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报告

找到报告 163858 篇 当前为第 178 页 共 16386

报告分类:综合分析报告

  • 1771.黄河流域发展中的生态承载状态和生态功能区保护责任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1-10-13]

    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展定位的背景,根据中国各区域生态承载力沿“胡焕庸线”垂直方向呈梯度递减特征,对黄河流域39个主要地市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负载状况展开分析,可以得出:该区域39个地市,均处于“胡焕庸线”的周边区域,这一特征决定了黄河流域各地市生态承载力偏低的背景条件,这也是黄河流域整体上生态环境状况偏差的根本成因。黄河流域中下游城市生态承载力较低且生态负载偏大,使得其普遍处于“生态负载显著超载”的状态,中上游地市由于生态负载较低而处于“可适度增加生态负载”的状态,这是黄河流域落实“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分布在黄河流域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在区域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流域各地市之间应基于生态公平原则,通过生态补偿机制、长期互信合作等方式,使流域内重要生态功能区得以协同保护,是落实“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承载力;生态东—中—西部;生态功能区
  • 1772.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中生态环境问题的规制探讨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1-10-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巨大转变,大量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农村土地一度陷入无人耕种的情况。为保障粮食供给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优化农用土地资源的配置,促进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但在土地流转制度的适用过程中,农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没有得到政府和学界的重视,立法和改革的重点多放在土地流转制度及其运行效率、农户与土地经营主体的经济利益等方面。虽然农地流转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农户与土地经营者的经济收入,但同时也对农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埋下了破坏生态环境的隐患。因此,农地流转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必须受到重视,应当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土地使用权受让人对农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行为,以达到农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生态环境问题;规制探讨
  • 1773.对郑州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思考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1-10-12]

    为了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化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本文以郑州市雨水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业、城镇和生态3个不同维度空间下雨水利用的现状进行调查,构建了雨水收集、蓄滞、净化、供给、利用的全链条路径,提出了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思路、布局和工程初步谋划,可为类似地区雨水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雨水;水资源;利用;资源化
  • 1774.“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地区水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1-10-12]

    “十三五”以来,京津冀地区水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完成了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水环境保护顶层设计基本形成,水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逐步建立,京津冀地区“自上而下、共同协作”的水环境保护格局逐步形成。但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环境承载与经济结构布局矛盾依然突出,水环境形势严峻,还需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地区水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监察执法制度,健全水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推动建立统一的法规标准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水环境管理制度,健全水环境管理市场激励机制,完善水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关键词:京津冀地区;水环境;体制改革;联防联控联治
  • 1775.筑牢黄河流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1-10-12]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构建坚实稳固、支撑有力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欠发达和生态脆弱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示范。黄河流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生态保护修复如何布局?如何增强生态屏障质量效能?这些都是事关黄河流域建设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筑牢;黄河流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 1776.南太平洋岛国特殊海洋保护区建设探析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1-10-12]

    建立特殊海洋保护区是南太平洋岛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南太平洋岛国的特殊海洋保护区建设主体多元且呈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建设的内部动因包括渔业、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和国内非政府力量的推动,西方国家资本推进和西方企业技术拉动是其外部动因。通过分析斐济、所罗门群岛、帕劳及库克群岛等岛国特殊海洋保护区建设模式与措施得知,南太平洋岛国的特殊海洋保护区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注重传统管理方法与现代管理技术的融合,并进一步寻求区域合作是南太平洋岛国特殊海洋保护区建设的未来走向。作为世界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最为成功的区域之一,南太平洋岛国特殊海洋保护区建设不仅推动了全球海洋保护区网络加快成型,也为中国的海洋保护区建设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特殊海洋保护区;南太平洋岛国;现实动因;未来走向
  • 1777.对2020年太湖流域性洪水的分析与思考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1-10-12]

    2020年梅雨期间,太湖流域连续遭遇10轮强降雨,流域梅雨量583.8mm,为多年平均梅雨量的2.42倍,太湖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大运河全线和太湖均超过警戒水位。7月21日,太湖最高水位达4.79m(保证水位4.65m),位列历史第4位,防汛抗洪形势十分严峻。本文对本次太湖流域性洪水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今后太湖流域防汛工作提供经验。

    关键词:太湖流域;洪水;强降雨;精准调度
  • 1778.安徽省淮河流域湖泊保护探讨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1-10-12]

    安徽省幅员辽阔,地跨长江、淮河和新安江三大流域,不同流域湖泊自然地理及河流水系条件差别较大,湖泊功能不一,湖泊保护及治理措施存在很大差异。本文针对安徽省淮河流域湖泊特点,阐述了淮河流域湖泊保护规划编制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安徽省湖泊保护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湖泊保护规划;淮河流域;防洪除涝;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安徽省
  • 1779.[国研专稿]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预期下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取向研判

    [金融业] [2021-10-12]

    近年来,随着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底层逻辑的重塑,中美货币政策周期日益分化,反映出中美两国立足于本国经济增长、金融形势和通胀变化,灵活自主地制定货币政策。中国货币政策更加侧重内部均衡,并逐渐形成“以我为主”、服务实体及化解金融系统风险为特征的新政策框架。

    关键词:货币政策;政策独立性;外溢效应;逆周期调节
  • 1780.中小银行产品创新机制探索

    [金融业] [2021-10-12]

    当前,随着新兴技术的快速突破和应用、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层层紧逼、客户习惯的不断变化以及大型银行进军下沉市场等竞争压力的加大,中小银行面临市场空间持续被挤压、产品同质化、客户群高度重合等严峻挑战。面对多重困境,中小银行传统追随模仿的产品策略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急需构建新的创新管理机制,打造敏捷组织,前台及时洞察客户需求,后台的体制机制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以客户视角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快速迭代,精准解决客户痛点,促进数字化转型,打造中小商业银行核心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中小银行;产品创新机制;探索
首页  上一页  ...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