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源性食品主要出口国食品标签管理体制及我国企业的对策研究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发布日期:2015-09-25
食品标签壁垒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保护本国市场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动物源性食品标签占食品标签通报的比例逐年上升,我国动物源性食品标签主要出口国通报数也逐年上升,主要出口国动物源性食品标签管理体制和要求对于我国出口企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动物源性食品出口及其通报统计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的出口及通报情况,并比较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动物源性食品标签管理体制,最后提出我国的应对策略。
-
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均三嗪类药物残留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发布日期:2015-09-21
[目的]建立动物源性食品中均三嗪类药物及其代谢物残留的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QuEChERS技术进行样品前处理,利用Exactive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系统进行检测,建立了动物源性食品中地克珠利、妥曲珠利、妥曲珠利砜、妥曲珠利亚砜等4种均三嗪类药物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分析方法。[结果]地克珠利、妥曲珠利、妥曲珠利砜、妥曲珠利亚砜4种均三嗪类药物在2.0~50.0μg/L范围内线
-
固相萃取串联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甲巯咪唑残留
来源:食品与机械 发布日期:2015-09-18
以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甲亢药物甲巯咪唑为研究对象,采用Cleanert S C18固相萃取柱对复杂动物源性食品进行基质净化,对上样溶剂、洗杂液、洗脱液等试验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固相萃取净化富集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实现对猪肾、猪肝、猪肉样品中的痕量甲巯咪唑准确、灵敏检测。在最优试验条件下,在3个添加浓度的猪肾、猪肝、猪肉样品中,分析物甲巯咪唑的回收率均大于85%,相对标准偏差(RSD,n=3)均小于5
-
动物源性食品中喹诺酮类残留前处理及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来源:食品工业科技 发布日期:2015-09-18
喹诺酮类兽药残留是目前重要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之一,检测食物基质中痕量兽药残留依赖于有效的前处理方法和精密的分析仪器。本文阐述了喹诺酮类兽药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并对国内外食品中喹诺酮类兽药残留的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固相萃取(Solid-Phase Extraction,SPE)、基质辅助固相分散萃取(Matrix Solid-Phase Dispe
-
动物源性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检测
来源:养殖与饲料 发布日期:2015-09-01
重金属污染是威胁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当前在我国要解决动物源性食品重金属污染问题,一方面要从源头控制污染源,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健全重金属污染检测技术体系及预警机制,扩大和加强对食品污染的监测,提高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检测技术水平。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是研制出检测重金属的快速、简便、准确、价格低廉、能够实现现场检测的便携式设备。
-
实时荧光PCR技术在食品检验领域的应用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发布日期:2015-07-25
食源性致病菌、转基因食品等生物污染监测和控制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控制的重要领域之一,核酸作为每一物种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明,在食源性致病菌、益生菌、动物源性食品、过敏原食品、转基因食品乃至食品真伪鉴定和检测中是最理想的检测载体,结合强大的实时荧光PCR核酸检测技术,为食品安全监测、风险评估及食品品质保障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本文对目前实时荧光PCR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和进展作一概述。
-
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广州化工 发布日期:2015-06-23
抗生素在禽畜业生产中的不合理使用现象非常普遍,其所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较为严峻。抗生素残留检测是控制食品安全质量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主要是利用生物、化学工程中的一些分离与鉴别手段,实现对样品中目标组分的分离与鉴定。文章对当前抗生素检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各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并对食品工业化抗生素检测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
动物源性食品中药物多残留分析的研究进展
来源:食品科学 发布日期:2015-06-19
近年来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多残留分析方法在分析通量、成本和适用性方面显示了突出优势。动物源性样品基质复杂、兽药和迁移的农药残留的浓度很低,以多残留方式分析需要发展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高选择性的检测技术。由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多残留分析中有超过90%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5 a来色谱-质谱检测的动物源性食品的多残留分析。
-
从生态养猪看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来源:中国畜牧业 发布日期:2015-06-10
当前消费者对吃"放心肉"不放心,主要是动物源性食品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养猪场、饲料生产企业、兽药生产企业,以及兽医管理等存在问题之外,也与我国动物性源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食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有关。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反思,本文从生态养猪的角度谈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并采取对策,以供行业参考。一、进一步建立健全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先后颁布了《动物防疫法
-
固相萃取-同位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24种β_2-受体激动剂
来源: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发布日期:2015-05-25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同位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24种β2-受体激动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β-葡萄糖苷酸酶水解,过混合阳离子(MCX)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乙腈和含有0.1%甲酸的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ESI+)采用多离子检测模式(MRM)对24种β2-受体激动剂残留量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各组分的最低定量限为0.1~0.5μg/kg,在0.1~20.0μ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