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食品制造业] [2021-09-16]
“饥饿是贫困和人类损失最极端的表现。在一个富足的世界上,饥饿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上的耻辱,它还侵害了最基本的人权:获得充足食物的权利。饥饿带来了高昂的经济成本,严重地危害个人的生产力、国家的增长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2003)消除饥饿一直是各国发展的基本目标。2000年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是过去15年全世界的总体发展框架,8个千年发展目标中的首个目标就是“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2015年联合国提出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目标1“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穷”又与目标2“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和促进可持续农业”相辅相成。目标2的分目标是:到2030年,消除饥饿,确保所有人,特别是穷人和弱势群体,包括婴儿,全年都有安全、营养和充足的食物。
[农、林、牧、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食品制造业] [2021-09-16]
与千年发展目标相比,联合国2015年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明确将“消除一切形式的营养不良”列为追求目标之一。本文将详细分析中国在实现这一目标方面的相关成就、经验和挑战。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食品制造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1-09-16]
本文将聚焦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缘由及经验。首先,利用Malmquist-DEA模型考察中国粮食生产的效率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实现粮食安全的驱动力;其次,介绍了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举措;最后,总结了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食品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09-16]
农产品市场贸易政策不但对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个体对农产品的获得性,在给定农产品产量的前提下,农产品市场的发达程度直接决定了消费者能否或者更便捷地获得所需要的产品,当然也包括影响生存的必要食物。因此,农产品市场及贸易至少是粮食安全保障框架中获得性层面的重要内容。本文进一步对中国农产品市场及贸易政策的基本情况进行总结梳理,以期更好地理解中国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上的成就,为未来更好地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经验借鉴。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产品市场建设和调控,特别是近年来在价格、税收、储备和进出口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促进我国农产品市场稳定运行、生产健康发展和保障有效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金融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09-16]
本文指出东平县通过产权改革,重点资产、资金、资源,有效激活贫了困群体主动脱贫、积极脱贫的意识和动力,并借助产权改革的土壤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推进脱贫进度;在实践探索过程中通过引入市场资金、发展电商产业、搭建慈善救助平台、能人回请等措施,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泉活水,将外部的资本、技术与人才等现代要素引入农村集体经济中来,创新了脱贫攻坚的思路;为实现长效脱贫,做到了“对象识别精准、帮扶主体精准、责任落实精准” ,实现精准脱贫攻坚。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金融业] [2021-09-15]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 [2021-09-15]
本文认为,现有农业现代化研究强调农地规模经营指标,忽视小农户的发展权益,倾向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推动农地集中和规模经营。本文从农民家庭经营的类型切入,通过阐述家庭经营弹性结构的特征及其演化逻辑,指明家庭经营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农民能够成为能动的主体积极参与农业现代化。中国农业能够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兼顾小农户的发展权益,探索出一条渐进的现代化模式。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09-15]
本文主要基于嵌入性视角,以陕西省B县为例,揭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多重嵌入机制。本文发现,制度环境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稳定的制度保障和政策资源;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资本;地方性产业文化塑造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的发展理念。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规模化的扩展,小农户不断被纳入产销一体化之中,进而形成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1-09-15]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 [2021-09-15]
本文主要探讨土地托管与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创新,并以陕西省长安区的土地托管工作为例加以具体阐述。本文发现,土地托管不仅整合了土地资源也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同时也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本文认为,土地托管使得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成为可能,这种农业服务社会化的形式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使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向更加丰富多元的主体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