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15768 篇 当前为第 1503 页 共 1577

所属行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 15021.多孔介质中流动泡沫结构图像的实时采集与定量描述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在泡沫驱替实验系统基础上,研制了多孔介质中流动泡沫结构图像的实时采集实验装置,实现了在高压实验状态下岩心出口端以及中部测压点处流动泡沫微观结构的实时动态观察和图像采集.该实验装置包括气液注入、泡沫渗流模拟、图像采集和产出流体分离计量系统.同时建立了相应的泡沫结构图像处理和定量表征方法,定义了泡沫等效直径、体积比例频度分布、分布密度和非均匀度等特征参数,可对渗流过程中泡沫结构变化规律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研究表明,泡沫体系在岩心中是逐渐趋于分布均匀和稳态的过程.泡沫驱替稳定后,距离入口端越远,泡沫体积越小,均匀度越高,泡沫越稳定,且封堵压差也越大.
    关键词:泡沫结构;微观渗流;物理模拟;图像采集;特征参数
  • 15022.Cu-Zr-Co-O催化剂催化乙醇直接合成乙酸乙酯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分别采用反滴加共沉淀法、正滴加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合成了Cu-Zr-Co-O催化剂,并研究了该催化剂在乙醇脱氢合成乙酸乙酯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对催化剂试样进行了XRD、XPS、N2物理吸附、H2-TPR和NH3-TPD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预还原温度、反应温度、GHSV对反应性能的影响.表征和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反滴加共沉淀法合成的Cu-Zr-Co-O催化剂(CP-N(1))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催化剂表面Cu0粒径较小,且表面存在较多的酸中心;预还原温度影响催化剂表面Cu0的数量及粒径大小,在300℃下预还原的CP-N(1)催化剂对乙醇脱氢合成乙酸乙酯反应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在GHSV=1.2min-1、200℃的优化条件下,乙醇转化率达85.0%,乙酸乙酯选择性达80.2%.
    关键词:乙醇;乙酸乙酯;脱氢;铜-锆-钴-氧催化剂;ethanol;ethyl acetate;dehydrogenation;copper-zirconium-cobalt-oxygen catalyst
  • 15023.面向在线分析应用的乙烯精馏装置复杂机理模型开发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传统的软仪表模型一般采用简化的机理模型或基于输入输出参数的关联模型,精度一般偏差较大,应用时需要进行定期校验和模型参数修正,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控制要求,但是无法满足装置优化计算的需要.从满足在线分析应用需求的角度出发,开发了乙烯精馏塔的复杂机理模型,相平衡方程中建立了空间分布的塔板效率模型,考虑了塔板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将实际塔板与理论塔板进行了逐级关联,以非立方型多参数BWRS状态方程作为气-液平衡计算模型,完整地描述塔内气-液平衡关系和热力学状态.并以具有代表性的乙烯精馏塔作为模型验证对象,在某工况下将模型计算数据与Aspen Plus及实际测定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严格稳态机理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模型的在线分析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软仪表;精馏塔;机理模型;BWRS;在线分析
  • 15024.棉籽油加氢脱氧制备第二代生物柴油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混捏与浸渍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Ni-Mo/γ-Al2O3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了XRD,BET,TEM表征.以棉籽油为原料,正辛烷为溶剂,通过微型固定床反应器对Ni-Mo/γ-Al2O3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棉籽油经加氢饱和、加氢脱氧和加氢脱碳等反应得到C15~18的直链柴油烷烃,即第二代生物柴油.考察了不同液态空速、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下产物的质量收率及脱氧率.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压力4MPa、反应温度360℃、液态空速1.00h-1,在该反应条件下,产物生物柴油的质量收率为80.3%,脱氧率为99.2%.
    关键词:棉籽油;加氢脱氧;第二代生物柴油;镍-钼催化剂;cottonseed oil;hydrodeoxygenation;second generation biodiesel;nickel-molybdenum catalyst
  • 15025.中石化“新粤浙”管道向民资开放将成首条天然气“高速路”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0-15]

    关键词:中石化;管道;民资开放;天然气
  • 15026.三次采油用耐温抗盐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性能研究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研究了实验室合成的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简称共聚物)与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脂肪酰二乙醇胺(尼纳尔)复配使用时的各项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尼纳尔分别与共聚物复配后,复配体系的洗油效率均在70%以上.石油磺酸盐与共聚物复配前后的表面张力变化不大;尼纳尔与共聚物复配后,当p(尼纳尔)<1.0 g/L时,共聚物的加入使其表面张力增大;当p(尼纳尔)>1.0 g/L时,共聚物的加入对表面张力的影响不大.共聚物分别与石油磺酸盐、尼纳尔复配后,复配体系的表观黏度均增大,吸附黏度保留率均在90%以上.石油磺酸盐、尼纳尔与共聚物的复配体系可使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3 mN/m,在2.0g/L石油磺酸盐+1.0g/L尼纳尔+1.5g/L共聚物配方点,界面张力最低,为该油藏条件下的最优复合驱配方.
