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3423 篇 当前为第 269 页 共 343

所属行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681.环保产业资讯——2015年第3期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4-20]

    本监测内容采用国际上广义的环保产业定义,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及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功能,范围覆盖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型、清洁生产型、污染源控制及污染治理型环保产业四类,并重点侧重监测环境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环境监测仪器\技术\环保设备、生物环保、其它环保服务等内容。
    关键词:环保;产业热点;产业研究;环保数据
  • 2682.环保产业资讯——2015年第2期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4-20]

    本监测内容采用国际上广义的环保产业定义,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及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功能,范围覆盖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型、清洁生产型、污染源控制及污染治理型环保产业四类,并重点侧重监测环境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环境监测仪器\技术\环保设备、生物环保、其它环保服务等内容。
    关键词:环保;产业热点;产业研究;环保数据
  • 2683.枯草芽抱杆菌对土臭素和2-甲基异冰片的降解动力学特性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4-11]

    土臭素(geosmin,GSM)和2-甲基异冰片(2-methylisoborneol,2-MIB)是2种普遍存在于养殖水体中的土腥异味化合物,微生物降解是去除这两种物质的有效途径.本文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降解GSM和2-MIB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GSM(1000~2000ng?L-1)和2-MIB(1000~2000ng?L-1)具有较好的降解性能,降解率均达90%以上;枯草芽孢杆菌对这些异味化合物的降解符合伪一级反应动力学,其生物降解速率常数(K)范围为0.14~0.41,降解速率不随GSM和MIB初始浓度的变化而变化;枯草芽孢杆菌对GSM降解的最大比生长速率umax为0.311,Monod常数KS为1.73,而在降解MIB过程中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不符合Monod方程(R2=0.781)。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土臭素;2-甲基异冰片;土腥异味化合物;降解;动力学
  • 2684.喹啉降解菌筛选及其对焦化废水强化处理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4-11]

    以喹啉为目标污染物,从焦化厂废水处理工段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株能利用喹啉作为唯一碳源、氮源及能源的高效降解菌DQS-01,经16S rRNA基因分析鉴定为丛毛单胞菌科食酸菌属(Acidovorax sp.)菌株。通过考察不同培养条件下DQS-01降解菌的生物量及喹啉降解率随时间的变化,确定其最佳降解条件为接种量10%、摇瓶转速150r?min-1、初始pH 8.0~10.0、温度35℃。应用Haldane方程对该菌在不同喹啉初始浓度下的生长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模拟,拟合曲线与实验测定值相关性良好.将该菌与高效苯酚降解菌混合菌株用于焦化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bed biofilm reactor,MBBR)运行72h后,对焦化废水COD的降解率达到87.4%。
    关键词:食酸菌属;喹啉;降解性能;降解动力学;生物强化
  • 2685.内循环半短程亚硝化工艺运行条件与微生物群落研究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4-11]

    在内循环半短程亚硝化工艺中,污泥浓度为4000 mg?L-1、溶解氧小于0.2 mg?L-1、温度(15~29℃)、水力停留时间4.6h条件下,不同的回流比对系统中微生物群落有着明显的影响,回流比75%时,微生物的生物量达到最高值,出水中的亚硝态氮和氨氮的浓度比可控制在1。定量PCR和16S rRNA基因的克隆文库结果表明:在低溶解氧浓度下氨氧化菌是主要脱氮菌群,该菌群促进了半短程亚硝化反应的进行,与传统的硝化系统比较,在内循环半短程亚硝化工艺中没有检测到硝化螺旋菌(Nitrospira)和硝化杆菌(Nitrobacter),在内循环半短程亚硝化系统中浮霉菌属(Planctomycetes)的量也高于传统的脱氮系统。氨单加氧酶基因克隆文库结果表明,系统中的氨氧化菌群主要属于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因此内循环半短程亚硝化工艺在经济和技术上是可行的。

    关键词:半短程亚硝化;氨氧化菌;定量PCR孕悦砸;克隆文库;氨单加氧酶基因
  • 2686.醌基功能型高分子生物载体(PET-AQS)制备及催化生物反硝化特性研究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4-10]

    通过化学合成,将蒽醌磺酸钠(AQS)固定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上形成醌基功能型高分子生物载体并研究其在生物反硝化上的应用。通过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法(ATR-IR)和能谱(EDS)分析,醌基基团成功固定在高分子表面,且醌基质量摩尔浓度为0.1406mmol?g-1。醌基功能型高分子生物载体(PET-AQS)能加速生物反硝化,且速率常数Kx与载体投加浓度呈零级反应动力学。在投加PET-AQS 0.0562mmol?g-1的反硝化体系中,循环使用10次,反硝化速率均是空白体系的1.2倍以上,表明PET-AQS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稳定性,有利于实际应用。

    关键词:功能生物载体;氧化还原介体;高分子材料;固定化;反硝化
  • 2687.电化学氢化物发生法处理含锑废水及对锑的回收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4-10]

