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原蛋白与多糖分子相互作用研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来源:食品与发酵工业 发布日期:2024-06-18
胶原蛋白是一种螺旋形纤维状的蛋白质,是动物结缔组织中的主要成分。多糖是一类分子结构复杂的糖类物质,在自然界广泛分布。胶原蛋白与多糖两者可通过共价和非共价相互作用,形成胶原蛋白与多糖复合物,从而对胶原蛋白的微观结构和功能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并显著影响着胶原蛋白在食品工业的应用。该文在介绍胶原蛋白-多糖复合物的互作机理和互作调控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胶原蛋白-多糖相互作用对胶原蛋白微观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
木质素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复合薄膜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来源:现代化工 发布日期:2024-06-17
详细介绍了木质素功能化纳米颗粒的自组装法、界面聚合/交联法、机械法、生物酶解法等制备方法,重点讨论了木质素与淀粉、壳聚糖、果胶、聚乳酸等高分子材料复合制备的复合薄膜在食品包装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也展望了木质素纳米复合薄膜的应用前景。
-
浅析智能材料包装对食品存放的影响
来源:绿色包装 发布日期:2024-06-15
智能包装作为新型包装,对食品存放有着很大的优势。本文分析智能包装现状,从材料型智能包装对食品存放的保护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其在保质期、新鲜度、泄露等方面的感知与互动的优化方式,并得出智能材料感知包装将向着更加智能、精确和成熟的方向发展的结论。
-
基于目的论的食品包装英语翻译策略
来源:上海包装 发布日期:2024-06-15
食品包装不仅是隔绝食品与外界接触的物理屏障,还承载着传达信息和品牌理念的重要功能。基于目的论,阐释了食品包装英语翻译的价值指向,分析了食品包装英语翻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直译、意译、归化、音译等翻译策略,旨在保障翻译成果的有效性。
-
乡村振兴背景下食品类专业学位研究生食品包装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来源: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发布日期:2024-06-10
实践能力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环节,也是衡量研究生分类培养质量的关键区分领域。从食品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发,结合乡村振兴对食品包装实践能力的需求特点,提出了基于村校协同、产教协同的研究生食品包装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包括建立“2+3+3”村校协同育人模式、实施食品包装专业实践项目(案例)、优化乡村振兴“双导师”制、发挥高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纽带作用、推进研究生专项制改革等方法。
-
定制化可追溯智能食品包装设计
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发布日期:2024-06-10
针对部分食品的运输包装与保鲜需求,设计了多功能、智能化、个性化的定制化可追溯智能食品包装。阐述了定制化可追溯智能食品包装的设计背景、设计目标、设计意义等设计思路,从包装缓冲防震材料、实时共享位置技术、食品溯源功能、可控温湿包装技术、包装定制等方面分析了定制化可追溯智能食品包装实现的可行性。指出该定制化可追溯智能食品包装结构的设计,合理采取了防护措施,降低货物的破损程度,减少物资的损耗;个性化的定制
-
3D打印技术在食品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发布日期:2024-06-04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制造技术,其可以利用数字模型实现精准制造。近年来,3D打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食品、生物医药等。3D食品打印的优势在于能够制作复杂的食品模型、设计独特的图案以及精准定制。3D食品打印技术由挤出式打印、黏结剂喷射和喷墨打印组成,其利用食品材料,基于逐层堆积的方式设计造型。本文重点介绍了3D打印技术在食品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总结了3D打印技术在不同类型食品应用中
-
可生物降解纳米材料在食品包装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化工新型材料 发布日期:2024-05-27
日益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和日益紧缺的资源给食品包装材料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挑战。为进一步推动可生物降解包装材料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对与纳米技术相结合、可生物降解的食品包装的制备原料、主要性能及其在食品保鲜、抗菌、延长货架期的方法和效果进行了综述。纳米材料独特的生物相容性好、利于化学修饰和小尺寸效应等优势与生物可降解性相结合可促进食品包装的功能强化和应用的拓宽。
-
低碳环保理念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24-05-25
食品包装在践行低碳环保理念方面责无旁贷,但目前在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碳足迹评估等方面仍存在可降解材料应用比例低、包装结构冗余度高、缺乏系统性碳核算等问题。本文在剖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生物基材料使用比例、优化包装结构、构建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体系等对策建议,旨在推动食品包装设计的系统性低碳升级,助力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
-
文化记忆视域下食品包装的设计策略
来源:美与时代(上) 发布日期:2024-05-15
食品包装设计如何通过记忆重构挖掘潜藏的文化价值,为品牌助力,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课题,文化记忆理论为此提供了依据。食品包装设计通过重新构筑对某个地域、时间、事件的回忆,让人们在消费食品的同时体验文化带来的特定意义。通过文化情境的构建、文化体验的营造、情感追忆的方式,在图形、色彩、造型、材质等设计要素的解构与重新构筑中,食品以包装为载体激活那些被遗忘的记忆,最终让过去具有了当下意义,为食品包装设计带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