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6-09-05]
我们统计了机械设备行业(按申万行业分类)2014年以前上市的208家上市公司(2014年以后上市的机械企业还有68家,作为次新股单独分析),2016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30,188百万元,同比下降1.5%,降幅较去年下半年(-5.7%)收窄;2016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351百万元,同比下滑19.5%,降幅较去年下半年(-28%)收窄,其中16Q1实现归母净利润3,919百万元,同比减少5.8%,Q2实现归母净利润6,432百万元,同比减少26.1%。整体来看,机械产品需求2016年保持疲弱状态,虽然降幅较去年上半年有所收窄,但二季度没有改善迹象。上半年净利润为正的机械企业有163家,超过50百万的机械企业有59家。
[采矿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16-09-04]
2016 年上半年钢铁行业演绎出一番大涨大跌的振荡行情,同时也终结了长达五年的单边下跌走势。行情大起大落之下,钢企经营业绩究竟有何变化,是日薄西山前的回光返照,还是东山再起后的焕然一新?本篇报告以我们跟踪的36 家上市钢企为统计口径,系统性分析上半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状况。
[采矿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16-09-04]
2016年8月中采钢铁行业PMI较上月微幅回落0.1个百分点至50.1%,行业景气度不减。从分项指数来看,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延续回升态势,位于扩张区间。新出口订单指数升幅明显,连续五个月保持在50%的临界点上方。产成品库存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双双降至荣枯线下方。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分别较上月回落2.7个百分点和2.2个百分点。当前钢铁行业淡季不淡,库存消化速度明显加快,行业供需形势有所改善。
[房地产业] [2016-09-04]
地产板块2016 年的中报十分重要。这种重要性,并不主要体现为地产企业业绩增速发生了变化,也并不是说房地产企业的销售规模出现了明显增长,而是地产企业的核心风险点发生了变化。以前地产企业的核心风险是杠杆风险,现在企业的核心风险可能是盈利风险。当然,随着风险点有所变化,地产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也在发生改变。
[房地产业] [2016-09-04]
2016 年上半年,我们选取的140 家上市房企(其中因2015 年以前数据不具可比性,并未选取绿地控股和招商蛇口,我们将在下文的重点公司对比中分析)实现营业收入4540.74 亿元,同比增长45.77%,增速相比去年同期的10.86%大幅提升;实现归母公净利润464.96 亿元,同比增长16.06%,增速较去年同期的17.84%小幅下降。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通用设备制造业] [2016-09-04]
2016 年上半年电气设备行业业绩增速加快,归母净利润增速平均为34%,营业收入平均增长17%,综合毛利率/净利润率分别为4%/7%,均同比提升1ppt。行业在收入规模、业绩增速和盈利
能力方面均有提升。
[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通用设备制造业] [2016-09-04]
本周电力设备与新能源板块下跌1.27%。截止8 月26 日收盘,上证指数3070.31 点,本周下跌37.79 点,跌幅1.22%,周成交额9324 亿;深证成指点10693.75,本周下跌178.96点,跌幅1.65%,周成交额14974 亿。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016-09-01]
文化传媒行业自2012年以来经历了高速的增长,A股板块无论是从市值、股票数量都经历了大幅的增长,文化(含教育、体育)、传媒(含互联网)是新兴消费的代表,与大健康、高端制造(高科技)构成了未来中国经济结构提升的引擎。正如此,文化传媒板块深受市场重视。过去行业增速快、并购重组多、新内容频出是投资此板块的三大逻辑,但是在2016年这些逻辑都受到了挑战,经过市场的大幅波动,投资者也更理性,我们认为文化传媒板块投资逻辑将发生变化,告别过去的野蛮生长,投资者在看格局、概念的同时更多的想到了盈利、行业壁垒。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6-09-01]
光纤光缆行业今年高增长态势明确,成长性的担忧压制了行业的估值,我们认为随着新一轮集采有望改变市场的预期,特别是中国移动集采招标有望启动。目前中国移动战略思路清晰,移动市场遥遥领先,固网市场发力追赶,对固网投资的加大是这两年明确的主线。
[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16-08-30]
K12 体制内市场是有待挖掘的金矿。我国中小学在线教育市场2013-2018 年CAGR 为35.2%,高于在线教育行业整体增速水平(19.5%)。但目前K12 在线教育渗透率较低,2014 年仅为7.5%,体制内庞大的用户群体尚未“触网”,K12 教育的在线化程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认为,在教育部严禁中小学校老师校外补课的背景下,K12 在线教育“进校”能有效解决互联网教育师资匮乏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