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11.两级内循环浮选处理三元复合驱污水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利用两级内循环浮选技术处理三元复合驱污水,考察了PAM质量浓度、SDBS质量浓度、污水温度、供气量、pH值和水力停留时间对油-水分离的影响.利用显微镜成像技术分析油粒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AM的存在能够减小SDBS对油-水分离性能的影响,提高油去除率.三元复合驱污水温度和初始油浓度对油去除率影响较小,而污水pH值、供气量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影响较大.当pH>9.5、供气量为1.5~2.0 m3/h和水力停留时间2.0h时,三元复合驱污水油去除率较高,达到85%以上.显微镜成像显示,油粒直径在3.0~15.0 μm范围,水力停留时间前1.0h中污水中油粒数量减少较多,而后1.0h中减少缓慢.
关键词:油-水分离;内循环;浮选;聚丙烯酰胺(PAM)
-
15012.Zn/HZSM-5分子筛气固相循环法合成苯基二氯化膦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经HZSM-5分子筛改性的Zn/HZSM-5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内由苯和三氯化磷为原料进行气固相催化反应制备苯基二氯化膦(DCPP).考察了Zn负载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低温氮吸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n负载量为2.5%(质量分数)的Zn/HZSM-5分子筛25 g,n(C6H6)∶n(PCl3)=3∶1,反应温度为320℃,反应5h时,苯基二氯化膦收率能达到17.6%.负载Zn后HZSM-5分子筛晶型并未被破坏,Zn组分的引入导致分子筛表面酸性有所变化,反应过程较HZSM-5分子筛易积炭.
关键词:Zn/HZSM-5分子筛;苯基二氯化膦(DCPP);催化;合成;表征
-
15013.新型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的合成与表征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以异丙醇为溶剂、氯铂酸为催化剂,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甲基醚(HMS)、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醋酸酯(AEPC)与含氢硅油经硅氢化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原料中硅氢键与碳碳双键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含氢硅油中活性氢转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硅氢键与碳碳双键的摩尔比1∶1.20,n(HMS)∶n(AEPC)=1∶1,催化剂用量(基于反应物的总质量)30 μg/g,溶剂用量(基于反应物的总质量)30%,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5h.在此条件下,活性氢转化率达到93.5%.通过FTIR和1H NMR方法对产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破乳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合成的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对原油具有较好的破乳效果.
关键词:含氢硅油;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甲基醚;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醋酸酯;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hydrogen-containing silicone oil;poly(propylene oxide)-b-poly(ethylene oxide) allyl polyether;poly(propylene oxide)-b-poly(ethylene oxide) allyl polyether ester;polysiloxane;crude oil demulsifier
-
15014.菲并咪唑类双极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以菲醌、对苯二甲醛、异佛尔酮和丙二腈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菲并咪唑类双极发光材料3-(4-(2-菲并咪唑基)苯基)乙烯基-5,5-二甲基-2-环己烯亚基丙二腈(PIPCM).利用FTIR、7HNMR、UV-Vis、荧光光谱、DSC和电化学等方法对PIPCM的结构、荧光性能、电化学行为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IPCM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中时发射较强蓝色荧光,而在薄膜状态下发射红色荧光;PIPCM的电子亲和势为2.96 eV,电离势为5.84 eV,因此既具有电子传输性能又具有空穴传输性能;PIPCM的热稳定性优良,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新型双极发光材料.
关键词:菲并咪唑;双极发光材料;菲醌;对苯二甲醛;异佛尔酮;丙二腈;phenanthroimidazole;bipolar luminescence material;phenanthraquinone;terephthalaldehyde;isophorone;malononitrile
-
15015.硫化型催化剂的活性相及其加氢脱硫活性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以常规金属无机盐及硫化剂为原料合成硫化物前体,在硫化物前体溶液中加入有机助剂配成浸渍液,浸渍氧化铝载体制成镍钼基直接硫化型加氢催化剂(简称硫化型催化剂);采用XPS、TEM和高压DSC等分析方法对催化剂进行分析和表征,初步探索了催化剂中活性相的形成过程,并考察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硫化过程中硫化型催化剂上金属先经+5价的过渡态,再逐步生成二硫化钼相;有机助剂的加入不仅改变了催化剂的硫化过程,促进了金属镍在二硫化钼表面的分布,形成高活性的Ni-Mo-S相,还使硫化时的放热峰弥散减小,可避免开工过程的床层飞温问题硫化型催化剂表面上活性金属完全硫化,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高.
