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18-03-03]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与传统汽车相比的不同之处:(1)对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热管理 取代对发动机、变速箱的热管理,同时需兼具冷却和制热功能。(2)空调部件有差异,座舱热管理冷却系统采用电动压缩机取代传统压缩机,加热由利用发动机余热改为 PTC(或热泵)加热采暖。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更复杂、高端,部件数量增加,据测算,纯电动乘用车热管理单车价值约6700 元,比传统燃油车高约 3500 元,提升超 110%。预计 2018 年全球市场规模约 100 亿,到 2025 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 500 亿。
[汽车制造业] [2018-03-03]
长城和宝马均有很强的燃料油耗积分和新能源积分压力。长城以SUV车型为主、宝马以大排量高端车型为主,实际油耗压力均较高。2017年长城新能源积分占比仅2.5%。长城通过取得河北御捷25%股份,缓解积分压力。新能源车型推出方面,长城和宝马也落后于比亚迪、北汽、大众等竞争对手。
[汽车制造业] [2018-03-03]
018年2月13日,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市场期待已久的新能源汽车政策终落地,2018年补贴政策相较于2017年版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1)整体提质是政策大导向;偏乘轻商;补贴标准细化。(2)过渡期:2018年2月12日至2018年6月11日为过渡期;过渡期客车&乘用车补贴按照2017年标准的0.7倍执行,专用车按照0.4倍执行。(3)非个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申请补贴,累计行驶里程须达到3万公里改为2万公里,有利于产业链企业现金流改善。(4)补贴标准方面,有升有降,对比过渡期补贴标准,预计250km以下乘用车+客车在过渡期存在抢装条件。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18-03-03]
钴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电池、高温合金、硬质合金、陶瓷、催化剂以及磁性材料等领域。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是拉动钴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到 2020 年,全球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有望达到 300 万辆,对应带来 171.21GWh 的锂电装机量,届时新能源汽车对钴金属的消耗量可达到3.51 万吨。在钴的传统应用领域,3C 电池和合金对钴的需求稳定增长。
[汽车制造业,其他制造业] [2018-03-03]
本周汽车指数上涨 2%,概念板块中次新股涨幅最佳。2 月 13 日,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 2018 年新能源财政补贴政策,我们认为新政策旨在鼓励优质产品,新能源汽车将逐步由政策驱动转向产品驱动。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18-02-19]
2020 年能量密度规划目标300Wh/kg,高镍化和高电压是动力锂电池的发展主流。根据起点研究的预测,2017 年我国锂电正极材料的产量有望达到21 万吨,同比增长31.25%,其中三元材料的产量8.6 万吨,同比增长58.38%,三元材料产量的增长主要受新能源乘用车、专用车、锂电自行车等细分市场需求的驱动。根据工信部等四部委印发的《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到2020 年,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系统比能量达到260 Wh/kg,成本降至1 元/Wh 以下。由于提高电压以及镍的比例能够大幅提高三元材料的能量密度,因此高镍高电压三元材料是未来动力锂电池的发展主流。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18-02-19]
18 年首批推荐目录収布,118 款车型入选:2018 年2 月2 日工信部収布2018 年第1 批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共计118 款新车型入选,其中燃料甴池车型3 款;其余115 款车型中含乘用车型34 款,客车车型53款,专用车型28 款。
[汽车制造业] [2018-02-10]
动力源的更替是汽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变革。从国内来看,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势在必行:(1)国内石油自给压力日益增加,2016 年自给率35%;(2)燃油车污染物排放量维持高位,机动车排放已成北上广深 PM2.5的首要来源;(3)新能源汽车本土化的意义重大,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国内仅有上汽进入全球汽车行业利润前 10 名。
[汽车制造业,其他制造业] [2018-02-09]
2017 年已经过去,上市公司年度业绩预告陆续发布完毕。根据 wind数据统计,截至 2018 年 2 月 6 日,沪深两市汽车板块已有 100 家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及修正公告,11 家上市公司发布业绩快报。100 家发布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包括 43 家在主板上市的公司,39 家中小板上市的公司和 18 家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其中,33 家公司略增,11 家公司略减,9 家公司预减,27 家公司预增,4 家公司扭亏,9 家公司续盈,7 家公司首亏。
[汽车制造业] [2018-02-09]
2017 年受购置税优惠政策下调和 2016 年汽车高产销基数的影响,汽车产销增速大幅下降至 3.19%和 3.04%,我国汽车行业产销增速放缓的趋势已经基本确立。考虑传统能源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完全退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尚低,2018年汽车产销或维持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