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和零售业,医药制造业] [2022-09-21]
[医药制造业] [2022-09-20]
2022年1-7月,我国医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8713家,其中亏损企业数量2042家,亏损面24.2%,环比下降0.8%。医药行业亏损总额255.1亿元,同比增加20.6%。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7月,化学药品原药产量达197.1万吨,累计增长12.9%;中成药产量达130.5万吨,累计下降3.1%。2022年1-7月,我国医药行业营业收入达到16089.4亿元,累计下降1.8%,行业实现利润总额达到2473.6亿元,累计下降30.7%。
[医药制造业] [2022-09-20]
近期国内新冠疫情有所反复,但“动态清零”的政策尚未发生变化。随着夏秋季节交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增加,建议关注流感疫苗相关公司华兰疫苗(301207)、中成药类相关公司济川药业(600566)、众生药业(002317);关注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迈瑞医疗(300760);密切关注维生素价格走势。
[医药制造业] [2022-09-20]
结构分化更加明显,中药消费品、CXO、医疗器械等2022H1业绩表现亮眼。2022年上半年,5家中药消费品收入160亿元(+10.6%);归母净利润28.4亿元(+26.2%);扣非归母净利润27.4亿元(+26.9%),得益于行业政策边际向好,在疫情冲击中展现较强韧性。CXO和医疗器械板块均实现高速增长,主要原因是新冠订单带来的业绩增量。相比之下,医疗服务、药店、分销等业务受到疫情不同程度的影响,静待下半年的板块复苏;生命科学产品及服务、制药装备及耗材2022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业绩增速放缓,未来国产替代可期。
[医药制造业] [2022-09-20]
截止2022 年8 月底,湖南省共有20 家医药生物上市公司,其中包括5 家化学制药公司、5 家医疗器械公司、5 家中药公司、3 家医药商业公司、2 家医疗服务公司,涵盖了6 个申万医药生物二级行业中的5 个,且业务种类覆盖了医药生物产业链的上游、中游、下游,产业链较为齐全。从公司市值来看,市值超过100亿元的医药生物公司有爱尔眼科、益丰药房、老百姓、圣湘生物、三诺生物,集中在眼科医疗、医药商业、医疗器械板块。从市场表现来看,2022 年1-8 月,20 家医药湘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有2 家湘股跑赢了沪深300 指数,8 家湘股跑赢了申万医药生物指数,整体市场表现有待提高。
[医药制造业] [2022-09-19]
[医药制造业] [2022-09-18]
四因素导致医药板块做空动能枯竭、四季度有望大反攻:其一疫情后复苏及医保支出稳增长。疫情精准科学防控的变化,有利于处方药的放量及消费医疗恢复;每年医保资金支出增长超过12%以上,医药产业仍在持续做大。其二创新药政策端回暖。创新药的简易续约、创新药鼓励部分单臂临床试验、创新药的DRG豁免等一系列政策有助于国内创新药健康发展。其三医药板块估值较低,处于约近十年较低位置。从估值水平看,2010年初至今医药行业PE最高73倍,最低23倍,平均值37倍,目前医药行业PE约24倍,远低于历史平均估值;即便估值最贵的医美、医疗服务等板块近期估值也出现明显回落。其四,从基金配置比例来看,医药标配约7.6%,全基配置比例不到4%,显示医药板块被公募基金严重低配,做空医药板块动能枯竭、低位医药板块有估值修复的内在驱动。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 [2022-09-18]
各医美企业中报已披露完毕,从业绩情况来看,疫情压力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表现分化,上游厂商爱美客(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8.9%,下同)仍维持较好增长,朗姿股份(-90.1%)、奥园美谷(-256.3%)、华韩股份(-29.3%)等下游机构标的业绩则普遍承压。此外,8 月31 日江苏吴中全资子公司吴中美学推出新品牌“婴芙源”,旗下两款首发产品为重组胶原蛋白生物修复敷料X 型及M 型,并均以“重组III 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为核心成分,主打修复抗衰功能。
[医药制造业] [2022-09-15]
医药行业具有ESG 的天然性、ESG 的多样性、ESG 政策敏感性、机构重仓性等特点。药物是特殊的商品,具有外部性、道德性和生命相关性,因此药物自带ESG 特征;医药行业兼具科技、制造和消费多行业属性,因此存在ESG 议题的多样性。医药行业受到政府密切监管,因此其具有ESG 政策敏感性。从时间维度和多行业横向比较来看,医药行业始终是基金重仓的行业,5 年平均重仓比例13.67%。
[医药制造业] [2022-09-15]
中药板块2022年H1收入1465亿元(+2.9%),归母净利润152.5亿元(-17%),扣非归母净利润150亿元(-2.5%),分季度看,2022Q1/Q2收入分别为758.8/706.1亿元(+2.03%/+3.7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9/73.7亿元(-8.5%/-24.5%), 2022Q1/Q2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5亿元/65.5亿元(+2.4%/-8%)。收入增速放缓主要系上半年全国各地疫情散发,销售推广活动部分出现暂停影响。从盈利能力看,2022H1板块毛利率为46%(-1.4pp),净利率为10.4%(-2.6pp),四费率为33%(-1.2%),板块盈利能力下降主要毛利率受到成本压力影响及部分企业出现非经常性损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