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001.影响根尖周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医药制造业] [2014-02-15]
目的探讨影响根尖周手术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根尖周手术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223例,依据术后1年随访愈合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41例)和预后不良组(82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预后相关因素的差异,应用非条件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病、翻瓣设计、封闭材料的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者经验、牙齿位置、根尖病损范围、根充质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磨牙、根尖病损范围>8 mm、根充质量较差是影响术后远期临床预后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根尖周手术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术前严格评价适应证是保证术后远期临床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根尖切除术;预后;危险因素;Logistic模型;随访研究
-
33002.CDKAL1基因rs7756992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Meta分析
[医药制造业] [2014-02-15]
目的 评价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5调节亚单位相关蛋白1类似物1 (CDKAL1)基因rs7756992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检索国内外有关CDKAL1基因rs7756992与T2DM关系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并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T2DM组32 604例,对照组23 9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等位基因及隐性遗传模式下合并OR(95%CI)分别为1.18(1.13,1.23)和1.34(1.25,1.4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CDKAL1基因rs775699位点多态性与亚洲和欧洲人群T2DM发病均存在关联.结论 在在等位基因比较及隐性遗传模式下,CDKAL1基因rs7756992位点G等位基因突变均为亚洲和欧洲人群T2DM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糖尿病,2型;Meta分析;多态性,单核苷酸;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危险因素;比值比;CDKAL1基因;rs7756992
-
33003.肝细胞癌MRI检查ADC值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医药制造业] [2014-02-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肝细胞癌分级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癌患者的MRI图像。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增强和DWI成像。结合增强图像,测量肿瘤的实质部分的ADC值。分析不同病理级别肿瘤实质部分ADC值的差异以及ADC值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低、中、高分化肝细胞癌(HCC)各组肿瘤实质部分ADC值分别为0.72(0.66,1.05)×10-3 mm2/s、1.05(0.92,1.16)×10-3 mm2/s、1.21(1.06,1.33)×10-3 mm2/s,低分化组低于中、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于高分化组(均P<0.05)。肿瘤ADC值与肿瘤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s=-0.468, P<0.01)。结论 ADC值在肝癌术前病理分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癌,肝细胞;磁共振成像,弥散;表观弥散系数;诊断
-
33004.慢性炎症对小鼠黑色素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医药制造业] [2014-02-15]
目的 研究慢性炎症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移植瘤的生长及其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60只C57BL小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C)组、炎症+肿瘤(I+T)组和单纯肿瘤(T)组.于小鼠背部皮下制作气囊并于鼠蹊部接种B16黑色素瘤细胞悬液,皮下气囊分别注入弗氏佐剂(CFA)或生理盐水;C组不做任何处理.肿瘤组织经CD31免疫组化染色后计数肿瘤组织中微血管数目(MVD).留取小鼠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17、IL-23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结果:建模后15~27 d时I+T组小鼠肿瘤体积和质量均大于T组(P< 0.05或P< 0.01).建模后9、15、21及27 d,I+T组小鼠肿瘤组织MVD大于T组,I+T组和T组小鼠血清4种因子含量均明显大于C组(P<0.01),且除建模后第9天I+T组血清IL-17、IL-23含量与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I+T组血清IL-6、IL-17、IL-23及VEGF含量均大于T组(P<0.05或P< 0.01).结论:弗氏佐剂诱导的慢性炎症促进了小鼠黑色素瘤的生长,且炎症部位分泌的某些细胞因子会通过某种途径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
关键词:黑色素瘤;疾病模型,动物;炎症;新生血管化,病理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白细胞介素类;小鼠,近交C57BL
-
33005.PIK3CA在胃癌病变中表达的研究
[医药制造业] [2014-02-15]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表达与胃癌发病及不同病理级别胃肿瘤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IK3CA、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在胃腺癌、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进一步分析PIK3CA、pAkt、ki-67在不同胃癌病理级别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病理分级、分化的关系。结果 PIK3CA、pAkt、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
关键词:胃肿瘤;腺癌;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ki-67抗原;免疫组织化学;组织芯片;stomach neoplasms;adenocarcinoma;1-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serine-threonine kinas-es;ki-67 antigen;immunohistochemistry;tissue microarrays
-
33006.不同程度间歇低氧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细胞因子和脂肪因子的影响
[医药制造业] [2014-02-15]
