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石化环保数字化转型中GIS应用与发展探讨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23-03-15]
地理信息技术(GIS)在环保管理中的深化应用,为石化企业环保过程管控与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支撑。石化企业在推进环保信息化的过程中,通过加强GIS与其他先进技术的融合创新,可以有效助推自身的绿色转型。文章在介绍石化企业环保业务GIS应用的基础上,阐述了某石化集团的应用案例,探讨技术发展在环保领域的深化应用,为石化企业环保数字化转型工作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污染源;环境保护;数字化转型
-
2.国际油气合作僵局预防与应对机制探析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21-11-09]
国际油气项目中经常会发生合作僵局,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预防和应对。合作僵局是指合作各方并未违反合同条款、也未对合同条款理解发生争议的情况下,由于决策、执行、运作过程中的利益分歧而导致某一事项难以开展、甚至整个合作难以继续维系运转的僵持局面。国际油气项目中合作僵局的预防与应对机制涉及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解决。具体来说,既包括合作选择、利益一致化、决策机制、信息供给、预定处理等事先防范机制外,也包括僵局确定、暂定机制、单独行动和子合作、收购/出售、合同解除与退出、升级措施和争议解决等事中和事后机制。合作僵局及相关机制还可能被合作方利用,在国际油气项目中成为实现自身利益诉求的工具。
关键词:国际油气项目;合作僵局;预防与应对机制
-
3.页岩气勘探开发基本特征与程序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5-11-24]
近几年来,页岩气在国内备受重视,但由于不熟悉或遵循页岩气勘探开发特征与程序,致使目前一些地区的页岩气开采工作未达到预期效果。为此,通过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基本特征的梳理,讨论了页岩气勘探开发各阶段所需完成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在各决策点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期降低勘探决策风险,提高成功率。研究结果认为:①页岩气藏特征与常规气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勘探开发方式也迥异,前者具有投资大、风险高、投资回报期长等特点;②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降低投资风险,必须严格遵循勘探开发的基本程序;③一个完整的页岩气勘探开发程序可以大致划分为选区评价、勘探评价、先导试验和开发生产等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与任务,勘探开发步骤可以加快,但程序不可逾越;④大批量的水平井钻井及大规模的压裂增产改造,导致页岩气开采成本极高,如何降本增效成为页岩气产业可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⑤为降低页岩气开采巨大的投资风险,需要在不同的勘探开发阶段进行多期次的投资决策;⑥采用"滚动开发"的模式,可以有效地控制页岩气开发的成本和风险,实现页岩气资源的规模效益开发。
关键词:页岩气;勘探开发程序;气藏特征;先导试验;滚动开发;投资风险
-
4.沁水盆地高阶煤煤层气开发再认识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5-11-24]
近年来,中国的煤层气产业出现了徘徊不前的颓势,单井产量低、核心技术瓶颈没有突破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为此以沁水盆地煤层气开发现状为依据,从资源的可动用性、勘探评价程序的合理性、煤层采出水与注入水的利弊、煤层气开发井型等4个方面对高阶煤煤层气开发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得到4点新认识:①我国煤层气资源评价的核心是可动用性;②煤层气资源动用的决定因素是"三性"(解吸性、扩散性和渗透性);不同区块"三性"指标的优劣有所不同,这也表明不同区域制约煤层气高产的主控因素各不相同,既有单因素的,也有多因素耦合的结果;③要辩证看待"水力压裂"对煤层的改造与伤害,针对煤层"三性"短板特性的改造方式是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的关键;④水平井是煤层气田高效开发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需要针对不同煤岩特点开展井型与无污染完井方式联合攻关。
关键词:煤层气开发;沁水盆地;解吸性;扩散系数;渗透率;水力压裂
-
5.页岩储层中水力裂缝穿过天然裂缝的判定准则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5-11-24]
为了准确预测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过程中水力裂缝是否会穿过天然裂缝及其穿出方向,基于最大周向应力理论,建立了沿任意方位延伸的水力裂缝穿过天然裂缝的判定准则,给出了水力裂缝穿过天然裂缝时穿出角度的计算方法。将该准则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吻合度较高。现有的判定准则只能判断沿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延伸的水力裂缝能否穿过天然裂缝,新的判定准则在现有准则的基础上对其拓展,使之更加适用于页岩储层。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水平主应力差、高水平主应力比值、高逼近角和高天然裂缝壁面摩擦系数的条件下,水力裂缝更易穿过天然裂缝;水平主应力差是主控因素且有一个临界值,大于该值时,水力裂缝才可能穿过天然裂缝,反之在任何条件下水力裂缝均无法穿过天然裂缝。同时还认识到,在低逼近角、高水平主应力差情况下,水力裂缝也有可能穿过天然裂缝。
关键词:页岩;储集层;水力压裂;水力裂缝;天然裂缝;水平应力差
-
