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2025-03-13]
对未来形势和风险挑战的判断上,指出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不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账款拖欠问题仍较突出,但同时指出了中国的制度、市场、产业和人才优势等,总体是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
[综合] [2025-03-13]
今年较为关注外部环境对我国贸易、科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市场预期的冲击。这样的环境之外,相应的政策取向部分更加强调相机抉择。“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政策,把握政策取向,讲求时机力度。”动态调整包括哪些?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来看,至少包括货币政策的“适时降准降息”、资本市场领域的“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投资领域的“强化项目储备和要素保障”。房地产领域的“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等。从往年经验来看,或同样可能包括财政政策的加码。
[综合] [2025-03-13]
过去居民从实体和金融市场回收流动性,形成居民超额存款,当下居民开始释放流动性,居民前期的超额存款正在逐步流向企业和非银。在居民存款开始搬家的背景下,站在央行的视角,调整不同部门持有货币的结构或许比加大总量的货币投放更重要。事实上,2024 年以来,居民存款持续搬家至非银机构,这一行为主导了非银存款的趋势抬升。
[综合] [2025-03-13]
市场预期修正叠加政策不确定性带动美股下跌。2025 年 2 月,标普 500 指数下跌 1.42%,美股七巨头下跌 8.73%。如何理解 2025 年 2 月美股的下跌?一方面,美国经济意外指数持续回落,市场预期修正给美股带来调整压力;另一方面,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也给市场带来扰动,同时通胀预期抬升限制了美联储的降息空间,给美股带来下行压力。
[综合] [2025-03-13]
供需双降、库存累积、房企拿地意愿仍弱,但溢价率大幅提升。至于原因,主要是核心城市带动。供给端,核心城市供地质量提升;需求端,国央企拿地大幅增加。在数据上表现为,一线城市对整体土地溢价率的贡献已超 2021 年上半年,二线城市近期有改善但仍不及彼时(仍有 2.7pct 的差距),而拖累主要在三线城市(仍有 7.4pct 的差距)。
[综合] [2025-03-10]
1 月服务消费修复延续,商品消费低基数下同 比全面改善,地产依旧是拖累项。1)服务消费方面,元旦清明节出行修复向好。经文化和旅 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 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 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 2019年同期增长12.7%。24Q1消费者信息指数以及居民消费倾向相较 过往同期仍有小幅修复。
[综合] [2025-03-07]
特朗普政府积极推动俄乌和谈,对乌克兰加大施压。2 月 12 日,特朗普与普京通话,表示将与普京就结束俄乌冲突密切合作。2 月 18 日,俄美两国在沙特会谈,达成四点共识:建立磋商机制;任命各自的高级团队,着手努力尽快结束乌克兰冲突;为俄乌冲突结束后在共同地缘政治利益问题及经济和投资机会方面的合作奠定基础;当天与会团队承诺将保持接触,确保以及时和富有成效的方式推进谈判进程。与此同时,乌克兰和欧洲方面没有参与此次会谈。俄美会谈后,美方对乌措辞更加严厉,加大对乌克兰施压。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综合,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5-03-07]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依靠丰富劳动力实现工业化。1980 至 2000 年间,工程师红利助力了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生产效率并推动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今天,科研红利作为新兴的经济增长动力,以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的特性,正在引领中国经济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转型。 科研红利依赖于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特别是产学研合作模式。通过科研机构、企业与政府的深度协同,知识创新和技术突破得以快速转化,推动了各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产学研合作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还能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综合] [2025-03-07]
【印尼】2024年4季度,印尼FDI整体增速为32%。其中,渔业FDI增速居前;林业、运输仓储和通讯和化学品和药品等行业的FDI平均增速为负。【马来西亚】2024年3季度,资金净流入马来西亚的行业仅有农业、林业和渔业,达3.2亿林 吉特;其余均为净流出,其中流出最多的行业是制造业,达86.5亿林吉特。
[综合] [2025-03-07]
在新冠疫情、地产去杠杆周期等诸多宏观因素影响下,2020-24 五年间,中国实际和名义增长均低于趋势,地产、基建、金融、泛消费、及部分制造业经历了程度不同的需求侧调整和供给侧整合、出清周期(参见《供给侧政策:哪些行业出清将如虎添翼?》2025/2/24)。春节后,中国资产价值出现重估的早期迹象,其中海外上市中资企业和科技板块走势最为强劲。对于驱动本轮资产重估的宏观因素,我们在此前系列报告中有系统性分析(参见《三大 催化剂有望提振中国资产相对表现》,20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