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18-09-09]
2018 年上半年行业整体业绩增速进一步趋缓:2018 年上半年汽车行业(中信)整体实现营业收入13774.19 亿元,同比增长12.04%;净利润649.14 亿元,同比增长4.48%。行业整体营收及净利润仍维持正增长,但增速较2017 年同期的18.31%和13.34%大幅回落,行业短期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考虑到汽车传统消费旺季“金九银十”即将到来,叠加个税起征点即将于10 月开始上调、关税及增值税下调等有利因素,下半年行业业绩有望得到改善。
[汽车制造业] [2018-09-09]
原收入准则由财政部于2006 年发布,至2017 年使用超过10 年的时间,随着商业活动的发展,原准则在实务操作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业务划分边界不够清晰、风险报酬模型下收入确认时间点难以判断、对包含多重交易安排以及某些特定交易的指引有限等,导致企业在实际操作中会计处理上有一定的随意性。新收入准则引入合同和单项履约义务的概念,统一收入确认模型,并对特殊交易及事项应用的会计处理方法给予了更加详尽的指引,有利于使企业的财务报表更加真实的反应企业的当期经营情况,提高不同公司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汽车制造业] [2018-09-09]
汽车行业2018 年的中报,可以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个细分行业的营收增长,基本都被一家公司吃尽;落实到净利润,更是对企业销售、管理、财务各方面的能力水平的集中体现,基本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从此以后,如果没有特殊事件发生,未来竞争格局只会更集中,而不可能更分散,赢家通吃可能是最终结局。
[汽车制造业] [2018-09-09]
本文为自动驾驶系列报告第四篇,主要说明以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为代表的传感器在当前ADAS 的应用情况,未来L4/L5 自动驾驶系统中的展望以及多传感器融合解决方案的趋势。
[汽车制造业] [2018-09-09]
从发展路径出发,汽车半导体主要经历三大扩张周期:第一阶段主要以汽车电子为基础,在汽车电子的广泛应用下,汽车半导体使用量加速提升;在汽车电动化趋势下,功率半导体开始大量运用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开始承接汽车电子使汽车半导体进入到第二发展阶段;未来随着智能化进程不断加速,智能汽车、车联网、智能座舱等应用场景将不断提升半导体单车使用量,汽车半导体将进入第三个扩张周期。
[汽车制造业] [2018-09-08]
下游新能源车销售逐渐进入旺季。8 月合格证 92971 台,环比增长 21%,其中,乘用车 84499 台,环比增长 24%,预计 9 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环比有望继续增长。展望 9 月,市场对于 2019 年的补贴政策有着一定的担忧,预计 2019 年补贴政策落地前,市场情绪仍会受到影响,板块整体承压,建议以防御性配置为主,关注各细分领域具有规模优势的优质蓝筹标的。
[汽车制造业] [2018-09-08]
根据中汽协数据,2018 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41.3 万辆和41.2 万辆,同比增长 94.9%和 111.6%,受过渡期抢装影响上半年表现远好于前几年,全年产销规模有望超 100 万辆。2018 年上半年动力电池头部效应愈发明显。预计 2020 年补贴退出后,外资企业进入将导致动力电池集中度降低,竞争更加激烈,间接影响动力电池议价能力。从整个产业链角度看,一方面上游掌握资源优势,议价能力强,且盈利情况比较好;同时下游电芯企业竞争激烈,降价压力巨大;因此中游厂商将面临成本难以降低、销售价格承压的双重压力,整体盈利困难。价格方面,正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价格持续走低,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价格仍维持相对高位。
[汽车制造业] [2018-09-08]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2018 年中报已披露完毕。我们根据产业链将全行业公司划分为 11 个细分领域,选取样本公司共 109 家(A 股 70 家,新三板 39 家),2018H1 全产业链样本公司整体收入增速 37.1%。2018H1细分业务收入增速超过 40%的板块包括原材料-钴、原材料-锂、正极材料-钴系、锂电设备,总体来看,以中上游为主;2018H1 细分业务毛利率上涨的板块包括原材料-钴、原材料-锂、热管理,其他板块毛利率均出现下跌。
[其他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2018-09-08]
今年以来汽车商品零售增速明显回落,7 月乘用车销量批发同比负增长,加剧了市场对消费降级的担忧,我们认为销量增速下降不能完全等同于“消费降级”。第一,今年乘用车销量增速下降主要由于刺激政策透支需求导致,从行业政策周期来看今年乘用车增速若低于上年也是合理的预期;第二,3 月以来外部贸易摩擦不确定性及关税调整等外部冲击对国内乘用车消费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从数据来看,其实影响可控。
[其他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2018-09-08]
我们对 78 家主流的 A 股汽车板块标的中报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 6 家乘用车企业、5 家卡车企业、5 家客车企业以及 61 家主流零部件公司。