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1.全氟化合物对表层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7-04]
选择集中分布氟化工相关企业的山东省小清河水系,自上游至菜洲湾入海口采集10个表层沉积物样点(XQ1~XQ10),采用高校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检测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分析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基础环境因子,提取细菌DNA并运用第二代Ⅲumina MiSeq测试技术分析其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在小清河流域沉积物中12种PFASs均有不同程度检出,并以全氟辛酸(PFOA)为主,生产企业集中区下游样点XQ5的PFOA浓度在4、7月分别高达456.2ng﹒g-1和748.7 ng﹒g-1。PFOA是小清河4月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与群落丰富度和均匀度呈显著负相关;硫杆菌属(Thiobacillus)在底浓度PFOA条件下数量较少,但在高浓度PFOA下数量较高且成为优秀菌种,初步证明硫杆菌属是PFOA污染响应的敏感物种,有作为指示微生物的潜质;PFOA在浓度较低时(<100 ng﹒g-1)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全氟化合物;全氟辛酸;微生物群落;环境因子;沉积物;冗余分析
-
2652.岩溶泉水化学性质及δ13CDIC影响因素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7-04]
为了深入研究岩溶泉水水化学性质与溶解无机碳同位素(δ13CDIC)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雨季(2014年6月~2014年10月)对柏树湾泉、兰花沟泉、后沟泉进行检测,并与旱季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个岩溶泉在预计的碳酸盐岩溶蚀量大于旱季,但消耗的CO2量却小于旱季,其中兰花沟泉和后沟泉的CO2消耗量为负值。相对于雨季其他月份,7月与旱季一样,岩溶作用减弱但消耗的CO2量增加。因为受到水动力条件影响,7月H2CO3对碳酸盐岩溶蚀的贡献增加,而HNO3与H2SO4对碳酸盐岩溶蚀的贡献则降低。另外,HNO3与H2SO4溶蚀碳酸盐岩及其对HCO3-产生的脱水作用都会导致δ13CDIC偏正,因此δ13CDIC与(NO3)-+(SO4)2-浓度呈现出正相关性,而与HCO3-浓度呈现出负相关性。这说明水动力条件以及HNO3与H2SO4的参与对岩溶泉水化学性质及δ13CDIC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岩溶泉;水动力条件;HCO3-脱水;水化学性质;δ13CDIC
-
2653.基于区域氮循环模型IAP-N的安徽省农用地N2O排放量估算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7-04]
本研究采用区域氮循环模型IAP-N估算了2011年安徽省县级共计7种农用地类型的N2O排放,估算所需的统计数据来源于安徽省各市统计年鉴,排放因子来源于已发表文献中的观测数据。结果表明,2011年安徽省农用地N2O总排放量(以N2O-N计)为3.51万t。其中,直接排放2.76万t,间接排放0.66万t,田间秸秆燃烧排放0.08万t。淮北平原(Ⅰ区)和沿江圩丘(Ⅱ区)是安徽农用地N2O主要排放区,对农用地N2O总排放的贡献分别为41%和35%。单纯旱作农田是各区最主要的直接排放源,约占直接排放的74%。Ⅱ区和Ⅲ区水旱轮作中的旱作地N2O排放居第二位(分别占Ⅱ区和Ⅲ区直接排放的19%和14%),Ⅳ区的果园茶园N2O直接排放居第二位(占Ⅳ区直接排放的22%)。间接排放源中由大气氮沉降引起的N2O排放占三分之二。该研究结果可为决策者合理利用肥料,制定安徽省农业土壤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IAP-N模型;农用地;N2O排放量;N2O间接排放
-
2654.碱热-酸热法合成二氧化钛-钛酸纳米管复合纳米材料对Cd(Ⅱ)和苯酚的同步去除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7-04]
以P25型TiO2为原料,经碱热和酸热反应合成了TiO2/TNTs复合纳米材料,该材料皆具钛酸纳米管(TNTs)和TiO2晶相。Cd(Ⅱ)在TiO2/TNTs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很快,30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此外,Langmuir等温模型拟合所得最大吸附量达120.34mg﹒g-1,其主要吸附机制为Cd2+与复合材料中TNTs层间Na+/H+的离子交换。TiO2/TNTs对苯酚的吸附量较低(0.36mg﹒g-1),因此光催化反应以实现苯酚的讲解是必需的。构建的吸附-光催化系统可实现Cd(Ⅱ)和苯酚的同步有效去除,180min时二者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9.6%和99.7%。Cd(Ⅱ)的去除源于暗室下复合材料中TNTs相的吸附,而苯酚的去除在于后续复合材料中TiO2相的光催化。Cd(Ⅱ)的共存可提高苯酚的光催化讲解效率,原因在于Cd(Ⅱ)吸附进入材料层间后有助于材料光催化性能的提升。共存Na+对Cd(Ⅱ)和苯酚在TiO2/TNTs上的同步去除影响极小;而共存Ca2+由于竞争吸附和促进材料团聚的原因,会轻微抑制Cd(Ⅱ)在TiO2/TNTs上的吸附,但对苯酚的光催化降解影响极小。此外,TiO2/TNTs可有效循环利用,经HNO3解吸和NaOH再生后,3次循环后材料对Cd(Ⅱ)和苯酚的去除率依然可达91.7%和98.1%。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合成皆具吸附和光催化性能的钛系材料的方法,对于应用纳米材料实现水体环境中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同时去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二氧化钛;钛酸纳米管;吸附;光催化;Cd(Ⅱ);苯酚
-
2655.PN-ANAMMOX一体化反应器处理电子行业PCB废水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7-04]
利用已经启动成功并达到稳定脱氮效能的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一体化反应器,研究碱性印制电路板(PCB)废水自养生物脱氮的可行性及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将进水NH4+-N浓度维持在220mg﹒L-1时,经过80d的运行,一体化反应器出水NH4+-N、NO2—N浓度降低并稳定在4.0 mg﹒L-1和9.8 mg﹒L-1左右,脱氮效能最高达到1.29kg﹒(m3﹒d)-1。同时出水总氮小于50 mg﹒L-1,满足接管排放标准。一体化反应器内好氧区NO2—N产生速率最高为2.05 kg﹒(m3﹒d)-1,厌氧区的厌氧氨氧化菌最高脱氮效能为2.91 kg﹒(m3﹒d)-1,说明各功能菌在相应区域得到稳定地增长。一体化反应器适用于无机含氨的碱性PCB废液自养生物脱氮处理。
关键词:亚硝化;厌氧氨氧化;一体化反应器;PCB废水;脱氮效能
-
2656.全球智能水网市场报告(2015-2019年)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15-06-15]
