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3387 篇 当前为第 268 页 共 339

所属行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671.中国水污染防治政策进展情况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1-07]

    本报告通过文献调研,全面系统地梳理了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中国水污染防治政策的进展情况,报告如下:第一,中国水污染防治规划体系逐步完善。第二,“命令—控制类”政策工具逐步强化,并发挥基础性作用。其中,水污染防治的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排污达标稳步推进,废水达标率稳步提高;总量控制制度不断深化,并发挥重要“约束性”作用;排污许可制度仍处于试行阶段;限期治理制度建立并开始实施。第三,水污染防治的环境经济政策框架初步形成,市场化减排机制在探索中前行。其中,水污染物排污收费制度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水污染防治财政制度逐步完善;供水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完善,水价逐步调整;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试点进一步扩大。第四,水污染防治的能力建设稳步提高,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逐步完善。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可以追溯到20 世纪70 年代。本报告通过文献调研全面梳理了中国水污染防治政策的进展情况,这是评估水污染防治政策,进而提出改进方向的基础。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政策
  • 2672.一种新型"Turn-on"荧光探针用于硫化氢可视化检测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4-12-30]

    硫化氢(H2S)是表征水体污染的重要参数之一,对其进行快速、有效地检测十分重要。荧光检测法由于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以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为荧光团,基于H2S的亲核性,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检测H2S的荧光探针。该探针与H2S作用后,荧光强度随H2S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强,颜色由淡黄色变成紫色,因此能够进行可视化检测,可视化检测限为3μmol·L-1。探针的最佳激发/发射波长为320/460nm,对H2S表现出了良好的选择性和很快的响应速度(5min),在较宽的pH(6~9)范围内,仍然表现出较好的荧光性能,荧光检测限为6μmol·L-1。该探针为H2S的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关键词:硫化氢;亲核性;可视化;荧光探针;检测
  • 2673.生物沥浸耦合类Fenton氧化调理城市污泥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4-12-30]

    采用生物沥浸耦合类Feton氧化工艺对城市污泥进行了调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升华硫和FeSO4·7H2O投量分别为3g·L-1和8g·L-1时,污泥pH从6.9降至2.5约需要1d,满足类Feton氧化的适宜酸性条件。生物沥浸处理后,污泥挥发性固体(VS)减少率为13.4%,污泥比阻从3.1×109s2·g-1降至1.5×109s2·g-1,降低51.6%,但仍属于难脱水污泥。沥浸污泥继续经类Feton氧化调理,调理的最佳H2O2投量和反应时间分别为3.3g·L-1和60min。处理后污泥VS减少率为30.8%,污泥比阻和滤饼含水率分别为1.9×108s2·g-1和76.9%,污泥比阻降低93.9%,污泥脱水性能和稳定性能得到显著提高。此外,该联合工艺对污泥的调理效果优于类Feton氧化单独调理。
    关键词:城市污泥;生物沥浸;类Feton氧化;脱水性能;稳定性能
  • 2674.铋银氧化物混合物高效氧化降解四溴双酚A的研究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4-12-30]

    以AgNO3和NaBiO3·2H2O为原料,采用离子交换-共沉淀法制备了铋银氧化物混合物(silver bismuthoxide,BSO),并利用它氧化降解溴代阻燃剂四溴双酚A(TBBPA)。研究了制备过程中银铋摩尔比及降解过程中BSO用量对TBBPA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银铋摩尔比为1:1,BSO用量为1g·L-1时,40mg·L-1TBBPA在7min内可完全降解,其总有机碳的去除率高达80%。采用离子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监测降解过程中TBBPA的变化,发现TBBPA降解过程涉及脱溴、叔丁基碳的断裂和苯环的开环氧化等反应。利用NaN3作为分子探针,发现单线态氧是BSO氧化降解TBBPA的主要反应活性物种。
    关键词:铋银氧化物混合物;四溴双酚A;单线态氧;氧化降解;矿化
  • 2675.利用巨藻发酵联产氢气与挥发性有机酸的研究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4-12-30]

    通过批式实验探讨了巨藻生物质厌氧发酵过程中巨藻的预处理方法、接种比、初始pH值等条件对累积产氢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结果发现,巨藻可以用来发酵联产氢气与VFA;热碱预处理比较适于巨藻发酵产氢与产酸,在4g·L-1的NaOH和100℃处理后,接种比为0.3,初始pH值为6时,单位挥发性固体(VS)最大累积产氢量可达到36.21mL·g-1,比未经处理巨藻提高了77.82%;同时,巨藻在最佳的预处理条件下单位VS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产率为0.15g·g-1,且以乙酸和丁酸为主。
    关键词:巨藻;预处理;发酵;氢气;挥发性脂肪酸
  • 2676.基于虚拟撞击原理的固定源PM10/PM2.5采样器的研制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4-12-30]

