估算
  • 2704.不同钝化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化效应的研究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1-09]

    利用腐殖质、硫酸铵、石灰、过磷酸钙及其复配组合对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快速钝化处理,根据稳定效率和钝化剂的钝化能力Cap值对钝化材料进行筛选,并采用BCR形态分级实验(European Communities Bureau of Referent,欧共体标准测量与检测局提取法)研究钝化前后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①在单一钝化材料实验中,2%石灰稳定效果最好;在复配实验中,以2%腐殖质+2%石灰稳定效果最好,Pb、Cu、Cd、Zn稳定效率分别98.49%、99.40%、95.86%、99.21%;②钝化能力Cap值顺序:石灰>腐殖质+石灰>硫酸铵+石灰>磷肥>硫酸铵+磷肥>腐殖质+磷肥>腐殖质>硫酸铵。③BCR形态分级实验表明,腐殖质+石灰复合钝化剂对重金属的稳定化效应优于单一石灰处理。此外,当2%腐殖质先添加时Cd被活化,使Cd在随后加入的2%石灰处理下更容易转换为了稳定性较高的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
    关键词:腐殖质;石灰;硫酸铵;过磷酸钙;重金属;钝化
  • 2705.外源硒对黄瓜抗性、镉积累及镉化学形态的影响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1-09]

    采用盆栽试验,在土壤Cd(20mg·kg-1)污染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浓度的Na2SeO3(Se水平为0、0.5和1.0mg·L-1)处理对2个黄瓜(Cucumis satiuusL.)品种(低Cd富集植物品种津优1号和高Cd富集品种燕白)生物量、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黄瓜体内Cd形态和Cd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Na2SeO3)后,黄瓜叶尧茎、根、果实、植株干重,以及Cd含量和积累量在两个品种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随硒浓度的增加,燕白叶的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津优1号叶的丙二醛含量则逐渐减少;燕白根的丙二醛含量先增后降,津优1号根的丙二醛含量先降后增。喷施Na2SeO3后,黄瓜叶和根的CAT、SOD和POD活性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喷施外源硒降低了2个品种果实中不同形态Cd含量。叶面喷施Na2SeO3使黄瓜叶、茎、根和果实中的Cd含量分别下降了3.2%~17.9%、14.6%~28.2%、5.1%~18.5%和60.6%~75.8%。比较2个供试黄瓜品种,无论喷施Na2SeO3与否,黄瓜植株中Cd积累量以津优1号>燕白。
    关键词:硒;抗氧化酶;丙二醛;镉累积;镉形态;黄瓜
  • 2706.全球基础设施市场报告(2015-2019年)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1-08]

    IaaS is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service models of cloud computing. The other two models are PaaS and SaaS. In IaaS, an organization outsources the equipment used to support operations, storage, hardware, servers, and networking components.
    关键词:基础设施;IaaS;PaaS
  • 2707.中国水污染防治政策进展情况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1-07]

    本报告通过文献调研,全面系统地梳理了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中国水污染防治政策的进展情况,报告如下:第一,中国水污染防治规划体系逐步完善。第二,“命令—控制类”政策工具逐步强化,并发挥基础性作用。其中,水污染防治的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排污达标稳步推进,废水达标率稳步提高;总量控制制度不断深化,并发挥重要“约束性”作用;排污许可制度仍处于试行阶段;限期治理制度建立并开始实施。第三,水污染防治的环境经济政策框架初步形成,市场化减排机制在探索中前行。其中,水污染物排污收费制度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水污染防治财政制度逐步完善;供水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完善,水价逐步调整;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试点进一步扩大。第四,水污染防治的能力建设稳步提高,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逐步完善。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可以追溯到20 世纪70 年代。本报告通过文献调研全面梳理了中国水污染防治政策的进展情况,这是评估水污染防治政策,进而提出改进方向的基础。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政策
  • 2708.金属氧化物-Laponite黏土复合材料负载氧化钴催化剂的制备及对苯的催化消除性能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4-12-30]

    以多核羟基阳离子或简单金属阳离子为前驱体,合成了Al、Ce和Zr等金属氧化物-Laponite黏土复合材料,以之为载体负载制备Co3O4催化剂。结果表明,与原黏土Laponite相比,复合处理后材料的孔隙变得发达,孔体积增加,Al和Ce的氧化物复合的Laponite黏土材料的孔体积超过0.75 cm3·g-1;负载Co3O4催化剂后没有改变等温线的类型,但随着负载量的增加,材料对氮气的吸附量逐渐减少,表明Co3O4填充了部分孔道,导致孔体积的减小。复合的金属元素类型对负载型的Co催化剂的分散度和催化活性都有影响。结果表明,根据(311)衍射的半峰宽,使用Scherrer方程计算得到Co负载量为21.3%的Fe、Zr、Ce、Al氧化物复合Laponite黏土材料催化剂上,Co3O4颗粒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7.2、16.0、16.5和18.0 nm;对于氧化铝复合的Laponite黏土材料而言,21.3%的Co负载量比较合适,苯的完全转化温度约为350℃;不同金属氧化物与Laponite黏土复合的载体催化剂中,氧化锆的活性最好,能在310℃实现苯的完全转化。
    关键词:金属氧化物-Laponite黏土复合材料;硅酸镁锂;苯;氧化钴;催化氧化
  • 2709.地下水循环井技术修复硝基苯污染含水层效果模拟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4-12-30]

    实验在二维模拟槽中进行,以曝气前后地下水水位高度变化表征地下水循环强度,分析了地下水初始水位,曝气量和地下水初始流速对循环井运行的影响,并以得到的最佳运行参数进行硝基苯污染地下水修复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初始水位45 cm,曝气量0.7 m3·h-1,地下水初始流速低于1.0 m·d-1时,循环井可以达到良好运行状态。硝基苯在地下水中的纵向迁移距离明显大于横向,泄漏第50 d时,平均浓度达到246.97 mg·L-1。循环井修复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以循环井为中心的有机物高效修复区域。该区域内有机物被优先去除。浓度持续下降。高效修复区域外,存在过渡区域,该区域内有机物的浓度受有机物吸附/解吸和迁移性共同作用影响。整个修复过程中,硝基苯的浓度经历了快速下降-缓慢下降-浓度拖尾3个阶段,累计曝气14 h后,硝基苯的平均浓度下降至71.19 mg·L-1,残留的硝基苯分布在远离循环井的区域。由此可见,地下水循环井技术能够较好地修复硝基苯污染的地下水,修复过程存在最佳运行条件及最适修复时间。
    关键词:地下水循环井技术;含水层;硝基苯;参数优化;最适修复时间
  • 2710.基于虚拟撞击原理的固定源PM10/PM2.5采样器的研制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4-12-30]

    目前我国尚无固定源PM2.5采样标准方法,现有商业化的固定源PM2.5采样器在使用中存在明显不足,因此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固定源PM10/PM2.5双级虚拟撞击采样器。经实验室标定,该采样器切割效率曲线优于国际标准ISO 7708:1995对采样器的规定,采样器横截面直径为74 mm,满足我国固定源采样口尺寸要求。采样器既可以安装滤膜,也可以安装滤筒,,适用于不同浓度的烟尘采样。虚拟撞击器的切割点与次流所占比值呈负相关,比值减小时,切割点增大。为降低颗粒物损失,虚拟撞击器喷嘴距收口的距离至少应为喷嘴直径的1.5~2倍。
    关键词:固定污染源;虚拟撞击器;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切割效率
首页  上一页  ...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