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节温器故障诊断及控制策略
来源:汽车电器 发布日期:2021-11-20
本文主要阐述电子节温器的工作原理,通过故障诊断及控制策略,确定当前工况下的目标水温,由ECM根据实测水温与目标水温的差异,控制电子节温器占空比,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的温度范围。
-
某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热泵空调控制策略研究
来源:汽车实用技术 发布日期:2021-11-15
文章基于公司某款纯电动汽车,分析了热泵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整车热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工作模式、控制系统架构,详细说明了以热泵空调为中心的车内制冷、电池制冷、车内和电池同时制冷、车内制热、远程遥控空调等主要工作过程及热泵空调控制策略。
-
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安全问题及控制策略
来源:化学工程与装备 发布日期:2021-11-15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进步,化工行业亦是如此。化工产业与普通产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效率和质量,同时还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安全问题上,通过对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各个环节的严格把控来从根本上避免安全问题的出现。本文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对化工工艺设计的概念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其次阐述了化工工艺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根据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
-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恒压控制器的研究
来源:汽车实用技术 发布日期:2021-11-15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恒压式输出在电动汽车的能量传递上运用得越来越普遍。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PI控制的新型控制器,该控制器位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发射端,使用在接收侧测得的输出电压来进行功率流的调节,通过控制发射端转换器的开关频率使得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能够在预期的电压下稳定输出,保持系统功率恒定。且当系统参数发生变化引起系统失谐时,该新型控制器也能够调节系统在预先设定的电压下以恒定功率稳定运行。仿真实验验证了
-
汽车EHB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来源:机械设计与制造 发布日期:2021-11-11
为了提高汽车线控液压制动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在分析了线控液压制动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其数学模型以及AMESim液压模型,提出了遗传算法优化PID控制策略和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策略。基于AMESim与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系统联合仿真研究平台,通过分析相同输入信号下实际制动轮缸压力曲线来研究线控液压制动系统在两种控制算法下的动态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PID控制策略比模糊自
-
考虑用户需求的电动汽车虚拟同步机辅助调频控制策略
来源:电力自动化设备 发布日期:2021-11-04
大量电动汽车(EV)入网可为电网提供辅助调频服务。针对车网互动(V2G)造成的惯量、阻尼缺失的问题,采用虚拟同步机技术,使得EV具有与同步发电机类似的惯性阻尼特性和频率调节特性。针对EV辅助调频问题,提出考虑用户充电需求的EV智能充放电控制策略。首先,提出调频参与度因子,根据期望荷电状态以及用户的计划充电时间自适应确定一次调频系数,进而得到一次调频功率;然后,充分考虑车主需求,设计T-S型模糊控制
-
一种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探讨
来源:南方农机 发布日期:2021-10-28
车辆热管理系统是整车的第二大能源消耗系统,整车热管理系统内部之间或与外部子系统之间衔接多、关联性强、复杂程度高,合理搭建整车控制策略及整车布置对整车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都有很重要的影响。笔者针对现有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工况模式进行分析,为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提供参考。
-
浅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系统与控制策略
来源:大众科技 发布日期:2021-10-20
动力电池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所以车企要在动力电池技术上不断研发创新,缔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飞速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和能量管理系统控制策略密不可分。文章从满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驱动性能出发,阐述能量管理系统控制策略需要根据汽车动力系统的特性及即时工况,能够在驱动电机、低压电器之间合理的分配,以获车辆较优的经济性能、较佳的驾驶性能。
-
基于48V弱混重型汽车技术发展现状与应用
来源: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发布日期:2021-10-15
应对当前全球环境恶化,分析国家对节能减排及碳排放政策的导向。综合分析了当前作为48 V重型汽车的弱混动力系统和控制策略,介绍了混合动力系统的高效混动机理,包括车辆高效混动机理分析、48 V电源能量管理策略;阐述了当今主机厂对该弱混系统的应用与趋势;最后从国家节能减排总体规划角度进行总结,提出展望。
-
新型控制策略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中国设备工程 发布日期:2021-10-10
工业正面临历史性的转折点,在机械工程中,人、机器和产品通过互联网相互通信,这意味着行业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机械工程部门将应用新型控制策略以使客户受益。本研究有助于巩固机械工程的应用探究,尤其是在新型控制策略方面。此外,这项工作更好地概述了机械工程的应用轨迹,以识别和遵循其主要路线图。未来的研究应针对更广泛的控制策略,并考虑机械工程实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