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71.NiMo加氢催化剂上1-甲基萘的饱和反应规律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以NiMo/Al2O3为催化剂,1-甲基萘作为加氢反应的模型化合物,在高压加氢微反装置上考察了不同温度、压力下的反应规律,并利用Material studio模拟计算得出加氢反应过程中的反应自由能(△G),得到了1-甲基萘加氢饱和的热力学反应网络和双环芳烃部分加氢生成甲基四氢萘较优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温度360℃、氢分压4.0 MPa下,1-甲基萘加氢饱和生成甲基四氢萘的选择性高达98.3%以上;适当增加氢分压对1-甲基萘加氧生成四氢萘类有利,而过高压力和温度会降低生成四氢萘类的选择性;热力学反应网络表明,生成四氢萘类的反应自由能要远低于进一步生成十氢萘的自由能,同时加氢优先发生在无烷基取代的芳环上,在压力为3.0~4.5 MPa、温度为330~370℃条件下,产物中5-甲基四氢萘与1-甲基四氢萘的质量分数比均接近2.
关键词:1-甲基萘(1-MN);部分加氢饱和;四氢萘选择性
-
14972.烃类蒸汽重整制氢装置(火用)及碳排放分析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烃类蒸汽转化法是目前工业产氢的主要工艺,而高能耗和高碳排放是制约这一工艺发展的瓶颈因素.采用(火用)分析方法对烃类蒸汽重整工艺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对天然气蒸汽重整制氢(SMR)过程考察了重整反应转化温度和水/碳摩尔比对系统(火用)效率和单位H2碳排放的影响,确定了在考察的范围内最佳的操作条件.比较了3种制氢原料在各自典型操作条件下的系统(火用)效率及单位H2碳排放量.系统(火用)效率由大到小的原料依次为天然气(0.676)、液化气(0.638)和石脑油(0.635),而单位H2碳排放由大到小的顺序与之相反.基于相对(火用)负荷的概念,推导了系统(火用)效率与子单元(火用)效率的关联式,并以此为基础在子单元的层面上分析了系统(火用)效率变化的根本原因,给出了具体的调优策略.
关键词:制氢;(火用)分析;碳排放
-
14973.腐蚀缺陷对中高强度油气管道失效压力的影响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腐蚀管道评价规范ASME B31G、BS7910、DNV-RP-F101、PCORRC大多以X60以下中低强度管道为研究对象,对X60以上中高强度油气管道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笔者以X65和X80两种中高强度管材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分析了带腐蚀缺陷油气管道的失效压力,研究了腐蚀缺陷深度、腐蚀缺陷长度、腐蚀缺陷宽度和腐蚀缺陷位置对带腐蚀缺陷油气管道失效压力的影响,建立了包含腐蚀缺陷深度、腐蚀缺陷长度、腐蚀缺陷位置等参数的带腐蚀缺陷油气管道失效压力计算方法.与现有标准提供的计算方法和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本文拟合得到的计算方法误差小,保守性低,可以满足X60以上中高强度腐蚀管道失效压力的预测要求.
关键词:油气管道;腐蚀缺陷尺寸;腐蚀缺陷位置;失效压力;非线性有限元法
-
14974.微量水-碳四二组分物系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与关联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高压汽液平衡装置,在291.15 K下,测定了微量水-异丁烷、微量水-正丁烷、微量水-1-丁烯、微量水-顺-2-丁烯、微量水-反-2-丁烯5个二组分物系的汽液平衡数据.所测得的汽液平衡数据均符合热力学一致性检验,采用PR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得到5个二组分物系在291.15 K下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PR方程进行拟合计算,5个二组分物系的汽相质量分数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2.23%,2.36%,2.59%,1.96%,2.14%;PR方程可用于微量水与碳四组分的公程热力学计算.
关键词:炼厂干气;微量水-碳四二组分物系;高压汽液平衡;PR方程;refinery dry gas;trace water-C4-fraction binary system;high pressure vapor-liquid equilibrium;PR equation
-
14975.新型碱性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催化制备生物柴油中的应用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咪唑阴离子型碱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咪唑盐[Brnim] Im,经1H NMR、13C NMR和FT-IR分析确认了产物结构.利用L9正交表,选取3水平4因素对[Bmim] Im催化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催化性能进行正交试验,分别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mim]Im对大豆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60℃下,[Bmim]Im用量为原料油的6%时,反应15 min后生物柴油产率即可高达94.17%;[Bmim]Im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质量分数8%,醇/油摩尔比6,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60℃,在此条件下,生物柴油的产率可达95.76%.该催化剂稳定性良好,可循环利用.