A smart water network is a cohesive set of systems, products, and solutions that enable water utilities to remotely and continuously monitor and diagnose problems related to water distribution. Smart water networks are data-driven by information collected from the physical layers of pumps, pipes, reservoirs, and valves. The data helps optimize various aspects of a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in terms of pressure management, leak detection, water quality, and network operation. It can also reduce the overall capital expenditure of water utilities by providing real-time data based on water consumption and customer meter readings.
关键词:智能水网;有凝聚力;一套系统;产品和解决方案;公用事业;远程连续监控;供水问题
-
2657.北美海事安全市场报告(2015-2019年)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15-06-13]
Maritime security refers to securing marine ports, vessels, and facilities. The need for marine port security is on the rise because of the increase in terrorist attacks and criminal activities such as piracy, terrorism, and sabotage. Marine security includ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both physical and cyber securities in port premises. Since marine ports facilitate trade and transportation between countries and continents, the need for maritime security is crucial.
关键词:海上安全;保护;海洋港口;船舶;设施;安全性;雷达;海洋监测;SCADA;AI;LRIT;智能集装箱;探测器
-
2658.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YL的脱氮特性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6-06]
针对传统自养硝化-厌氧反硝化工艺流程长、脱氮效率低的问题,从驯化成熟且具有高效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的SBR反应器中筛得1株异养硝化菌YL,经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并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YL进行氨氧化作用的最适条件为:碳源为琥珀酸钠、C/N为10、p H为7.0、温度为30℃、转速为160~200 r·min-1,此时氨氧化速率为5.05 mg·(g·h)-1,TOC转化速率为45.95 mg·(g·h)-1,氨氮和TOC去除率分别为100%和90.8%;菌株YL还能够利用亚硝酸盐、硝酸盐和羟胺进行生长代谢,去除率分别为92.7%、93.6%和94.8%;影响菌株YL好氧反硝化性能最主要的因素为C/N,在最优条件(C/N=10,T=30℃,r=200 r·min-1,p H=7)下,硝氮去除率为94.6%,总氮去除率76.3%.表明菌株YL能够独立快速高效地完成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脱氮过程.
关键词: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铜绿假单胞菌;脱氮;正交试验
-
2659.丁二酸改性茶油树木屑吸附铀的研究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6-06]
为了探究丁二酸改性对茶油树木屑吸附铀的促进作用,将茶油树木屑经过粉碎、筛分、碱化和酸化等前处理后,再利用丁二酸对茶油树木屑作改性处理.红外分析表明改性后木屑内部的化学基团中增加了羧基、酯基;扫描电镜可知,改性后的茶油树木屑由致密平直的条状结构变为疏松褶皱的叶片状结构,说明改性作用增加木屑内部的空隙.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吸附反应时间、木屑用量、p H值、温度、以及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茶油树木屑改性前后吸附铀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油树木屑经丁二酸改性后对铀吸附效果明显提高,在12.5 mg·L-1的铀溶液中约提高了20%.改性和未改性的茶油树木屑对铀的吸附都在180 min内达到平衡,并且都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改性和未改性茶油树木屑对铀的吸附等温线都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且由Langmuir等温方程计算可知,在35℃、p H=4.0条件下,改性后的茶油树木屑对铀的最大吸附容量(Qm)由21.413 3 mg·g-1提高到31.545 7 mg·g-1.
关键词:生物吸附;铀;改性;茶油树木屑;丁二酸
-
2660.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及微生物生态效应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6-06]
利用投菌法和生物刺激法对陕北子长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微生物修复研究.通过利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处理方法对石油烃的去除效果确定了修复陕北石油污染土壤的最佳方案.修复过程中利用最大可能计数法(MPN)、PCR-琼脂糖电泳法、PCR-DGGE法分别测定了石油烃降解菌数目、催化基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石油污染土壤不同生物处理修复效果为:生物刺激(加入N、P营养物质)>生物强化(投加降解菌)>其他.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与可降解石油烃的催化基因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修复过程中土壤中的石油烃和烷烃降解菌数量显著多于多环芳烃降解菌数量,投加外源降解菌SZ-1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修复石油土壤过程中的微生物生态效应变化.
关键词: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催化基因;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最大可能计数法(MPN);PCR-DG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