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热点
  • 现代生物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抗生素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 发布日期:2020-12-30

    畜牧业及水产养殖业中抗生素的广泛滥用,导致抗生素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超标,危害食品安全及人民身体健康。基于检测成本高、速度慢、效率低等问题的考虑,传统的理化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日益严峻的食品质量检测的需要,人们需要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更简便快捷的检测方法,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使这种要求成为可能。本文对现代生物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抗生素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各种现代生物技术的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4种硝基呋喃类代谢物

    来源: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发布日期:2020-12-18

    比较国家标准GB/T 20752-2006、GB/T 21311-2007以及农业部783号公告-1-2006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测定方法的优劣,确定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测定的关键影响因素。动物源性食品样品不经甲醇溶液清洗,添加盐酸溶液和2-硝基苯甲醛溶液,置于37℃水浴中衍生反应4 h,调节pH为7.4,离心后取上清液过HLB固相萃取柱,收集洗脱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样品溶液中4种硝基
  •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11种禁限兽药及代谢物

    来源:色谱 发布日期:2020-12-16

    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UPLC-MS/MS)同时检测鸡蛋、液态奶、鸡肉及淡水鱼中4类(氯霉素类、硝基咪唑类、林可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8种禁限兽药与3种代谢物残留的分析方法。对样品前处理及色谱条件进行优化,样品经0.1 mol/L pH 9.0的磷酸盐缓冲液水解分散,乙腈提取,提取液经乙酸乙酯萃取后浓缩至近干,残留物用0.3 mL甲醇溶解,再加入5.7 mL磷酸盐缓冲液,
  • 动物源性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快速PCR检测

    来源:今日畜牧兽医 发布日期:2020-11-25

    致病微生物是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的重大隐患,科学家和相关从业者一直致力于动物源性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传统上对致病微生物的检测主要依靠生物培养及鉴定方法,检测速度慢、对实验条件和技术要求较高,缺点较为突出。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快速PCR检测技术因其特异性、灵敏性、便捷性的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从最开始的传统PCR,逐渐发展出多重PCR、荧光PCR,尤其是近些年,更是出现了如L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与氯丙嗪残留量

    来源: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发布日期:2020-11-25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与氯丙嗪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酸性乙腈溶液提取,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polar enhanced polymer,PEP)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ACE Ultra Core Super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2.5μm)分离,以10 mmol/L甲酸铵(含0.1%甲酸)/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中的乙基多杀菌素残留量

    来源:中国口岸科学技术 发布日期:2020-10-30

    本研究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中乙基多杀菌素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通过基质分散萃取净化后,外标法定量。本研究优化了前处理流程,考察了不同净化剂的净化效果,选择C18+PSA作为净化剂。结果表明:在0.2μg/L~50μg/L范围内,乙基多杀菌素响应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定量限可至0.005mg/kg;针对不同种类的动物及植物源性样品基质,前处理过程净化效果
  •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动物源性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现状

    来源:农药学学报 发布日期:2020-10-27

    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但是目前基于我国试验数据开展的膳食风险评估和最大残留限量推荐实践非常少。本文结合农药残留专家联席会议(JMPR)评估实践,重点介绍了评估所需试验数据的要求、动物源性食品中农药残留水平的估算、膳食风险评估和最大残留限量推荐的方法,分析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动物源性食品中农药残留定义和最大残留限量(MRL)制定现状,并基于国内实际情况对相关研究工作提
  •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方法分析

    来源:当代畜牧 发布日期:2020-10-25

    由兽药残留引起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兽药残留检测技术是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本文分析了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常用的相关技术与方法,分别介绍了各类检测方法的特点,以及用这些方法所做的具有代表性的检测工作,以期为今后的相关检测工作提供借鉴依据与参考。
  • QuEChERS-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9种N-亚硝胺类化合物

    来源:色谱 发布日期:2020-10-23

    建立了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9种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当下动物源性食品中N-亚硝胺类化合物污染种类较多,对人体危害较大,但国标GB 5009.26-2016仅针对N-二甲基亚硝胺的检测,且存在样品前处理复杂、标准方法回收率低、再现性差等问题,因此建立同时快速检测多种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方法有一定现实意义。称取10.0 g样品,置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200μL内标工作
  • PCR快速检测食品中牛源性成分

    来源:今日畜牧兽医 发布日期:2020-10-23

    目的:建立食品中牛源性成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提取样本DNA,根据牛线粒体基因组特异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技术对目的片段进行扩增,扩增结果通过凝胶电泳进行快速检测。结果:本研究建立了牛源性成分特异PCR检测技术,通过对牛特异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PCR扩增结果通过凝胶电泳进行检测。该方法可对牛特异检出,对其他目的物
首页  上一页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