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191.两种乳源切达干酪成熟期间蛋白质降解状况对比
[食品制造业] [2013-11-15]
为了了解中国特色水牛乳切达干酪成熟过程中蛋白质降解的情况,以荷斯坦牛乳切达干酪为对照,用凯氏定氮法研究两种干酪的磷钨酸可溶性氮(PTA-SN)、三氯乙酸可溶性氮(TCA-SN)和pH 4.6可溶性氮(pH 4.6-SN)在干酪成熟期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成熟期90 d内,两种切达干酪在成熟过程中PTA-SN、TCA-SN和pH 4.6-SN含量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且成熟温度越高,增加得越多,最终分别上升了约5%~10%,1%~10%,2%~5%.中国水牛乳切达干酪蛋白降解程度更深.
关键词:中国水牛乳切达干酪;荷斯坦牛乳切达干酪;成熟;蛋白质降解;对比
-
91192.PA11/白炭黑纳米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1-15]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酰胺(PA)11/白炭黑纳米复合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PA11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过程,用经Jeziomy修正的Avrami方程、Mo法对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得到了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Avrami方程、Mo法都适用于处理PA11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在非等温结晶过程中,PA11及其纳米复合材料都包括初期结晶和二次结晶两个阶段;Avrami方程和Mo法表明,白炭黑含量较低时可提高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舍量过高时则阻碍晶体的生长.
关键词:尼龙11;改性白炭黑;纳米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
91193.分子印迹β-环糊精聚合物选择性识别水中的双酚A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以双酚A为模板分子,β-环糊精为功能单体,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为交联剂,二甲基亚砜为溶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了分子印迹β-环糊精聚合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从选择性、吸附容量、结合特性对吸附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底物类似物的机会均等与机会不均等竞争吸附实验证明了β-CD-MIPs对底物的结合容量远大于对类似物的结合容量.用热力学参数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发现β-CD-MIPs对BPA的吸附为自发的放热过程,温度低对吸附有利.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β-环糊精;双酚A;特异选择性;吸附
-
91194.氟化铵-盐酸法提纯隐晶质石墨工艺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为了提高隐晶质石墨的固定碳含量,扩大隐晶质石墨的应用范围,采用湖南郴州地区的隐晶质石墨为原料,用氟化铵-盐酸法对其进行纯化处理.研究了氟化铵的用量、反应温度、液固比以及反应次数对隐晶质石墨固定碳含量的影响,确定了氟化铵-盐酸法提纯隐晶质石墨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氟化铵的含量为45%,液固比为3∶1,恒温70℃反应2h,重复5次的条件下能够将隐晶质石墨的固定碳含量从83.08%提高到99.47%.研究表明氟化铵-盐酸法可以有效提高隐晶质石墨的固定碳含量.
关键词:隐晶质石墨;提纯;氟化铵
-
91195.ILs-MPEG对PLA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1-15]
利用链长不同的含聚乙二醇单甲醚侧链的咪唑基离子液体( ILs-MPEG)改性聚乳酸(PLA),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PLA/ILs-MPEG共混物试样.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ILs-MPEG在PLA基体中的分散情况,应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分别研究了ILs-MPEG对PLA的增塑作用与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ILs-MPEG可较为均匀地分散在PLA基体中,但随着其侧链长度增加,分散性下降.ILs-MPEG能促使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明显降低,表现出显著的增塑作用,同时PLA热稳定性随ILs-MPEG侧链长度增加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ILs-MPEG800能有效降低PLA的Tg,但对PLA的热稳定性影响最小.
关键词:聚乳酸;离子液体;增塑作用;热稳定性
-
91196.乙醇-乙酸乙酯-N,N-二甲基乙酰胺物系等压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及关联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用泵式沸点仪,在100 kPa下测定了乙醇-N,N-二甲基乙酰胺、乙酸乙酯-N,N-二甲基乙酰胺二组分物系和乙醇-乙酸乙酯-N,N-二甲基乙酰胺三组分物系的汽液平衡数据.所测的汽液平衡数据符合热力学一致性.两个二组分物系的活度系数分别用Wilson,NRTL,Margules,van Laar模型进行关联;NRTL模型关联的结果较好,乙醇-N,N-二甲基乙酰胺、乙酸乙酯-N,N-二甲基乙酰胺二组分物系温度和汽相摩尔分数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34,0.35 K和0.009 3,0.007 4;用二组分物系NRTL模型参数对所测定的三组分物系数据进行关联,得到汽相组成和泡点.