    关键词:三次采油;耐温抗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脂肪酰二乙醇胺;tertiary oil recovery;heat-resistant and salt-tolerant polymer;surfactant;petroleum sulfonate;fatty acid diethanol amide
  • 15027.基于多孔介质加氢裂化反应器多相流数值模拟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欧拉多相流模型,通过建立多孔介质能量守恒模型、热量传递模型和质量传递模型,对加氢裂化反应器内的多相流动、传热和传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反应器内多孔介质床层的速度场、温度场、浓度场和压力分布.结果表明,多相流模型的选取、传热传质模型的建立、油品物性的计算和边界条件的设置能够较准确地描述三相流动状态及其分布状态.反应器入口处的流动状况将直接向内部传递,壁面流随流动而发展,其宏观描述为:在出口床层处径向体积分率曲线出现拐点,进而使流体在催化剂床层径向和轴向分布不均匀,气化率得到提升.为了获得反应介质与催化剂充分混合的流体分布状态,有效利用催化剂,反应器入口处的流动状态必须得到优化.
    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加氢裂化;模拟计算;多孔介质;传热与传质
  • 15028.复配表面活性剂对气体水合物生成液表面张力的影响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为揭示表面活性剂促进气体水合物生成的机理,研究了复配表面活性剂对气体水合物生成液表面张力的影响.在273.15~ 283.15 K内,采用铂金板法测定了氟碳表面活性剂Intechem-01(FC-01)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研究了表面张力与温度、复配表面活性剂含量和复配比的关系,并分别利用线性方程、衰减指数函数式和二次多项式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FC-01的最低表面张力为16.8 mN/m,SDS的最低表面张力为34 mN/m,在低温下二者显示出良好的复配效果;复配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随FC-01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复配比(FC-01占表面活性剂总质量的比例)为0.6~ 0.7时,表面张力最低,达到最佳复配比;曲线拟合相关系数超过0.94,拟合效果良好.
    关键词:气体水合物;十二烷基硫酸钠;氟碳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gas hydrate;sodium lauryl sulfate;fluorocarbon surfactant;composite surfactant;surface tension
  • 15029.减压馏分油催化酯化脱酸的研究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ZnO/γ-Al2O3催化剂,并用其催化减压馏分油与甲醇进行酯化脱酸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用量、甲醇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脱酸效果的影响,并对脱酸前后的馏分油进行了FTIR表征.实验结果表明,ZnO/γ-A12O3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减压馏分油催化酯化脱酸活性.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减压馏分油用量40 g,ZnO/γ-Al2O3催化剂用量为减压馏分油质量的1.25%,甲醇用量为减压馏分油质量的2.50%,反应温度260℃,反应时间1.00 h.在此条件下,脱酸率达到78%.FTIR表征结果显示,减压馏分油中的环烷酸与甲醇反应转化成酯类,达到了脱酸目的.与脱酸前的减压馏分油相比,脱酸后的精制馏分油酸值减小,运动黏度增加,闪点升高.
    关键词:减压馏分油;催化酯化反应;脱酸;甲醇;vacuum gas oil;catalytic esterification;deacidification;methanol
  • 15030.螺旋射孔对水平缝水力压裂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以非线性流固耦合方程为基础建立了射孔油井和地层的水力压裂三维计算模型,并模拟、讨论了常用螺旋射孔相位角对水平裂缝压裂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地应力方向不确切的情况下,采用螺旋射孔是一种有效降低裂缝起裂压力的技术措施.在裂缝扩展过程中,每个射孔都可能形成一条裂缝,但由于相邻射孔之间的距离很近,在井筒附近各条裂缝相互干扰严重,各条裂缝的形态差异很大;伴随着岩石破碎,各个射孔形成的裂缝相互贯通,逐渐融合成一条主裂缝.螺旋射孔对压裂的延伸压力和裂缝形态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三维有限元模型;螺旋射孔;定向射孔;水平缝;缝间干扰
首页  上一页  ...  1498  1499  1500  1501  1502  1503  1504  1505  1506  1507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