    目前我国尚无固定源PM2.5采样标准方法,现有商业化的固定源PM2.5采样器在使用中存在明显不足,因此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固定源PM10/PM2.5双级虚拟撞击采样器。经实验室标定,该采样器切割效率曲线优于国际标准ISO 7708:1995对采样器的规定,采样器横截面直径为74 mm,满足我国固定源采样口尺寸要求。采样器既可以安装滤膜,也可以安装滤筒,,适用于不同浓度的烟尘采样。虚拟撞击器的切割点与次流所占比值呈负相关,比值减小时,切割点增大。为降低颗粒物损失,虚拟撞击器喷嘴距收口的距离至少应为喷嘴直径的1.5~2倍。
    关键词:固定污染源;虚拟撞击器;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切割效率
  • 2677.地下水循环井技术修复硝基苯污染含水层效果模拟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4-12-30]

    实验在二维模拟槽中进行,以曝气前后地下水水位高度变化表征地下水循环强度,分析了地下水初始水位,曝气量和地下水初始流速对循环井运行的影响,并以得到的最佳运行参数进行硝基苯污染地下水修复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初始水位45 cm,曝气量0.7 m3·h-1,地下水初始流速低于1.0 m·d-1时,循环井可以达到良好运行状态。硝基苯在地下水中的纵向迁移距离明显大于横向,泄漏第50 d时,平均浓度达到246.97 mg·L-1。循环井修复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以循环井为中心的有机物高效修复区域。该区域内有机物被优先去除。浓度持续下降。高效修复区域外,存在过渡区域,该区域内有机物的浓度受有机物吸附/解吸和迁移性共同作用影响。整个修复过程中,硝基苯的浓度经历了快速下降-缓慢下降-浓度拖尾3个阶段,累计曝气14 h后,硝基苯的平均浓度下降至71.19 mg·L-1,残留的硝基苯分布在远离循环井的区域。由此可见,地下水循环井技术能够较好地修复硝基苯污染的地下水,修复过程存在最佳运行条件及最适修复时间。
    关键词:地下水循环井技术;含水层;硝基苯;参数优化;最适修复时间
  • 2678.金属氧化物-Laponite黏土复合材料负载氧化钴催化剂的制备及对苯的催化消除性能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4-12-30]

    以多核羟基阳离子或简单金属阳离子为前驱体,合成了Al、Ce和Zr等金属氧化物-Laponite黏土复合材料,以之为载体负载制备Co3O4催化剂。结果表明,与原黏土Laponite相比,复合处理后材料的孔隙变得发达,孔体积增加,Al和Ce的氧化物复合的Laponite黏土材料的孔体积超过0.75 cm3·g-1;负载Co3O4催化剂后没有改变等温线的类型,但随着负载量的增加,材料对氮气的吸附量逐渐减少,表明Co3O4填充了部分孔道,导致孔体积的减小。复合的金属元素类型对负载型的Co催化剂的分散度和催化活性都有影响。结果表明,根据(311)衍射的半峰宽,使用Scherrer方程计算得到Co负载量为21.3%的Fe、Zr、Ce、Al氧化物复合Laponite黏土材料催化剂上,Co3O4颗粒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7.2、16.0、16.5和18.0 nm;对于氧化铝复合的Laponite黏土材料而言,21.3%的Co负载量比较合适,苯的完全转化温度约为350℃;不同金属氧化物与Laponite黏土复合的载体催化剂中,氧化锆的活性最好,能在310℃实现苯的完全转化。
    关键词:金属氧化物-Laponite黏土复合材料;硅酸镁锂;苯;氧化钴;催化氧化
  • 2679.基于平面波导型荧光免疫传感器的双酚A检测适用性研究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4-12-30]

    双酚A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逐渐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平面波导型荧光免疫传感器可以对水样中存在的痕量双酚A进行快速高灵敏度检测。在最优检测条件下测得双酚A标准曲线的检出限为(0.04±0.007)μg·L-1,线性区间为0.16~22.40μg·L-1,半抑制浓度为(1.67±0.47)μg·L-1。加入0.5%的EDTA到样品溶液中可以削弱水体硬度的干扰,并在最优条件下测得4种实际水样的加标回收率在88%~11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表明该方法可以运用于实际水样中双酚A的检测。
    关键词:双酚A;环境雌激素;平面波导型荧光免疫传感器;基质效应;免疫分析法
  • 2680.铁盐絮凝法从阳宗海湖水中除砷研究与现场扩大试验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4-12-30]

    阳宗海是我国云南省第三大高原湖泊,2008年6月发现被砷污染,水质从,Ⅱ类下降到劣Ⅴ类。由于阳宗海面积有31km2,蓄水量6.04亿m3,不可能实施传统除砷絮凝法中的预氧化及调pH值等操作,试验研究了直接对阳宗海砷污染湖水雾化喷洒FeCl3溶液除砷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对于pH8.6的50L湖水,FeCl3用量为1.62~3.20mg·L-1即可达到95.1%~96.7%的除砷率。在除砷反应中,湖水的pH值稳定不变,湖中鱼类的生存不受影响,且反应生成的沉淀物在954d后于湖水中仍稳定存在,检测不出砷。在现场1万m3和25万m3湖水中的扩大试验也取得了良好的除砷效果,为大型湖泊水体减污治理提供了典型实施范例。
    关键词:砷污染;絮凝法;三氯化铁;湖泊;阳宗海
首页  上一页  ...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