关键词:硫化型催化剂;活性相;有机助剂;加氢脱硫;sulfide-type catalyst;active phase;organic additive;hydrodesulfurization
-
15016.非常规储层压裂改造技术进展及应用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水力压裂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以北美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的经济有效开发,成为其有效动用的关键技术.笔者总结国外非常规储层.特别是以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及致密油为代表的非常规资源压裂改造技术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国外非常规资源储层压裂改造的主体技术.通过分析各种储层改造主体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结合国内储层特点,分析了各项主体技术在国内的适应性.并根据国内目前非常规储层改造的技术现状,明确了国内非常规储层改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指出了国内非常规储层技术应起引进吸收并自主创新的道路,指出了致密气、页岩气需攻关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非常规储层;水力压裂;水平井;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
-
15017.氯化铁对高硫石油焦-CO2气化的催化作用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以FeCl3为催化剂,采用热天平考察了FeCl3添加量、气化温度、FeCl3添加方法对高硫石油焦-CO2气化反应转化率和气化反应速率的影响,采用4种动力学模型对石油焦-CO2催化气化动力学曲线进行拟合,并对石油焦催化气化残渣进行XRD分析.结果表明,高硫石油焦催化气化反应速率随气化温度、FeCl3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随转化率的增加而减小,与非催化石油焦气化的单峰动力学曲线不同;采用离子交换法添加FeCl3比采用浸渍法的催化气化效果好.FeCl3催化石油焦-CO2气化反应初始阶段,铁主要以Fe3C形式存在,随着反应的进行大部分Fe3C与石油焦中的S结合形成FeS,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4种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随机孔模型效果最好,相关系数在0.96以上.
关键词:氯化铁;高硫石油焦;催化气化
-
15018.高压射流中的戊烷闪蒸过程数值模拟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戊烷闪蒸是沥青喷雾造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戊烷减压相变中的传质传热规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中的混合模型,采用UDF建立了戊烷瞬态闪蒸模型,并对戊烷的射流闪蒸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较为吻合.通过对采用不同结构喷嘴的戊烷闪蒸相变过程分析发现,在原有喷嘴上加入渐缩段后,可以避免喷嘴中的压力突变,有效减少喷嘴中戊烷的气化率,防止沥青颗粒过多析出阻塞喷嘴,有利于喷雾造粒过程的持续进行.
关键词:喷雾造粒;闪蒸;非平衡热力学;数值模拟;混合模型
-
15019.脱芳烃萃取剂的研究进展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综述了国内外脱芳烃萃取剂的研究新进展,包括离子液体、单一萃取剂和复合萃取剂.离子液体萃取剂通过阴、阳离子类型及取代基的调变,可提高芳烃选择性和分配系数,甚至实现深度脱芳烃;单一萃取剂中糠醛、1,3-二氰基丁烷、碳酸乙烯酯、羟丙基a-环糊精等可用于萃取脱芳烃;脱重芳烃除了常用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萃取剂外,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和甘油也有较好的效果;复合萃取剂通过将常用萃取剂与醇、胺等极性溶剂复配或是加盐的方式可提高分配系数.指出离子液体萃取剂最具发展前景,但目前存在成本高,重复利用率低等问题;复合萃取剂由于简单有效、成本低廉,在离子液体萃取剂的应用没有重大突破前,更具实用价值.
关键词:萃取脱芳烃;离子液体;复合萃取剂;aromatics extraction separation;ionic liquid;composite extractant
-
15020.FeCrAl合金丝网上ZSM-5分子筛膜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了以FeCrAl合金丝网为载体的ZSM-5分子筛膜催化剂,用XRD和SEM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与形貌.以正辛烷气相裂解为探针反应,对分子筛膜的催化活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其余反应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一步法合成的ZSM-5(C)膜或二步法合成的ZSM-5 (M)膜为催化剂,正辛烷的裂解转化率均高于以空白载体为催化剂的,且ZSM-5(C)膜比ZSM-5 (M)膜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400℃时,ZSM-5(C)膜和空白载体催化正辛烷裂解的转化率分别为24.2%和2.0%.具有裂解催化活性的ZSM-5分子筛膜在吸热燃料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ZSM-5分子筛膜;FeCrAl合金丝网;催化裂解;正辛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