关键词:沸点仪;汽液平衡;乙醇;乙酸乙酯;N,N-二甲基乙酰胺
-
91197.通过RAFT法制备双亲性嵌段共聚物及诱导自组装行为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1-15]
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 RAFT)成功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叔丁酯嵌段共聚物( PMMA-b-PtBA),在三氟乙酸的作用下选择性水解,得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双亲性嵌段共聚物( PMMA-b-PAA),利用1HNMR,FTIR和GPC对两种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将Ln3+稀土离子与PMMA-b-PAA通过“配位诱导”作用在THF溶剂中形成配合物胶束,并用TEM和DLS测定了胶束的形貌和粒径.结果表明,共聚物与稀土离子配位而发生交联,导致配合物胶束粒径比单纯共聚物的胶束粒径明显增大.
关键词:RAFT;双亲性嵌段共聚物;稀土离子;自组装
-
91198.NaTaO3∶Cu/W的结构和可见光催化制氢性能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可见光响应的Cu和W共掺杂NaTaO3光催化剂NaTaO3∶Cu/W,研究了Cu与W的摩尔比和共掺杂量(摩尔分数)对NaTaO3∶Cu/W晶体结构、形貌、光吸收性质和可见光催化分解甲醇水溶液制氢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u,W分别以Cu(Ⅱ)和W(Ⅵ)存在于NaTaO3∶Cu/W中;Cu,W共掺杂不改变NaTaO3的晶体结构,但能引起晶格畸变,减小表面台阶间距;当固定Cu与W的摩尔比,增大共掺杂量时,进入NaTaO3晶格的掺杂离子逐渐增多,使(020)晶面的衍射峰逐渐向高角度方向移动,光吸收边红移;进一步增大共掺杂量,(020)晶面衍射峰则向低角度方向移动.说明过量的掺杂离子不能有效进入晶格,Cu,W对NaTaO3的掺杂存在最大值;当Cu与W的摩尔比为1∶2,1∶3和1∶4时,最大共掺杂量分别为8%,6%和4%;NaTaO3∶Cu/W在最大共掺杂量时光催化制氢活性明显提高.其中,NaTaO3∶Cu/W 的光催化制氢活性在Cu与W的摩尔比为1∶4,共掺杂量为4%时达到最佳值.结果表明,Cu,W共掺杂NaTaO3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电荷平衡,降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几率,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
关键词:高温固相法;钽酸钠;共掺杂;光催化产氢
-
91199.红岭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及矿井涌水量预测
[采矿业] [2013-11-15]
文章基于红岭矿井多年生产涌水量观测资料和矿井水文地质资料,通过对断层导水性、充水因素等分析,提出了矿井防治水应重点重视的方面和内容.同时,采用水文地质解析法和比拟法对矿井涌水量进行预测计算,结果表明,解析法预测的涌水量可以作为矿井深部开采排水系统和设施设计的依据.
关键词:红岭煤矿;水文地质;矿井涌水量预测;解析法;比拟法
-
91200.硅钼蓝光度法测定萤石及其精矿中二氧化硅的含量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13-11-15]
提出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萤石块矿及其精矿中不同含量范围内二氧化硅的改进方法.以氢氧化钠作为熔剂,样品的熔融在银坩埚内进行,以避免使用昂贵的铂坩埚及造成其损坏;优化了待测试液制备操作过程,通过采用返酸化法制备试液提高试液的稳定性;用三氯化铝替代具有缓冲作用的硼酸,消除溶液中过量的氟元素对测定的影响;操作全程避免玻璃器皿中二氧化硅的引入;改变标准溶液的酸化方式,校准曲线在50~1 000μg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9 7.经对五种不同二氧化硅含量的萤石标准样品进行分析比较,本法的测定结果与认定值及HF挥散重量法的测定值相一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0.5%.经t检验法验证,测定结果同认定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改进后的方法显色体系简单,可测定萤石中62.00%以内的二氧化硅含量.
关键词:萤石矿;二氧化硅;硅钼蓝;分光光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