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4-2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4-2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4-11]
土臭素(geosmin,GSM)和2-甲基异冰片(2-methylisoborneol,2-MIB)是2种普遍存在于养殖水体中的土腥异味化合物,微生物降解是去除这两种物质的有效途径.本文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降解GSM和2-MIB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GSM(1000~2000ng?L-1)和2-MIB(1000~2000ng?L-1)具有较好的降解性能,降解率均达90%以上;枯草芽孢杆菌对这些异味化合物的降解符合伪一级反应动力学,其生物降解速率常数(K)范围为0.14~0.41,降解速率不随GSM和MIB初始浓度的变化而变化;枯草芽孢杆菌对GSM降解的最大比生长速率umax为0.311,Monod常数KS为1.73,而在降解MIB过程中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不符合Monod方程(R2=0.78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4-1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4-11]
在内循环半短程亚硝化工艺中,污泥浓度为4000 mg?L-1、溶解氧小于0.2 mg?L-1、温度(15~29℃)、水力停留时间4.6h条件下,不同的回流比对系统中微生物群落有着明显的影响,回流比75%时,微生物的生物量达到最高值,出水中的亚硝态氮和氨氮的浓度比可控制在1。定量PCR和16S rRNA基因的克隆文库结果表明:在低溶解氧浓度下氨氧化菌是主要脱氮菌群,该菌群促进了半短程亚硝化反应的进行,与传统的硝化系统比较,在内循环半短程亚硝化工艺中没有检测到硝化螺旋菌(Nitrospira)和硝化杆菌(Nitrobacter),在内循环半短程亚硝化系统中浮霉菌属(Planctomycetes)的量也高于传统的脱氮系统。氨单加氧酶基因克隆文库结果表明,系统中的氨氧化菌群主要属于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因此内循环半短程亚硝化工艺在经济和技术上是可行的。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4-10]
通过化学合成,将蒽醌磺酸钠(AQS)固定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上形成醌基功能型高分子生物载体并研究其在生物反硝化上的应用。通过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法(ATR-IR)和能谱(EDS)分析,醌基基团成功固定在高分子表面,且醌基质量摩尔浓度为0.1406mmol?g-1。醌基功能型高分子生物载体(PET-AQS)能加速生物反硝化,且速率常数Kx与载体投加浓度呈零级反应动力学。在投加PET-AQS 0.0562mmol?g-1的反硝化体系中,循环使用10次,反硝化速率均是空白体系的1.2倍以上,表明PET-AQS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稳定性,有利于实际应用。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4-1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4-09]
本研究重点考察初始浓度、ph值、不同添加剂、复合污染物对盐酸环丙沙星γ辐照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γ辐照可以有效去除盐酸环丙沙星;低浓度和强酸性条件有利于盐酸环丙沙星的γ辐照降解;引入CO32-、甲醇后,盐酸环丙沙星的降解受到抑制,可以推断盐酸环丙沙星降解主要基于·OH自由基的氧化和直接受到辐照激发降解。选择具有致癌性的污染物BrO3-与盐酸环丙沙星混合后辐照,两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均得到提高,在吸收剂量为400Gy时,盐酸环丙沙星与BrO3-的去除率分别提高18.74%与1.81%。100mg?L-1盐酸环丙沙星经过6000Gyγ辐照降解后,TOC与COD的去除率分别为15.22%与61.4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4-0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5-04-09]
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黄河中游的三门峡、小浪底和花园口3个水文站进行每月1次的周期性采样观测以及在调水调沙期间进行连续采样观测,分析了小浪底水库水沙调控对溶解有机碳(DOC)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浪底水库和三门峡水库正常调度期间,三门峡站、小浪底站和花园口站的DOC含量分别为1.97~2.71mg?L-1、1.87~2.76mg?L-1和2.07~2.93mg?L-1,并且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调水调沙期间,三门峡站、小浪底站和花园口站的DOC含量分别为2.14~3.32mg?L-1、2.21~2.84mg?L-1和2.11~2.84mg?L-1,并且水库排沙阶段的DOC含量明显高于水库泄水阶段的DOC含量。无论是在水库正常调度期间还是在调水调沙期间,DOC含量与TSS含量及流量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而在水库正常调度期间DOC含量与水温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1月~次年3月三门峡站和小浪底站的DOC输送量比较接近,4~7月三门峡的DOC输送量明显低于小浪底站,而8~10月三门峡站的DOC输送量又明显高于小浪底站,表明小浪底水库在8~10月大量拦蓄DOC,而在4~7月又将拦蓄下来的DOC排出水库。三门峡站、小浪底站和花园口站DOC年输送量分别为8.6×1010、9.0×1010和9.7×1010g,其中三门峡站9月DOC输送量最多,约占全年DOC输送量的22.2%,小浪底站6月DOC输送量最多,约占全年DOC输送量的17.6%,花园口站7月DOC输送量最多,约占全年DOC输送量的16.7%。在2012年调水调沙期间小浪底站和花园口站的DOC输送量占全年DOC输送量的比例分别为14.7%和13.8%,而三门峡站DOC输送量仅占全年DOC输送量的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