    采用电化学氢化物发生法对模拟含锑废水进行处理,锑与水电解产生的氢形成氢化物从溶液中脱除,而后收集并加热分解锑化氢得到金属锑。实验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对Sb(Ⅲ)去除效果较好,ph=4时去除率为76.1%。Sb(Ⅲ)与电解水产生的氢结合形成锑化氢从溶液中逸出是溶液中锑去除的最主要途径(回收率为66.2%),电沉积和吸附也对锑的去除做出少量贡献。Sb(Ⅴ)须预还原为Sb(Ⅲ)再氢化进行去除。试用了铅、石墨、钨这3种电解阴极材料,铅电极处理效果最佳。
    关键词:电化学;氢化物发生;锑去除;加热回收;废水
  • 2688.γ辐照降解水中的盐酸环丙沙星的研究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4-09]

    本研究重点考察初始浓度、ph值、不同添加剂、复合污染物对盐酸环丙沙星γ辐照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γ辐照可以有效去除盐酸环丙沙星;低浓度和强酸性条件有利于盐酸环丙沙星的γ辐照降解;引入CO32-、甲醇后,盐酸环丙沙星的降解受到抑制,可以推断盐酸环丙沙星降解主要基于·OH自由基的氧化和直接受到辐照激发降解。选择具有致癌性的污染物BrO3-与盐酸环丙沙星混合后辐照,两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均得到提高,在吸收剂量为400Gy时,盐酸环丙沙星与BrO3-的去除率分别提高18.74%与1.81%。100mg?L-1盐酸环丙沙星经过6000Gyγ辐照降解后,TOC与COD的去除率分别为15.22%与61.44%。

    关键词:γ辐照;盐酸环丙沙星;降解;复合污染;·OH自由基氧化
  • 2689.营养盐输入对太湖水体中磷形态转化及藻类生长的影响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4-09]

    外源营养盐输入会对湖泊水体中磷的形态转化及藻类生长产生影响。为研究其影响规律,于春季选取太湖梅梁湾水体为研究对象,以KNO3和K2HPO4添加系列氮磷负荷,在试验过程中对各形态磷的浓度、藻类生物量(Chl-a)和碱性磷酸酶活性(APA)进行同步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春季太湖梅梁湾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主要受到磷限制,加氮对其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加磷至SRP=0.015mg?L-1的水体中浮游植物生长情况最好,叶绿素a的含量和生长速率(μ)最大。添加硝酸盐能显著促进APA的增长,提高水生生物对磷的吸收利用能力,加快磷循环的速率;磷酸盐对APA则具有活性诱导-抑制机制,当水体中磷酸盐浓度在一定范围内(PO43--P≤0.025mg?L-1)时,酶活性有显著提高。对水体中磷的循环转化过程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诱导-抑制机制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藻类生长过程中营养盐的补偿途径,为深入揭示藻类暴发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碱性磷酸酶;磷形态;氮磷添加;浮游植物;太湖
  • 2690.黄河小浪底水库水沙调控对DOC输送的影响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4-09]

    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黄河中游的三门峡、小浪底和花园口3个水文站进行每月1次的周期性采样观测以及在调水调沙期间进行连续采样观测,分析了小浪底水库水沙调控对溶解有机碳(DOC)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浪底水库和三门峡水库正常调度期间,三门峡站、小浪底站和花园口站的DOC含量分别为1.97~2.71mg?L-1、1.87~2.76mg?L-1和2.07~2.93mg?L-1,并且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调水调沙期间,三门峡站、小浪底站和花园口站的DOC含量分别为2.14~3.32mg?L-1、2.21~2.84mg?L-1和2.11~2.84mg?L-1,并且水库排沙阶段的DOC含量明显高于水库泄水阶段的DOC含量。无论是在水库正常调度期间还是在调水调沙期间,DOC含量与TSS含量及流量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而在水库正常调度期间DOC含量与水温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1月~次年3月三门峡站和小浪底站的DOC输送量比较接近,4~7月三门峡的DOC输送量明显低于小浪底站,而8~10月三门峡站的DOC输送量又明显高于小浪底站,表明小浪底水库在8~10月大量拦蓄DOC,而在4~7月又将拦蓄下来的DOC排出水库。三门峡站、小浪底站和花园口站DOC年输送量分别为8.6×1010、9.0×1010和9.7×1010g,其中三门峡站9月DOC输送量最多,约占全年DOC输送量的22.2%,小浪底站6月DOC输送量最多,约占全年DOC输送量的17.6%,花园口站7月DOC输送量最多,约占全年DOC输送量的16.7%。在2012年调水调沙期间小浪底站和花园口站的DOC输送量占全年DOC输送量的比例分别为14.7%和13.8%,而三门峡站DOC输送量仅占全年DOC输送量的3.6%。

    关键词:溶解有机碳;水沙调控;输送;小浪底水库;黄河
首页  上一页  ...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