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NaTaO3∶Cu/W的结构和可见光催化制氢性能
作者:许蕾蕾;李灿;施伟东;官建国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 加工时间:2013-11-15 信息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关键词:高温固相法;钽酸钠;共掺杂;光催化产氢
摘 要: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可见光响应的Cu和W共掺杂NaTaO3光催化剂NaTaO3∶Cu/W,研究了Cu与W的摩尔比和共掺杂量(摩尔分数)对NaTaO3∶Cu/W晶体结构、形貌、光吸收性质和可见光催化分解甲醇水溶液制氢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u,W分别以Cu(Ⅱ)和W(Ⅵ)存在于NaTaO3∶Cu/W中;Cu,W共掺杂不改变NaTaO3的晶体结构,但能引起晶格畸变,减小表面台阶间距;当固定Cu与W的摩尔比,增大共掺杂量时,进入NaTaO3晶格的掺杂离子逐渐增多,使(020)晶面的衍射峰逐渐向高角度方向移动,光吸收边红移;进一步增大共掺杂量,(020)晶面衍射峰则向低角度方向移动.说明过量的掺杂离子不能有效进入晶格,Cu,W对NaTaO3的掺杂存在最大值;当Cu与W的摩尔比为1∶2,1∶3和1∶4时,最大共掺杂量分别为8%,6%和4%;NaTaO3∶Cu/W在最大共掺杂量时光催化制氢活性明显提高.其中,NaTaO3∶Cu/W 的光催化制氢活性在Cu与W的摩尔比为1∶4,共掺杂量为4%时达到最佳值.结果表明,Cu,W共掺杂NaTaO3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电荷平衡,降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几率,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