6.鄂尔多斯盆地大气区的勘探实践与前瞻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5-11-24]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以下简称长庆油田)在该盆地内已先后发现了靖边、榆林、子洲、乌审旗、苏里格、神木等6个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系统总结该大气区的勘探成果和有效做法,兼具指导和借鉴作用。为此,根据长庆油田50多年的天然气勘探实践,梳理了各主要历史阶段所依靠的地质理论和所取得的认识突破,分析总结了历经长期技术攻关所形成的适用性勘探配套技术,以及在拓宽勘探思路、创新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有效做法。理论突破点包括:河流三角洲成藏理论、大型致密气成藏理论和盆地南部沉积物源体系新认识;技术创新点包括:全数字地震技术、气层测井精细评价技术和致密砂岩储层改造技术;拓宽勘探思路包括:大型岩性气藏勘探部署思路和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管理创新包括:扁平化项目管理和对标管理。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历程;地质理论;配套技术;管理创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
7.欧盟天然气产业链结构改革措施及效果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5-11-2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盟通过法律手段对天然气产业链进行结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经验可以为中国所借鉴。欧盟的措施包括:①为去除上中下游一体化而引入的解除捆绑措施;②为推进改革进程而设定不同阶段的市场开放程度;③为使管网使用者获得无歧视的管输服务而采取的第三方准入机制;④为促进双边交易及提供高效的管输服务,建立虚拟交易点作为天然气买卖双方(亦为管网使用者)交易平台,并制定一系列管网规则。所取得的成效包括:①解除捆绑及第三方准入的实施,使得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到欧盟天然气进口及批发环节,也促进了终端用户与进口商及生产商的直接交易;②虚拟交易点等平台的建立,促进了天然气短期市场的发展,在交易所进行的天然气现货及期货合约交易,进一步增加了天然气的市场流动性;③在短期市场形成的竞争性天然气价格,为天然气长协定价向"气—气"挂钩转变提供了必要的挂钩气价;④进口商和批发商在下游以"气—气"竞争气价卖出天然气,倒逼其购气时也要求采取"气—气"挂钩的长协定价方式,油与气可替代性的减弱是转变的另一因素。
关键词:欧盟;天然气;产业链;结构改革;措施;效果
-
8.页岩气水平井组拉链压裂过程中地应力的分布规律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5-11-24]
页岩储层具有低孔隙度、超低渗透率的特征,往往需要通过水力压裂才能使气井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拉链压裂是近年来针对页岩气藏缝网压裂的一项新兴工艺,为了认清压裂过程中裂缝应力干扰后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并给页岩压裂设计提供参考,首先假设地层为均质、各向同性弹性体,然后通过位移不连续法,建立起地层应力场分布数学模型,并利用线性叠加原理,得到人工裂缝周围水平应力场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①裂缝周围的地应力随着与裂缝距离的远近有不同程度的增加;②裂缝尖端处存在应力集中现象,且在裂缝尖端附近产生的拉应力使得水平应力有所减小;③裂缝对水平最小主应力的影响程度大于对最大主应力的影响;④随着裂缝条数的增加,诱导应力的叠加干扰对水平主应力的影响不断增强,且水平应力差异性逐渐减小;⑤在裂缝交错排列的区域内,应力干扰较强,应力场分布较复杂。上述研究成果对页岩气水平井组拉链压裂的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页岩气;储集层;拉链压裂;诱导应力;地应力;位移
-
9.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回用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5-11-24]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具有总铁含量高(30~50 mg/L)、黏度高(2.8~3.2 mPa·s)、悬浮物含量高(大于300 mg/L)和细菌含量高(大于10~4个/mL,)的"四高"特点,直接外排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浪费。为此,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隔油除砂—氧化—絮凝沉降—膜过滤"的"四步法"处理工艺的技术应用研究。该工艺在强化絮凝沉降效果的基础上,采用一步法膜过滤技术,既提高了水质处理效果,又缩减了处理工艺流程。同时,通过对处理工艺参数的优化,研发出了一套模块化橇装式压裂返排液回用处理装置。现场应用的效果表明:处理后的水质连续稳定达标,既可满足平均空气渗透率小于等于10 mD地层的回注要求,也可用于配制胍胶和滑溜水压裂液。该研究成果较好地解决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四高"问题,为国内外页岩气及其他非常规油气废水治理和回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水处理;膜过滤;处理装置;回用
-
10.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储层特征与勘探方向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5-11-24]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多口井在中二叠统茅口组、栖霞组白云岩孔隙型储层段钻获高产工业气流,中二叠统成为该盆地现阶段最现实的接替层系之一。为明确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分析了四川盆地中二叠统的沉积背景和有利储层类型。结果表明:沉积环境主要为开阔台地浅水碳酸盐岩沉积环境;沉积时,古地貌西高东低,中西部生屑滩相储层较东部更为发育;地壳拉张使得中二叠统具备热水沉积、热液改造的良好条件;对勘探有利的3种储层类型为栖霞组滩相白云岩孔隙型储层、茅口组热水白云岩孔隙型储层和茅口组岩溶储层,其中白云岩孔隙型储层是中二叠统最有前景的勘探目标。结论认为:①川西北部—川中地区中二叠统灰质烃源岩生烃强度大,具有形成大中型气田的物质基础;②川西地区栖霞组白云岩储层较厚,是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③上述3种储层类型均发育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川中地区,其3套储层纵向上叠置,勘探潜力大;④剑阁—南充—丰都地区位于热次盆区带,其茅口组热水白云岩储层发育且叠加茅口组岩溶储层,天然气勘探前景好。
关键词:四川盆地;中二叠世;白云岩;孔隙型储层;岩溶储层;勘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