关键词:碱性离子液体;生物柴油;酯交换反应;催化;正交试验
-
14976.复合SiO2-WO3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氧化脱除苯并噻吩性能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2-WO3催化剂,并采用XRD、FT-IR、BET、TG-DTA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苯并噻吩(BT)为模型化合物,H2O2为氧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元素、制备方法、n(W)/n(Si)和焙烧温度对其催化氧化脱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W的引入降低了SiO2的比表面积,SiO2-WO3催化剂中W的主物相为WO3.在以W为活性组元,且n(W)/n(Si)为0.1时,500℃焙烧得到的SiO2-0.1WO3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催化脱硫活性.在模拟油20 mL、催化剂SiO2-0.1WO3用量0.04 g、n(H2O2)/n(S)为15.9、乙腈/模拟油体积比0.3、65℃反应60 min的条件下,苯并噻吩模拟油脱硫率可达99.3%.
关键词:SiO2-WO3;催化氧化;苯并噻吩;脱硫
-
14977.ZRP-1分子筛高效合成的探索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ZRP-1分子筛目前的投料系数n(H2O)/n (SiO2)≥C(C为15~30),单釜产量约为1200kg,同时合成中产生大量含SiO2的母液(5~6 m3/釜,不回用),造成环境污染.用硅胶替代水玻璃,降低投料水/硅摩尔比(n(H2O)/n(SiO2))至D(D为5~15),成胶胶体固含量从15.8 g/L提高到23.8 g/L,提高51%,使产量大幅提高,母液排放大幅降低.
关键词:ZRP-1分子筛;投料比
-
14978.氧化镁改性微米TS-1催化丙烯环氧化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合成了粒径在1~2 μm的廉价微米TS-1,并经MgO改性,杀灭其上少量的酸中心;采用SEM、XRD、BET对MgO改性前后的TS-1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在甲醇溶剂体系丙烯环氧化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TS-1 催化剂经MgO改性后,可以显著提高其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的环氧丙烷(PO)选择性,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在最优化反应条件CH2O2=1.0 mol/L、θ=60℃、t=60 min、PC3H6=0.6 MPa、以及按每1 gTS-1需80 mL CH3OH的比例下,H2O2转化率达到99.5%,环氧丙烷选择性达到96.7%,环氧丙烷收率比未改性的微米TS-1也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TS-1;环氧丙烷;过氧化氧;MgO
-
14979.稠油碱驱中液滴流提高采收率机理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利用微观可视化实验和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碱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的驱油机理.微观实验结果表明,在稠油碱驱过程中,碱液能够渗入原油中,形成外面包含一层油膜的“水柱”和“小水滴”,出现液滴流现象.依靠液滴流的高黏度和产生的贾敏效应,可以有效抑制驱替液的指进,从而增大了波及系数,且随着碱浓度的上升,液滴流现象越明显,波及系数就越大.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碱浓度增加,采收率增值和压力降均上升,这与微观实验得出波及系数随碱浓度的上升而增大规律相吻合.因此,碱驱液滴流增大波及系数是提高稠油采收率的主要作用机理.
关键词:稠油;碱驱;液滴流;波及系数;采收率
-
14980.载体对镍基催化剂催化2,4-二硝基甲苯加氢反应的影响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3-10-15]
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了Ni/MgO、Ni/HZSM 5、Ni/硅藻土、Ni/SiO2及Ni/HY催化剂,通过XRD、BET、TPR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2,4-二硝基甲苯液相加氢制2,4-甲苯二胺反应.结果表明,在2.2 MPa、90℃、反应原料5 g、溶剂300 mL、催化剂0.5g的条件下,这5种镍基催化剂催化2,4-二硝基甲苯液相加氢反应按2,4-甲苯二胺的选择性高低的排列顺序为Ni/HY、Ni/硅藻土、Ni/SiO2、Ni/HZSM-5、Ni/MgO,其中Ni/HY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2,4-二硝基甲苯转化率和2,4-甲苯二胺的选择性分别达到99.94%和99.40%, 且在循环使用3次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
关键词:镍基催化剂;2,4-二硝基甲苯;2,4-甲苯二胺;加氢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