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 [2025-05-20]
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券商充分利用新技术积极推进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加大投入,开展核心系统技术架构的转型升级工作。 《证券公司网络 和信息安全三年提升计划(2023-2025)》,要求券商信息科技平均投入金额不少于2023年至2025年平均净利润的10%或平均营业收入的7%, 在券业复苏和政策支持的双重刺激下,预计未来券商IT的投入将持续走高,并保持稳定高速的增长;根据艾瑞咨询,2024年国内券商金融科技 的投入规模达到475亿元,为金融科技行业提供重要的增长动力。
[金融业] [2025-05-20]
2025 年 4 月,基金指数净值整体波动上升。各类型基金收益高于股票 指数型,其中债券型基金指数小幅上升。
[金融业] [2025-05-20]
3 月超储率环比下降 0.2pct 至 1.0%。3 月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下降 1.36 万亿,降幅明显高于央行通过 OMO 等工具净回笼的 3980 亿元以及其他 存款性公司对央行负债下降的 4392 亿元,相当于这一科目 2 月额外抬升的 1.1 万亿在 3 月又回归了超过 9000 亿元,这是推动 3 月超储率下降的主要 原因。往年 3 月末超储率一般会与银行刚性净融出同步出现季节性抬升,但 今年 3 月在超储率下降的同时银行净融出中枢明显抬升,资金利率中枢相较 于 2 月也有所回落,这可能反映了央行又重新回到了类似于 2022 年 4-8 月 以及 2023 年 Q2,通过对银行的隐性支持来维稳资金面。但 3 月资金缺口指 数仍然相对偏高,资金利率中枢也维持在 1.8%附近,这可能反映了央行在 当时合意的资金利率仍然高于政策利率。
[金融业] [2025-05-20]
(1)从总量宽松逻辑看,“降准”和“降息”落地的着眼点是稳定经济 增长,“稳增长、稳预期、稳信心”的诉求前置需要货币政策加大宽松力 度,提振内需、稳定预期和信心,“适时降准降息”不仅可以稳定内需、 而且也有利于实现外部均衡,同时当前中国的收益率曲线已经较为平 坦,择机“降息”有利于修正 10 年期和 30 年期等长端利率隐含着经济 增长预期,同时在暂停国债买卖的情况下,通过调降短端利率,打开曲 线陡峭化的空间。
[金融业] [2025-05-20]
[金融业] [2025-05-20]
[金融业] [2025-05-16]
《通知》沿袭了2024年稳定小微信贷服务价格的要求,提出要指导加强贷款定价管理,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要求贷款利率合理定价的基础上,此次《通知》进一步强调规范业务经营行为,避免无序竞争、形成差异化的良性供给格局。
[金融业] [2025-05-16]
整体经营承压,产业数字化核心领域研发投入持续。2024年,A股金融科技板块35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收入1186.37亿元(同比2.73%),实现归母净利润147.62亿元(同比-13.85%),整体经营承压;分板块看,金融信息服务、保险IT板块24年增速相对稳健,保持中个位数增长,证券IT板块营收增速降幅较大,银行IT板块分化明显,24家公司2024年合计实现收入782.11亿元(同比-3.41%),实现归 母净利润21.48亿元(同比-49.29%),在行业整体收入规模下滑的情况下,部分公司收入实现两位数逆势增长。在收入水平承压的条件下,金融科技公司研发费用占总营收的比率相对稳定,24年行业整体研发费用率达11.41%。
[金融业] [2025-05-16]
在今年低利率、重交易的债市环境下,机构行为研究对于利率的指引意义有所 增加,而在我们此前一系列的研究中,发现机构行为存在较多的伪规律,本文 聚焦于此一一探讨。
[金融业] [2025-05-16]
需求逐渐企稳,2025 年 Q1 利润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具体来看,需求视角, 自 2024 年 9 月底政策逐渐发力以来,宏观景气度底部回升,而微观上市公司层 面全部 A 股(非金融石油石化)2024 年 Q4 与 2025 年 Q1 的累计营收增速分 别录得-0.8%与 0.3%,虽然整体依然明显低于名义 GDP 增速,然而也同样实现 了连续的弱改善,需求结构上看关税的影响在 2025 年 Q1 相对有限,甚至海外 的提前补库行为一定程度上使得外需成为了需求侧的重要拉动项。而映射到盈利 侧,受大规模的折旧与摊销计提影响,2024 年全部 A 股(非金融石油石化)Q4 归母净利润累计增速砸出“深坑”(-13.6%),而 2025 年 Q1 快速回升至 5.3%, 为 2022 年 Q4 以来首次正增长,并在利润率与杠杆率的底部企稳下,2025 年 Q1ROE(TTM)同样实现了边际弱改善。然而供给视角来看,政策刺激与突发 事件(海外补库)驱动的需求侧复苏对其的带动似乎有限,上市公司短期补库与 中期资本开支意愿依然较低,经营信心尚未修复,经营目标逐渐从扩大生产转向 去库回笼现金流。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全部 A 股(非金融石油石化)的债务付息 成本不断创下新低且银行业绩逐渐承压,而来自于政府侧的补贴金额增长也逐渐 受制于债务压力而陷入瓶颈,过往传统货币与财政政策(降息与地方政府补贴等) 对上市公司尤其是新兴科技产业与高端制造业的支持范式可能正在迎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