目的:测定不同程度间歇低氧(IH)处理的3T3-L1脂肪细胞中炎性细胞因子和脂肪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建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模式间歇低氧/再氧合(IH/ROX)细胞模型,将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分为5组,即3个不同程度IH组(5%O2,7.5%O2,10%O2,编号为IH-1,IH-2,IH-3)、持续低氧(10%O2,CH)组和正常氧对照(21%O2,IN)组。采用ELISA法测定脂肪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瘦素和脂联素的水平,Western blot测定脂肪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水平,Real-time-PCR测定脂肪细胞中HIF-1α、Glut-1、TNF-α、IL-6、瘦素、脂联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IH组和CH组TNF-α、IL-6和瘦素蛋白及其mRNA水平均高于IN组,IH-1组TNF-α、IL-6和瘦素蛋白及瘦素mRNA水平高于IH-2、IH-3组(均P<0.05);IH组和CH组脂联素蛋白及其mRNA水平均低于IN组,IH-1组低于IH-2、IH-3组(均P<0.05)。结论OSA模式IH与脂肪细胞炎性细胞因子和脂肪因子的表达和释放有关,IH可能是脂肪细胞炎症反应的基础,参与OSA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关键词:间歇低氧;胰岛素抵抗;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葡萄糖转运体1型;瘦素;脂联素;intermittent hypoxia;insulin resistance;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interleukin-6;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 subunit;glucose transporter type 1;leptin;adiponectin
-
33007.糖耐量正常孕妇糖化血红蛋白、内脂素水平与围生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医药制造业] [2014-02-15]
目的探讨糖耐量正常(NGT)孕妇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内脂素水平与糖脂代谢、围生结局的相关性。方法135例研究对象均为经75 g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为NGT的孕足月妇女,根据HbA1c水平是否≥5.5%分为高HbA1c组(n=66)和正常HbA1c组(n=69)。收集临床资料,高效液相离子层析法测定HbA1c水平,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比较不同HbA1c组孕妇体质指数(BMI)、孕期体质量增加量、内脂素、血糖、血脂等水平的差异,分析HbA1c、内脂素水平与糖脂代谢、分娩方式、围生结局等的相关性。结果高HbA1c组NGT孕妇孕期体质量平均增长量、血清内脂素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均高于正常HbA1c组;前组新生儿具有较高的平均出生体质量和较低的血糖水平以及较高的剖宫产率;羊水过多、羊水粪染、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HbA1c组。在135例NGT孕妇中,HbA1c水平与孕期体质量增加量、内脂素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多、内脂素表达上调可引发孕妇血糖水平升高;应选择适宜分娩时机及方式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关键词:妊娠;血红蛋白A,糖基化;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预后;pregn;hemoglobin A,glycosylated;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prognosis
-
33008.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Ⅰ类整合子和ISCR1的分布及结构研究
[医药制造业] [2014-02-15]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中Ⅰ类整合子、插入序列共同区(ISCR1)的分布情况,研究它们所携带的耐药基因。方法收集来自临床的5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CR检测Ⅰ类整合酶基因、Ⅰ类整合子可变区、ISCR1和ISCR1下游基因环境,DNA序列分析检测Ⅰ类整合子和ISCR1携带的耐药基因,PCR-mapping检测Ⅰ类整合子与ISCR1的关系。结果5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45株,32株检出可变区结构, DNA序列分析显示携带aacA4-catB8-aadA1、aacC1-orfA-orfB-aadA1、blaPSE-1-aadA2-cmlA1-aadA13种形式的耐药基因盒;ISCR1阳性22株,5株检出ISCR1下游基因,DNA序列分析结果为qnrA1-ampR。PCR-mapping显示2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的ISCR1直接连接在Ⅰ类整合子3′保守区下游。结论Ⅰ类整合子、ISCR1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中起重要作用,且Ⅰ类整合子和ISCR1可以串联形式存在于鲍曼不动杆菌中。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整合子类;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聚合酶链反应;插入序列共同区;acinetobacter baumannii;integrons;polymorphism,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insertion sequence common region
-
33009.天津地区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耐药检测及分析
[医药制造业] [2014-02-15]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住院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MP)耐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情况及主要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12月确诊为肺炎患儿的肺泡灌洗液标本237份,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其进行肺炎支原体病原检测,从检测阳性标本中按每月随机抽取3~5份共50份进行巢式PCR反应,电泳,在紫外灯下切胶纯化回收产物并测序,测序结果与NCBI已登录的MP标准株M129 23 S rRNA基因作对比,观察其有无耐药基因位点的突变.结果 237份标本中MP阳性率为54.43%(129/237); 50份测序结果显示,其中4份的测序结果与NCBI已登录的MP标准株M129 23 S rRNA基因序列一致,其余46份均出现2063位A→G突变,未见其他位点的突变,耐药率为92%(46/50).结论 天津地区MP耐大环内酯类药物现状严重,其主要的耐药机制为23 SrRNA V区产生A2063G点突变.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RNA,核糖体,23 S;大环内酯类;基因表达;聚合酶链反应;儿童;天津
-
33010.2006-2011年60株血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及耐药基因分析
[医药制造业] [2014-02-15]
目的 了解2006-2011年临床分离的60株血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及毒素基因和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方法 VITEK 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配套鉴定卡、药敏卡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ecA、耐消毒剂基因(qacA)、杀白细胞素基因(pvl)、肠毒素基因(sea、seb、secl、sed、see)及中毒休克综合征毒素-1基因(tst).结果 6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91.7%),其次为红霉素(65.0%)、克林霉素(65.0%)、庆大霉素(40.0%).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菌株.其中携带耐药基因mecA 13株(21.7%)、qacA 3株(5.0%)、检出毒素基因pvl4株(6.7%)、肠毒素基因sea 20株(33.3%)、seb 3株(5.0%)、sec9株(15.0%)及sed7株(11.7%),未检出see及tst.结论 血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高,同时携带多种毒素及耐药基因,临床应加强毒素及耐药基因检测.
关键词:葡萄球菌感染;葡萄球菌,金黄色;细菌毒素类;抗药性,细菌;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